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二〇一六年九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1一、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1二、发展环境二、发展环境........................................................................2第二章总体思路........................................................................3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3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4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5第三章重点任务........................................................................6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6二、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突破发展二、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突破发展.............................12三、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三、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16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20五、推动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五、推动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23六、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六、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25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8第四章 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0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0二、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二、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1三、移动通信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三、移动通信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2四、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四、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3五、增材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五、增材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4六、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六、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5七、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七、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6八、卫星应用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八、卫星应用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7九、分子医学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九、分子医学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8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9第五章保障措施......................................................................40一、创新体制机制一、创新体制机制............................................................. 40二、推动双创发展二、推动双创发展............................................................. 40三、强化多元融资三、强化多元融资............................................................. 41四、强化人才支撑四、强化人才支撑............................................................. 42五、强化国际合作五、强化国际合作............................................................. 43- 1 -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我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天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依托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 2200 亿元,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建设无人机系统、视觉信息处理、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16 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 2 -卫星导航、超导材料、特(超)高压输变电等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跃居西部第一成果转化快速推进,高功率激光器、飞机飞行模拟器、组织工程皮肤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推广应用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以三星 12 英寸闪存芯片项目落地为契机,相继引入强生、GE(美国通用电气)、赛峰、罗尔斯罗伊斯、霍尼韦尔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陕西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热土。
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全省已形成关中、陕南、陕北梯度合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发展局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陕西实现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二、发展环境二、发展环境国际深度合作与激烈竞争同时并存国际深度合作与激烈竞争同时并存科技创新引发经济社会不断融合、发展、变革,工业 4.0 快速崛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正在重构全球经济,高度细化分工的全球经济体系正在快速形成,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快速推进,陕西站到了开放的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迎来国际战略合作新机遇同时,世界各国也在激烈争夺经济发展主导权,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专利、标准等手段,试图继续主宰全球高端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挑战日益严峻 3 -国家政策环境与战略布局深刻调整国家政策环境与战略布局深刻调整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原有增长动力减弱、增长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 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指导政策,为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契机。
省内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亟待平衡省内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亟待平衡我省已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但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传统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关中、陕南、陕北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需求迫切我省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技术、产业和环境等优势,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已全面起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4 -全面释放创新创业活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协同优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十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更加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注重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需求引领更加注重需求引领把市场需求作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强化需求侧政策引导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和带动新消费、新业态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更加注重产业集聚更加注重产业集聚以科技创新为源头、重大项目为支撑、骨干企业为依托、特色园区和基地为载体,打造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推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开放合作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包容的方式,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促进优势领域技术和标准推广- 5 -应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配置,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居全国前列,建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1、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 450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15%,带动关联产业规模超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高质量就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拉动新消费热点的重要源头。
2、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先发优势,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和发展主导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促进产业向航空、航天、软件、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园区聚集,打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链较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功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成一批创新创业示范- 6 -基地、众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