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40531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2015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 2 2(除了前 3 小题,每题 6 分,满分:64 分 时间:60 分钟)1、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 _ _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 分) 答:_ _ 14(1)答案 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

2、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 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 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 “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 之“早”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 称为“诗眼”题。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2)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 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 这种表达效果题,答题时表述要规范:某字(词、

3、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 手法及其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题。(5 分)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 分) 答:_ _ _ 8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 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尽放”采用拟人手法写卷帘,同时词 人写“春愁”竟然可以“尽放” ,也将无形之“春愁”写得具体可感。答题时,要准确使用

4、 术语点明技巧,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3、2014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3 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老一枝”意为 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 “偏”两字的妙处。(3 分) 答:_ _ _ 13答案 (1)“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 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 情造景,凸显诗人

5、心绪与情感。(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 不为秋悲” ,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 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解析 (1)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先在全面理解诗歌内 容的基础上,理解该字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写出其作用、效果等。(2)题考查赏析诗 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先在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思想 感情,然后抓住重要意象(比如诗中出现的多个凄清的意象)、意境或某种手法做简要分析。4、2013四川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6、,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怀人赵崇嶓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泪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请赏析“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的表达效果。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答案:把满架茂密的繁花比作一片美丽的彩云,把落满水面的片片花瓣比作“一川香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暮春落英缤纷的景象,蕴涵了词人的伤春之情。诗歌助读:上阕写词人客居所见的情景。那正是春光明媚的销魂时分,绿杨烟外莺啼婉转,百花丛中蝶舞蜂飞,池边的客馆前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接下来描写暮春落花成阵的景象,词人把满架茂密的繁花比作一片美丽的彩云,把落到水面的片片花瓣比作“一川香

7、雨” 。下阕顺势抒写自己客居的情怀。词人抒写自己对所怀之人“相思夜夜” ,只有在梦中才能重温昔日相聚相伴时的欢情。梦中的欢情是虚幻、短暂的,梦醒之后带来的是更加失落的悲哀,因而便泪湿青衫,襟满“啼红”了。最后两句乃是词人展开想象的羽翼,以桃李隐譬所怀之人,人愁人怨以至连院中的桃李也都愁怨起来了,这便把人衬托得更加愁苦、幽怨。5. 201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诗歌颔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第二联情景交融

8、,诗中描写到诗人捧起澄澈的泉水,月影映照在手中的泉水里;摆弄山花,浓郁的花香溢满衣衫。景中含情,物我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与陶醉。诗歌助读: 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诗人紧接着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从结构上看, “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 , “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 ,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物情态,栩栩如生。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 “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再次, “掬水月在手”

9、,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最后,精于炼字。 “掬” “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神来之笔。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写赏玩忘归, “欲去”二字则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 “夜” “月”遥相呼应。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

10、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这里指高峻。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提炼出一个概括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风格术语),如通过诗歌中的“插飞流” “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 “千年豪杰” “倚剑长歌”等词句,很容易感悟到诗歌的语言风格为“豪迈” 。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如诗歌的豪迈语言风格体现在情感(豪情万

11、丈)、遣词用字(“插” “压”)、意境开阔(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等方面。答案:豪迈。一是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二是遣词用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插” “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中的“万里” “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上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7.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清】顾春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徘徊、徘徊,渺予怀。 天一涯。水一涯。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是,别离时,旧形骸!(1)“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中哪一个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