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943192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 和区时的区别。 3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原因。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填图、绘图,增强动手能力。 3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和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步 形成地理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

2、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 学态度。 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3树立辨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 赤交角及其影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方法。 教学媒体与教具教学媒体与教具 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板图板画图示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4 课时 讲授过程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

3、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宇宙,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 转移到地球。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 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板书板书】一、地球的自转一、地球的自转 1 1概念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 【讲解】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探究】北极星的观测 【读图分析总结】由于北极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故北极星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 在北极点(90N)观测,北极星位于头顶(其地平高度为 90);在赤道(纬度为

4、 0)观 测,北极星位于地平线的正北方(其地平高度为 0);N 观测,北极星位于北部天空 (其地平高度为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在地平线以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 H=当 地纬度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测量当地的纬度。 【板书板书】2】2方向:自西向东方向:自西向东【动画演示】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板书板书】3】3周期:周期: 1 1 个恒星日个恒星日 【读图分析总结】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当地球位于 E1 时,太阳(S)、某恒星()、地心、 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 当地球位于 E2 时,地球已自转 360,P 又位于同一恒 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 E1 到 E2 为

5、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 E3 时,地球已自转 36059,P 又位于太 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自 E1 到 E3 为太阳日。 由此可见,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真运动周期) ,而太阳日只是一种视运动的周期。 【探究】假设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转反向,则恒星 日、太阳日如何变化? 假设地球自转方向不变,公转反向,则恒星日、太阳 日如何变化? 假设地球自转、公转都反向,则恒星日、太阳日如何变化? 【画图分析】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转反向,则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变短。若 地球自转方向不变,公转反向,则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变短。若地球自转、公转都反向, 则恒星日、太阳日都不变。可见,若自转、公转方向相同

6、,则:恒星日太阳日。 【思考及过渡】如何才能使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加以改变? 【引导得出】改变地球自转速度。 【板书板书】4】4速度:速度:a.a.角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 【探究】北京和长沙纬度不同,两地的自转角速度是否一样?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 两地自转角速度是否一样?南北极点有没有角速度?为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即 15 小时。角速度不随纬度、海拔变化。 【板书板书】b.】b.线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千米小时) 【探究】北京和长沙纬度不同,两地的自转线速度是否一样?南北极点有没有线速度? 为什么?同一纬度

7、,不同海拔的两地自转线速度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赤道线速度最快:1670 千米/时;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某纬线圈自转线速度 V 1670COS;南北极点无线速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板书设计】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 1概念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 个恒星日 4速度: a.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他各地均为 15/h b.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快:1670 千米/时;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导入】上一节课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其运动轨迹就是沿纬线圈的圆周运动。这节 课学习地球的公转,以及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板书板书】二、地球的公转二、地球的公转 1 1概念概念

8、: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 2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月初,地球经过 近日点;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 3 3方向:从西向东方向:从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4 4周期:周期: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转过了 360,时间为 365 日 时分 10 秒,即 1 1 恒星年恒星年。相对于太阳公转一周,即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时间 为 365 天时 48 分 46 秒,叫做回归年。 5 5速度:速度: 【探究】根据开普勒定律:在单位时间内,图中 三个位置上长度不同的向径扫过的面积相等。 【板书】

9、a.a.角速度角速度:平均每天向东推进 1 度;近近 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b.b.线速度线速度:平均线速度约为 30 千米秒;近日近日 点较快,远日点较慢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小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 动是这两种成分的叠加。【板书板书】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讲解】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 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由于一定时期内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所以赤 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 也是不变的,目前黄赤交角

10、的大小为 23.5;地轴垂 直于赤道平面,所以地轴与黄道平面交角为 66.5。 【读图探究】黄赤交角是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的综 合体现,即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 存在会产生什么影响?概念自转公转轴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秒 太阳日 24 小时恒星年:365 天时分 20 秒 回归年:365 天时 48 分 46 秒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15小 时近日点快,远日点慢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近日点(1 月初经过)大,远日点(7 月初经过)小,平均 30kms【板书板书】2.】2. 黄

11、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绘图与思维训练】结合直射点回归移动示意图,思考:地球表面各地一年中太阳 直射次数的分布规律?直射北半球的半年,称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直射南半球的半年, 称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冬半年一样长吗,为什么?为什么一月初地球 离太阳近时,北半球反而是冬季?七月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反而是夏季?【总结归纳】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 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因为北半球 夏半年时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花的

12、时间长。一月初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 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处于冬季;七月初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 辐射多,因而处于夏季。可见,地球上的季节具有半球性的特征,而且季节的变化与直射 点的移动关系密切,而与日地距离关系不大。【板书设计】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1概念 2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3方向:从西向东 4周期:1 个恒星年 5速度: a.角速度:平均每天向东推进 1 度 b.线速度:平均线速度约为 30 千米秒 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2. 黄赤交角的影响: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地

13、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规律,其目的 还在于了解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自然现象。 【板书板书】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一)昼夜交替 1 1昼夜交替的形成:昼夜交替的形成: 【演示实验】分析下列几个情况下,地球上昼夜现象及其交替情况:假设地球本身发光; 假设地球透明;假设地球只公转;假设地球只自转。 【归纳】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又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产生。【板书板书】2.】2. 昼夜半球的昼夜半球的 分界线:晨昏线分界线:晨昏线 【读图分析探究】任一时 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 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 球我们把它

14、称作昼半球, 而背着太阳的半球我们把 它称作夜半球,昼半球和 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 ,叫做晨昏线(圈)。 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及形状;如何判断晨昏线? 【分析归纳】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大圆;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为晨线。 反之,由昼到夜为昏线。 【板书板书】3.】3. 昼夜状态的表达:太阳高度昼夜状态的表达:太阳高度 【启发】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指的是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 日出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线,太阳高度为 0;白昼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故太阳高度大 于 0;夜晚,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太阳高度小于 0;一天中,任何地点的太阳高度都是 正午时最大(未

15、必为 90);从全球来看,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大(一定是 90)。 【板书板书】4.】4. 昼夜交替的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 【讲解】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 24 小时,叫做 1 太阳日。太阳日制 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由于太阳日时间不太长,所以地 球表面可以被均匀加热,从而保证了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的温度。 【过渡】昼半球中央经线为午圈,即正午 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子圈,即子夜 0:00;这两条经线的经度相差 180 度,时间相差 12 小时。我们把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 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板书板书】(二)地方时(二)地方时 1 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

16、时的计算 【讲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 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 那么,经度相差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或者经度相差 1 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计算 公式:t 东=t 西+t(t=*4 分钟 ; 即经度差,同名减、异名加)。【例题】甲地经度为 1360E,乙地经度为 1200E,求甲乙两地的时差。若乙地此时为 11 时, 求甲地此时的时间。 【解答过程】甲乙两地时差为:t=*4 分钟 =(136-120)*4=64 分钟。则甲地地方时: 11 时+64 分钟=12 时 4 分。 【总结】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