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126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理数试题参考答案(湖北卷)(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示例教案示例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4、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3 自然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媒体资源:教学课件翠鸟。教学时间教学时间3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一、形象

2、感知,导入新课。播放翠鸟课件中“拓展”部分内容,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可利用翠鸟课件中“认一认”部分内容结合教学。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结合翠鸟课件中“课文朗读”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3、四人小组自学。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

3、(“鲜艳”)。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背上:浅绿色的外衣腹部:赤褐色的衬衫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第六句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6、指导训练朗读。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试背第一自然段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

4、、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一句:动作敏捷(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第二句:专心机警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3、学习第三自然段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第 1、2

5、 句:锐利的眼睛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第 3、4 句:行动迅速敏捷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4、讨论:翠鸟捉

6、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A、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B、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C、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D、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6、训练朗读。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朗读第一、朗读第 1 13 3 自然段自然段 二、指

7、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 26 句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6、齐读。四、总结全文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五、指导背诵 课堂记录课堂记录 教学总结教学总结 教案示例教案示例 教

8、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欧、洲”等 11 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媒体资源:燕子专列教学演示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时间3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喜

9、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思考,完成以下要求(二、自读思考,完成以下要求(结合结合燕子专列燕子专列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教学过程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教学过程)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2、认读生字生词。(结合燕子专列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教学过程)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10、3、交流思考的问题。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人燕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四、围绕四、围绕“爱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读书讨论,感情朗读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政府做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

11、自己)2、重点指导读好第 3、4 段。(1)你觉得该怎么读?(2)生练习后指名读。(3)评议,再读。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A 自己练习讲一讲。B 指名说一说。说话举例: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

12、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2、学生自主说。3、指名说,评价。生:我要说:“小贝蒂,你是好样的!这么冷的天,你到处寻找燕子,你对燕子是多么关心!”生:我想说:“小贝蒂,你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可你毫不在乎,一心只想

13、到救护燕子!”师:这个“只”字用得真好!生:小贝蒂,你不怕寒冷,不怕危险,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你多么爱小动物啊!小贝蒂,你让我懂得了要保护动物,我要谢谢你!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

14、生字认读,组词。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3、指导书写。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4、书写、抄词语。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三、摘抄好词佳句。三、摘抄好词佳句。以燕子专列为例“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这里描

15、写瑞士人民不怕寒冷救助燕子时,运用了“冒”“顶”“踏”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经验扩展运用,同时,进一步强化课文情境。教案示例教案示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教学难

16、点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媒体资源:动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自学一、导入自学1、先听课文范读,再轻声自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播放动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听看想”部分辅助教学。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二、检查自学情况二、检查自学情况1再次带着问题听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b.读准多音字。c.去掉拼音读词语。d.去掉词语读生字。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