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925478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市国小英语混合能力教学现况探讨(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臺北市國小英語混合能力教學現況探討94 年 08 月 05 日王慧珠、李宏才、殷泰宜、沈佩玲、章菁、陳健豪、陳幼君、黃心怡、賴素卿、 周怡君、王默君、楊珩、張孝慈、林淑惠、葉美萍、張齡心、李奕寬、侯荷婷壹、壹、 前言前言臺北市為因應國際化與世界接軌的趨勢,自九十一學年度起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全面實施英語教學。各校無論是在教學環境的建置、教學設備的充實、教師專業知能的研習及教學活動的設計等,都非常用心的規劃與積極的推動,普遍呈現多元豐富而蓬勃發展的景象。英語教學是國小新興的課程,隨著台灣國際化的腳步與國際接軌的企圖心,社會對於英語科的教育一直有莫大的關切。舉凡與英語教育的相關新聞一定會引起大眾的熱

2、烈討論,例如今年上半年度的全民英檢初級測驗,某家報紙以 “全民英檢變成兒童英檢”的醒目標題,成為當天報紙的頭條新聞。姑且不分析兒童報考全民英檢初級的錄取率如何,英語學習不單成為全民運動,國小學生的英語能力與素質也愈趨重視。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求好心切,從英檢初級的報考率我們就可以了解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甚至可以快跑,成為學習的優勝者。也因為家長求好心切,很多孩子進小學前就已接觸過英文了,進了小學之後,小學英語老師的難題來了。我們發現同年級及同班級的小孩,面對孩子英語的程度不一,教學執行就有困難度,擬定的教學計畫無法適用於每位小孩,有的小孩覺得過於簡單,有的學習興趣缺缺,有的程

3、度較弱的同學根本趕不上班上同學的進度。也因此就延伸出學英語是否有進行能力分級教學的必要,根據臺北市國小英語輔導團於之前所做的英語能力分級教學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臺北市國小的英語教學,實行混合力的英語教學政策為大多數。所以今年就以臺北市國小英語混能力教學之現況調查,做為此次研究的重點。貳、何謂混能力班級貳、何謂混能力班級所謂混能力班級是指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具有不同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又可分成學生在英語程度上的能力,和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前者與學生接觸英語的多寡與學習時間的長短有關,後者則與學生本身在語文方面的性向有關。事實上,在混能力班級中,學生的差異並不止於語文能力,在其他方面也有許多差異,列

4、舉如下:2一、家庭背景與社經地位的不同;二、對語文的興趣不同;三、學習態度不同;四、學習動機的不同;五、學習風格的不同;六、學習速度快慢的不同;七、語文的接觸與經驗上的不同;八、多元智能的不同;以上種種都是影響學生學習,造成程度差異的因素。參、文獻探討參、文獻探討根據臺北市國小英語能力分級教學現況探討研究(朱惠美,民 91)結果顯示,臺北市實施英語能力分級的小學佔少數(30 所,佔 21.1%) ;大多數小學(112 所,佔 78.9%)未實施英語能力分級教學。各校教務主任認為實施能力分級有絕對必要者多於不贊成者(56.6% vs. 23.9%) ;但對於能力分級可以完全解決英語能力差異問題,

5、持負面看法者多於持正面看法者(48.5% vs. 28.2%) 。實施分級教學的 30 所小學當中,將學生能力以二級和三級來劃分最為普遍,各有 16 所(53.3%)及 12 所(40%) 。能力分級所用的標準,採筆試者最多(23 所,佔 45.1%) ;其次為口試(18所,佔 35.3%) ,部份學校(5 所,佔 9.8%)則採用前一學期英語成績作為分級依據。在 142 所學校的問卷調查中,雖然 53.1%的國小英文老師認為能力分級會讓初階班的學生英文學習更有成效,但對於已經實施能力分級的學校,不少教師反應初階班會是分級教學最大的難題。訪談資料顯示,部份學校發現初階班學生的學習態度及行為問題

6、嚴重影響英語教學活動的進行。初階班學生抗拒學英語或放棄學習造成老師教學上的極大阻礙,教學活動往往難以循序進行。因此,有些學校在實施分級教學之後又取消分級教學。整體而言,英語教師認為英語能力分級教學利多於弊者並未佔多數,也就是說同意者與不同意者人數相當(38.5% vs. 38.2%) 。多數學生家長對英語能力分級教學持相當正面的看法。研究結果顯示,有 85.4%的家長相信分級教學可以增加英語學習效果,有 74.2%的家長認為英語能力分級教學利多於弊。至於小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態度,在臺北市目前絕大多數小學未實施英語能力分級教學的現況下,兒童認為自己在目前班級的英語學習很快樂者比不認為者多(61.

7、2 % vs. 10.3%) ,認為目前上英語課很有收穫者比不認為者多(58% vs. 10.9%) ,認為自己程度跟得上者比不認為者多(63.7% vs. 12.2%) ,喜歡和原來班級的同學3一起上英語課者比不喜歡者多(54.5% vs. 17.1%) 。因此,多數學生並未感受到實施英語能力分級教學的必要性。在該研究中,多數受訪的教育界學者憂心英語能力分級教學的負面效應,尤其是初階班的標籤效應。但由於學生英語程度之差距,可能因學校不同,而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整體而言,小學是否實施能力分級教學,應由各校視其情況決定。因應學生英語程度差異,分級教學可以是因應的方法之一,但並非唯一解決之道。將

8、學生程度大致劃分之後,同一班級內學生的程度仍有相當落差。因此,分級教學的實施方式及利弊得失值得更深入討論。其他因應程度差異的作法包含提供初階學生英語補救課程,充實學校圖書及媒體資源,以及鼓勵程度好的學生作加深加廣的學習,並積極思考如何在混能力的英語班級中有效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協同教學及同儕學習。根據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焦慮及與能力相關性之個案研究(陳慧美 2004),旨在探討不同英語能力的台灣國小學童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外語學習焦慮,以及外語學習焦慮和英語能力之相關性。本研究抽樣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為實驗參與者,先施以英語能力測驗,找出高英語能力學習者 50 名與低英語能力學習者 50 名,施以英語學習

9、焦慮問卷。並抽取高英語能力與低英語能學習者各 10 名,用訪談作為問卷結果之交互參照研究。研究結果發現高英語能力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焦慮(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程度顯著低於低英語能力學習者,高英語能力學習者的溝通焦慮(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試焦慮(test anxiety)、和害怕負面評價(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的程度也顯著低於英語能力不佳的學習者。此外,外語學習焦慮和英語能力(English proficiency)有顯著的負相關,外語學習焦慮也和聽力(listening ability)、口說能

10、力(speaking ability)、和閱讀能力(reading ability)有顯著負相關。本研究發現,一般而言,外語學習焦慮可能會對英語學習產生負向效應(debilitating effects),但學生之間存在個別差異,外語學習焦慮和英語能力也有正相關的個案,此顯示外語學習焦慮對某些高程度學生可能有正效應(facilitating effects)。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教育專家和家長必須正視外語學習焦慮對兒童英語學習的影響,英語教師必須運用策略增加學生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運用降低學生焦慮的學習活動,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效率。肆、混能力班級的教學原則肆、

11、混能力班級的教學原則雖然學生在各方面的差異,使得混能力班級教學困難重重,這些困難卻不是完全無法解決。正確的原則與有效的策略能使混能力班級教學從無力的掙扎,變成挑4戰性的嘗試。首先,將混能力班級教學的幾個重要原則簡述如下:一、營造有安全感、公平、無壓力和有團隊精神的學習環境:在混能力班級裡,學習較慢或低成就的學生經常受到班上其他同學的奚落,或被組員嫌棄。這些學生原本已經低落的信心,受到更大的打擊,對學習英文的興趣與動機自然愈發減少,甚至完全放棄。因此,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營造一個公平、有安全感及合作精神的學習環境。初接新班時,應讓學生了解混能力班級的情況,坦誠的向學生說明混能力班級在程度上的差異

12、及原因,解釋老師的責任在於讓每位學生都有公平的學習機會。同時,鼓勵學生互相幫忙,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使每個人都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平時上課及獎懲學生時,教師也應秉持公平的原則,讓每位學生都受到同樣的尊重與對待。低成就或學習較慢的學生在同學的尊重與協助下,自然會維持學習的興趣。二、透明化與清晰化:每學期的開始,應清楚的告訴學生該學期的教學計畫,讓學生有心理上的準備。例如,你準備敎些什麼、怎麼敎法、你期望他們怎麼配合、你準備如何評量等。對作業的內容與做法須清楚,並要求學生紀錄於課本或練習簿中,以免忘記。進行任何教學活動前,都須清楚的解釋活動的步驟與目標。三、規律化:每位教師上課都有自己的一套步驟

13、與程序。例如,有些教師每節上課前先點名,檢收作業,或用英語談些單元相關的話題。開始上課時,則先複習前次的學習內容,再進入新的教材。敎完當日的內容後,做些聽、說、讀、寫的練習與活動。日久,學生自然對老師上課的程序熟悉,不但能幫助學生作課前的預習,規律性的程序更營造了一個有安全感的學習環境,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對學習較慢的學生尤其重要。四、多樣化:在混能力班級中,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風格與興趣。尤其,國小學生的專注力通常僅維持在 5-10 分鐘。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更形重要。多樣化並非指變換新的內容,而是同樣的內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現或進行,以期達到教學目標。比如單字教學,先用閃式卡介紹,再用比手

14、劃腳或猜謎的方式練習,接著以配對方式,讓學習較慢的學生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最後再以活動競賽方式加強練習。在一堂課中,應避免老師從頭到尾教課,或整堂課做同一活動。五、步調與速度:每一個活動進行的速度與步調要適中,以免學生覺得枯燥或跟不上,以致失去興趣,達不到教學效果。單字或句型的機械式練習速度要快,且時間不宜太久。相反的,某些較深入的活動,為達到效果,就算花五分鐘解釋過程與規則也是值得的。否則,學生不懂活動要領,不但達不到活動目標,也因此失去興趣。5六、興趣與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動機是所有教學的中心原則。在混能力班級中,一旦學生失去興趣,便容易分心,製造秩序問題,影響教學。老師可從幾個方面引起學

15、生的興趣與動機:(一)暖身活動:上課前,就前一堂課所學內容做複習競賽活動。(二)語文學習的相關話題:老師可在課前或課中,隨機講些跟英語學習相關的笑話,或與單元主題相關之文化與習俗,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三)觸及學生在校或家庭生活:平時上課時,老師可以詢問學生學校或家庭生活相關話題。例如,體育表演會參加了哪些項目,班上得到第幾名,或是詢問學生週末做些什麼休閒活動,到哪裡去玩,玩些什麼,吃些什麼,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一方面藉機練習和延伸單元主題相關的單字與句型。七、擴大學生的參與:混能力班級教學的困擾之一就是,上課積極參與的總是固定的少數學生。因教學時數有限,敎師無暇顧及,逐漸忽略學習較慢和

16、態度消極的學生。日久,產生秩序和行為上的問題,影響教學。以下列舉幾個方法,可以擴大學生的參與,增加課堂的專注力,提升教學效果。(一)先提問,讓學生有幾秒鐘的思考時間後,再點選學生回答。(二)避免經常點選第一位舉手的學生或少數幾位學生。有心參與的學生若常因舉手較慢不被老師點到,久而久之便放棄參與。因此,教師提問時,應等待較多學生舉手後,再點名回答,並經常更換學生回答。(三)學生回答時,教師應避免走下講台,靠近學生,以致學生降低聲音。教師應離開學生稍遠,並鼓勵學生清楚大聲的回答,使全班同學都能聽到。教師甚至可用前一位學生的回答內容提問下一位學生,以確定學生的專心度與參與度。(四)堂中另撥時間讓學習較慢的學生參與。先讓學習較慢的學生知道老師課中會點叫他們,讓他們等會兒,先聽班上其他同學的回答。接著,以配對或同儕指導練習數分鐘後,再點名回答。如此,不但減少了學生不會回答的窘迫、壓力與挫折感,也可增加學生參與的意願。伍、臺北市國小混能力教學現況分析伍、臺北市國小混能力教學現況分析本市國小英語輔導團,93 學年度利用到校輔導時請參與研習的英語教師填寫調查問卷,總共回收 137 份問卷。問卷內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