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94323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晓燕-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编号:2009B018。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研究苏晓燕1 ; 张美华2 ; 胡蝶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430074)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2009 年开放基金(编号:2009B018)。由中国地 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作者简介:苏晓燕(195610),湖南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环 境经济学、国际贸易方面研究 电话:153

2、08658503 E-mail: huamei_ 摘要:摘要: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武汉“1+8”城市圈成为十七大后新的改革试点区。其产业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其中圈内的产业转移以及承接圈外产业转移尤为突出。本论文结合武汉市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首先阐述了武汉城市圈的资源和环境现状,接着分别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东部地区与圈内的产业转移情况,并具体阐述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建设性意见。关键词:关键词:资源环境;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Industrial Transfer in Wuhan City Circle under Resourc

3、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Su Xiao-yan, Zhang Mei-hua, Hu DieAbstract:As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 Wuhan City Circle has been a new reform selected spot after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industrial transfer, especially the transfer inside

4、 the circle and accept outside industrial transfer.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Wuhan City Circle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issue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that Wuhan City Circle persists in building a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society

5、,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Wuhan City Circle firstly; and then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side the circle and accept 1苏晓燕(1956-10),女(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国际贸易、资源环境经济学;2张美华(1986-11),女(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生,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方向); 3胡蝶(1986-09),女(

6、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生,应用经济学(金融学方向)outside industrial transfer respectively, besides, illustrat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 dur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Wuhan City Circle;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Key word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Wuhan City Circle; Industr

7、ial Transfer 1 1 引言引言对产业转移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 30 年代赤松要(1932 年)提出的雁行发展模式,随 后许多经济学家对其研究得出的结果主要有:劳尔普雷维什(1949 年)中心外围理论; 缪尔达尔(1957 年)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弗农(1966 年)产品生命周期说;小岛清(1977 年)边际产业扩张论。而国内学者在国外已经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了 产业转移的动因和模式,如陈刚等(2001)认为在撤退产业转移中,发达区域的衰退性产 业是主体,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消长转换则是衰退性产业空间移动的内在根源和基本动 机;李小建等(2002)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

8、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步降低, 存在梯度差异,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将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张 秀君、史耀媛(2005)认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同时也是其承接转移产业的过 程 1。 从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成果来看,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早,且主要针 对宏观层面的分析。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是在国外已经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的 实际展开的,其相关的研究集中在产业转移的动因和模式上,对于产业转移的规范性问题 上研究的较少,尤其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展开的相关研究则更少2。2 2 资源环境下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转移状况资源环境下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转移状况武汉城市圈是由

9、 1 个副省级市(武汉)、5 个地级市(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 宁)和 3 个省管县级市(仙桃、天门、潜江)所组成的城市区域集合体,简称“8+1”城市 圈。圈内总人口约 6000 万,提供了湖北全省 7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 74%的财政收入,它是 湖北省的经济重心和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 重要试点区域城市,是承接国内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一极。同时,武汉作为武汉城市 圈的核心龙头城市,对圈内其他城市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存在向圈内其他城市进行 的产业二次转移3。2.12.1 武汉城市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武汉城市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2 2.

10、.1 1. .1 1 武武汉汉城城市市圈圈 承承接接东东部部地地区区产产业业转转移移的的状状况况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收入达到 500010000 美元的区间,必须推进产业升级,把一般 性加工制造业转移扩散出去,以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目前,沿海不少地 区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 5000 美元。武汉城市圈充分利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扬 长避短,打造新产业集群4。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武汉城市圈招 商引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大联合招商引资力度,举办了多场招商引资活动,比如:第 三届中博会,2008 年鄂港粤经贸合作洽谈活动,鄂沪经贸洽谈,2

11、009 年的机博会,等等。 此外,依托等本地优势企业及技术,从沿海引进同类或配套企业,武汉城市圈已形成电子 信息、汽车零部件和金属制品等多个新产业集群5。2 2. .1 1. .2 2 资资源源环环境境下下 武武汉汉城城市市圈圈 承承接接东东部部地地区区产产业业转转移移面面临临的的挑挑战战 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的发展进程中,武汉城市圈存在极大机遇, 比如: 优化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提高武汉城市圈企业的竞争力。但同时,其在客观上会 给产业承接地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容易造成武汉城市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武汉城市圈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 产业转移时,若不加以控制,

12、将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引进,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失衡。第二、容易使武汉城市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转移地企业掌握核心高增值业务, 而把非核心低增值的生产、营销、物流和非主要框架的设计、研发活动,都转移到产业承 接地。这将造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低附加值,限制承接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容易导致 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 第三、产业转移对圈内部分企业的冲击较大。随着外来资本的进入,武汉城市圈内市 场的出让也同时增加,不少产品市场已经为外来企业所控,对圈内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可能使部分圈内企业难以为继,从而产生一些社会问题6。2.22.2 武汉城市圈的圈内产业转移武汉城市圈的圈内产业转移 2 2. .2

13、2. .1 1 武武汉汉城城市市圈圈 的的圈圈内内产产业业转转移移状状况况 从“1+8”城市圈的三大产业结构来看,农业仍然是武汉城市圈的一大支柱产业。第二 产业发展较好。但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发展不充分。除武汉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 呈现“三二一”结构以外,其他的城市均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 发展阶段理论,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见图 1)7。05001000150020002500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城市产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图图1 1 武汉城市圈内城市三大产业武汉城市圈内城市三大产业

14、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 2009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结合各自的资源环境背景,武汉与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 各有侧重,体现为:武汉将企业的加工基地搬到周边城市,而一批地市企业的总部或销售、 研究中心迁往武汉,以更好对接国际和国内市场。 (1 1)武汉向圈内其他)武汉向圈内其他 8 8 个城市的产业转移个城市的产业转移武汉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 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武汉市制定了“退二进三”的经济发 展战略,逐步将工业企业转移到武汉城市圈内其他 8 个城市,创办特色专业市场,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具体体现为:钢铁及深加工产业

15、链主要向鄂州、黄石延伸;医药、化工产业 链主要向潜江、孝感、黄冈等城市延伸转移;纺织、服装及印染产业主要向孝感、仙桃、 天门延伸转移;光电子产业链呈现向孝感、咸宁延伸的特点;汽车、机械加工产业链向孝 感、黄石延伸转移。 (2 2)武)武汉汉城城市市圈圈内内 8 8 个个城城市市承承接接武武汉汉市市的的产产业业转转移移 武汉城市圈圈内的产业转移主要体现为: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总部及研发基地在武汉、 生产基地在周边的发展模式,向城市圈拓展;旅游产业实行资源整合,整合开发了具有一 定特色的 6 条精品旅游线路;农业企业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强与周边 城市的合作,并积极推动武汉城市圈农产品进入武

16、汉市场。另外,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加 快,武汉临空经济区在规划等方面开展对接。 具体而言,武汉城市圈内 8 个城市承接武汉市的产业转移情况如下:黄石市重点依托 武汉大产业,尤其是汽车、石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提升黄石产业竞争力;鄂州市将 葛店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引进项目的重要平台,承接产业对接大武 汉的前沿;孝感市在工业协作配套、农副产品加工供应等六大基地上与武汉城市圈全方位 对接;黄冈市的化工产业园,将产业定位为医药化工、冶炼焦化,是武汉化工产业迁出三 环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承接基地;咸宁市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战略相衔接,将 城市发展定位为生态旅游城市,打造中国光谷咸宁工业园,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咸宁工业园; 仙桃市依托本市以及江汉平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 化,发展汽车、电子、纺织等产业,为承接武汉的产业转移打好坚实的基础;潜江市的产 业定位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具有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的基础;天门市以工业园区建 设为平台,建设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