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980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海淀区高三年级一模试题(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海淀区高三年级一模试题(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语文 2012.4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共(共 27 分)分)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1515 分。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 揆情度(du)理B观瞻 激浊扬清 商贾() 良莠(yu)不齐C棉薄 两袖清风 迄(q)今 矫(jio)揉造作D斧正 闻过饰非 聒(u)噪 若即(j)若离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柳枝在昆明湖

2、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B.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基石。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经济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任何开放的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D. 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的路线走马观花地转了一遭。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B. 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

3、场决战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C. 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D.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 ,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B. 诸葛亮的出师表 、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

4、地位。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 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5.下列依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 。它的制作方法是先 ,然后 ,再 ,最后 。每一幅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们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味和手画的笔触感觉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印出图画 装裱成画 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刻出木刻图案版样A. B. C D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6-9 题。题。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

6、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处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

7、并列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指责,批评D菊有贤友朋之象 象:这里指特征.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 B.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 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下面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黄而不

8、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A. B. C. D. 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共(共 123123 分)分)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3030 分。分。10. 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

9、表现了骆先生的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 (不少于 200 字) (10 分)11.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5 分) 九 里 松 者 仅 见 一 株 两 株 如 飞 龙 劈 空 雄 古 奇 伟 想 当 年 万 绿 参 天 松 风 声 壮于 钱 塘 潮 今 已 化 为 乌 有 更 千 百 岁 桑 田 沧 海 恐 北 高 峰 头 有 螺 蚌 壳 矣 安 问 树 有无 哉 ?( 取材于张京元 九里松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 4 道题) 。 (8 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故逐之。 (左传曹刿论战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10、。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 (杜甫春夜喜雨 )满地黄花堆积, , ?(李清照声声慢 )春如旧,人空瘦, 。桃花落,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13 题。题。卖花词卖花词 高启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13 (7 分)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

11、,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 ,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具体分析。 (4 分)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8 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4、1515 题。题。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获取物质以维持生命,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涵养审美情趣。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

12、它蕴含着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美的要素简化些就是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所创造的,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人是怎样和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的呢?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意思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加工出来的。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飘逸的行云、潺潺的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景物吸引。自然景物,只要美,人就喜欢

13、。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为情感,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景色的明暗会相应引起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而这种精神之别又反作用于眼中的物象,于是就有了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就是意境。人们还不仅仅满足于自然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人与自然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它们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生发美好的情感,还能悟出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但是,并

14、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使人产生美感,所谓“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的。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只有保护,才能把山水的美感挖掘出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大自然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15、(3 分)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形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 分)五、本大题共五、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16-19 题。题。看麦熟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 ”于是,田野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