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1292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8 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 邻水二中 陈连蜀 沐川中学 张贵贤 川大附中 陈志先 眉山一中 高级教师 王怀福 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高级教师 陆正军 地理考纲变化:地理考纲变化:与 2007 年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相比,2008 年高考地理考纲没有变化, 考点保持了相对稳定。 备考建议:备考建议: 1 1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包括以下十个专题内容:地图、日照 图、天气和气候、水资源、地质构造、生态原理、环境问题、区位分析、城市化、国土整 治。构建好上面十个专题高质量的知识网络,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

2、性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2 2加强定位训练,落实区域特征。加强定位训练,落实区域特征。近年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过渡区域地图 增多,增加了解题难度。考生应加强利用经纬度、海陆分布、区域轮廓进行空间定位的练 习。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交界区域的空白地图让学生训练,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区域特征 的掌握,除了用综合法外,更要重视比较法的应用。 3 3熟练解题技能,规范解题思路。熟练解题技能,规范解题思路。通过做一定数量的高考经典试题反复体验高考四项 能力在历届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检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漏洞,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训 练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地理

3、高考成 绩是十分有效的。 4 4关注时政热点。熟悉试题情景。关注时政热点。熟悉试题情景。高考地理试题常以时政热点为情景考查地理学科主 干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一年的时政热点主要有:“南方冰雪灾害”“北 京奥运”“ 嫦娥一号”“十七大”“新特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 历史科的变化突出反映在考试范围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历史科的变化突出反映在考试范围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删除的考点:、删除的考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2 2、增加的考点:、增加的考点: 西周的强盛,井田制,夏、商、西周的社

4、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 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刺史制度,两汉与越南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 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府兵制与募兵制,隋唐 时期的社会生活,庆历新政,宋代史学,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中后期 的政治危机、明末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东征,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 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戊戌变法的背景, “革命派”与“保皇 派”的论战,清政府的“新政”与“预备立宪”,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工农运动的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华北事变,国民

5、政 府的对内政策,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全国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战后初期亚洲人民民主国家,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 3、调整的考点:、调整的考点: 第一、层次关系调整:合并:“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合并; “苏联的改革和 挫折” “东欧的变革”合并。分开:把“新中国的诞生和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分开并调 整成 “新中国的诞生及其历史条件” 、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合并和分开相结合:把 “

6、北洋军阀政权、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调整为“袁世凯专政与称帝”和“护国运动” 。 转移:把“秦末农民战争” 转移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作为三级 考点;把原 “洋务运动”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单独列在二级考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下。把原三级考点“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垄断阶段过渡”改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升为二级考点。删重: 考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中包含了“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故删 去重复。 第二、强化和细化调整:“洋务运动”细化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洋务运动的效果” ;“辛

7、亥革命的爆发”改为“清朝政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 发”并细化为“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细化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 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细化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新文化运 动的内容” ;“五四运动”细化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经过” ; “红军的战 略转移”细化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论持久战调整到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细化为“三大改造” ;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细化为“英属北美

8、殖民地状况和美国独立运动、美 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现代科学技术”细化为“新科学技术革命的 兴起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等。“北伐和西征”转化为“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实际上直接增加了东征;“黄海、 辽东、威海之战”转化为“战争的经过” ,直接增加平壤战役;“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修改为“康、梁的维新思想” ,仍然包含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考查; 保留二级考点取消三级 考点的有“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世界经济的发展” (含知 识经济的兴起)等。 第三、观点表述调整:教材中“洋务运动的破产”改为“洋务运动的效果” ;“中共 八

9、大的正确决策”调整为“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 “关于真理标准同题的讨论”列 入“在徘徊中前进”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调整为“从君主立宪派到雅各宾派” ;“法兰 西第一帝国”调整为“拿破仑帝国”等。 复习建议:复习建议: 今年大纲调整思路带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和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和总结。 1、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生活史观社会生活史观等学术观点指导高三复习。等学术观点指导高三复习。 考纲变化透露出高考命题的一些走向,反映了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生活史观社会生活史观 和和整体史观。后期复习应遵循此变化,调整专题设置。下列专题复习应高度重

10、视: (1)社会经济主题应重视整体发展和社会生活内容 突出对农业、工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的整体把握,尤其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突出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把握。一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的发展;黄河、长江区域。二 是近现代中国东、中、西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经济圈。三是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 经济的区域发展,如把日本、中国融入“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 突出对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把握。一是文明形成时期,如夏、商、西周;二是社会 转型时期,如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三是文明交流时期,如魏晋南北朝。四是经 济快速发展时期,如改革开放 30 年。 从物质文明角度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衣、食、住、行生活

11、水平的提高取决于 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应多开设社会生活 专题。 (2)社会政治主题应重视制度创新和改革内容。 考纲增加了府兵制、募兵制、刺史制度等古代制度创新内容。特别是改革,大纲增加 了改革背景和改革延续性的知识点,要高度关注改革开放 30 周年热点。 (3)社会问题主题应重视社会危机和民生问题。尤其注意主要灾荒时期的社会危机 (如明朝末期、太平天国时期、20 世纪初军阀混战时期)以及农民问题与现实的结合。 (4)社会文化主题应重视思想解放、文明交流内容。如近代史前期的两次论战和毛泽 东的论持久战。 2、全面深入解读、全面深入解读“课标课标” ,准确

12、把握,准确把握“课标课标”的基本理念与知识结构。的基本理念与知识结构。 今年高考试题(特别是全国卷)中大量探究性试题的出现,已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 革的方向。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必须顺应这一潮流,主动迎接挑战,要全面深入解读“课标” , 准确把握“课标”的基本理念与知识结构:融入新课程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借鉴新课程体系,构建新型专题知识结构。吸纳新课程内容,转变史学观念。领悟 新课程学习要求,把握学习的重点和层次。特别是要认真研究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高考试题。3 3、广大考生要回归教材、全面复习,广大考生要回归教材、全面复习,坚决反对押题、猜题。坚决反对押题、猜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回

13、归教材,读教材时要克服四个误区:只读重点不读一般。 君子动口不动手。动口不动脑。只读不总结。焦急的考生容易迷信所谓的“秘卷” 、 “母题”、 “捷径”、 “宝典”,从而抛开基础知识和教学课堂单打独干,最终收效甚微甚至自乱 阵脚。所以在复习中千万不能抛开课本和考纲,不能擅自圈定一些所谓的热点、重点范围, 寄希望于备考几个热点问题就想拿高分。必须重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 到位,不能似是而非。其次要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学习,在落实上下功 夫,重点内容要准确、清楚、透彻地记忆。再次,要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 沟通重点概念和主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

14、识网络。 4 4、重视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联系,恰当处理、重视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联系,恰当处理“热点热点”问题。问题。 考生要运用知识分析近年来的重大热点问题,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而准确理 解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 2007 年 4 月-2008 年 3 月的国际国内大事,要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台湾问题、三农问题、生态文明与建立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的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边疆开发问题、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网络文化建设、伊朗与朝鲜核问题、党史、纪念 周恩来诞辰 110 周年、四川地方历史等。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三件大事:改革

15、开放 30 周年, 北京举办奥运会,神七发射。 5 5、注意考试技巧的培养。注意考试技巧的培养。 重视学习与领会考试大纲:精心研究近年全国卷和地方卷命题特点;认真学 习考试大纲中的例证性试题,领会其命题特点,思考其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缓解高考 的紧张压力,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 在熟悉高考题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熟练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高考 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完做全的,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能抓住中低档题就是胜利。 政治大纲微调政治大纲微调 :与上年相比, “考试范围”的政治学科部分保持相对稳定,只有政治 学部分的考点“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改为“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

16、 义务” ,以前的考试大纲把“人民代表”等同于“人大代表” ,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新大纲更改了这一说法。 复习建议:复习建议: 考生不能认为今年的考试大纲政治部分没有新变化,就不注意从稳定中去分析研 究高考政治试题命制的要求和规律,也不能仅仅关注考试内容的规定,更要关注考核能力 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方面的规定。 1 1、 “能力立意能力立意”的思想日趋成熟,的思想日趋成熟,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保持稳定。保持稳定。 高考政治试题既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又要强调“能力立 意”,关注现实问题,努力发掘时政热点、社会热点与高中政治基本理论的交汇点,突出 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考试大纲中的 “考试范围”则明确规定了政治学科的 167 个考点, 其中经济学 57 个,哲学 66 个考点,政治学 44 个。考生对这些考点一个都不要怠慢,要一 个一个地落实,强化记忆理解,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培养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