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6910454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产学三级联动实践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网络工程为例”( 编号: ) ; 温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学生社团为载体的课外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编号: ) 。卓越计划“ ” 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施晓秋 金可仲【 摘要】 “” 是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所普遍采用的模式。如何在该模式下发挥课外专业教育的功效, 构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 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本文在阐述强化课外专业教育建设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之后, 给出了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的建设方案; 该方案突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点、 以学生为主体、

2、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并给出了实施效果评价, 对同类院校或相近专业的试点有较强的可借鉴性。【 关 键 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课外专业教育 “” 模式 专业能力与素质 网络工程【 收稿日期】 年 月【 作者简介】 施晓秋, 温州大学教务处处长、 教授; 金可仲,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注: 本文以下简称 为卓越计划) 对于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知识、 能力、 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 卓越计划在本科层次积极倡导依托产学合作的“ ” 培养模式, 即累计三年的校内教育加上一年企业学习。如何通过合理可行的培养方

3、案设计与实施, 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模式的作用与功效, 支撑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成为各试点 院 校 与 专 业 面 临 的 重 大 挑 战。我 校 从 年开始就以“ 网络工程” 本科专业为对象, 实施了依托产学合作的“” 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四年来的实践表明, 在该模式下, 除了深化产学合作、 重视课程教学体系整合之外, 还必须加强课外专业教育体系建设, 充分借助课内外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有效互补, 才能切实支撑“ ” 模式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强化课外专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课外教育应有的地位与作用。课外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知识、 能力与素质培养不

4、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因此又被称为第二课堂。除去正常的休息与娱乐时间, 大学本科期间, 学生在课内与课外拥有的学习时间基本上是相当的, 完整的大学教育体系既包括课内教育, 也包括课外教育。 卓越计划设计与实施的需求。一方面, 该计划对学生的知识、 能力与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目标与要求, 特别是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 履行社会责任能力, 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些目标要素仅仅依靠课内教育很难实现, 无论是在教育时间与空间, 还是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高度依赖于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 在培养目标与要求相对提高的背景下, “

5、” 模式又使得传统的四年学校教育变成了三年, 校内期间可用于课内教学的学时相应减少, 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不仅需要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梳理与整合, 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同时也迫切需要强化课外专业教育,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功效。 课外教育的现状。近年来不少院校中课外教育存在目标泛化、专业对接性与系统性缺乏、 专业教师投入不足的倾向。以学生课外社团性活动为例, 其中以共性能力或素质为目标的“ 广谱式” 活动占了大多数,对接专业学习的活动比例明显偏低, 如我校现有校级学生社团 个, 其中专业学习相关社团仅 个, 比例不到 ; 学生群体性课外教育活动每年近 项, 其中专业学习相关的仅 多项

6、,不到。尽管学生从这些“ 广谱式” 活动中得到了组织、 沟通及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但对专业发展的作用较小, 而且这些活动占据了学生过多的课外学习时间。即使是其中的一些专业性活动, 如学科竞赛、 科技创新、 社会实践等, 通常也缺乏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的系统性设计与部署; 以学科竞赛为例, 不少院校中的校级学科竞赛是因为有相应的国家或省级竞赛需要对接而设立的, 而不是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上的内源性需求、 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立的。另外, 一线专业教师对课外专业教育普遍缺乏应有的关注与投入。若不能克服课外教育这些不足与问题, 也会直接影响“” 模式下卓越计划的实施及其

7、成效。二、建设课外专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 将课外专业教育作为培养方案的重要组 成部分。切实重视与落实课外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将课外专业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在制订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培养方案时, 不仅要有完整的课内专业教育体系, 还必须给出系统化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 并充分体现课内外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展性、 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互补性、在体系上的互为支撑性、 在效果上的增强性, 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重课外专业教育的系统化设计。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化设计对于课外专业教育功效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首先, 在设计之前, 需要从

8、知识、 能力与素质等维度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分解, 形成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细化培养标准, 同时结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分析与梳理每条标准的实现途径, 如依托课内教育、 课外教育或两者结合等, 提取出那些需要通过或辅以课外教育实现的相关标准, 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外教育体系的设计。其次,在设计过程中, 对于课外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各项活动, 既要明确各自特定的目标、 对象、 内容、 形式、 时间、 保障条件、 评价与激励机制, 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活动方案, 还要明确各课外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内在关联, 以及它们与相应的课内专业教育环节之间的对接与支撑关系, 以形成整体主线清晰、 阶段目标

9、明确、 层次分明、 内容与布局恰当合理、 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第三, 针对当前“ 广谱式” 课外教育活动过多、占据学生课外学习时间过多的现状,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 配合学工部门与学生组织, 通过减少数量、 优化内容、 拓展内涵等手段, 提升课外教育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为课外专业教育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体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相比课内教育, 课外教育丰富的内容、 多样化的形式及更具灵活性的选择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实现其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是,强调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不等同于学生的自发和教师的放任, 它不仅对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

10、的要求, 也需要教师在课外教学上有更多的投入与付出。为此, 有必要建立一种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课外专业教育运行模式, 并为这种运行模式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实施载体, 使得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专业教育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培养与提升其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能力, 又能有效体现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作用, 实现一种可控、 可调状态下的学生主体性, 确保学生课外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 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应有的保护与鼓励, 努力与方向不偏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三、网络工程课外专业教育体系示例 年,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根据“ 面向产业、 依托产学合作、 突出工程能力、 培养应用

11、型人才” 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 实施了“ 面向产业、 面向社会、 面向国际, 理论与实践结合、 产学结合、 共性与扬长教育结合, 产学三级联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采用了“ ” 培养机制, 并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 对课外专业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 同时以网络工程 班为对象进行了实施试点。 年, 根据实施试点的效果与反馈,结合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方案的制订, 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表给出了该体系的基本架构。该体系的特点和内涵是: 第一, 在目标与定位上, 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知识、 能力与素质方面共有 条细化的培养标准, 该

12、体系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其中的 条标准。第二, 在内容上, 包括了大学学习适应性教育、 学科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工程与企业认知教育、 职业与创业教育等多个范卓越计划“” 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表网络工程课外专业教育体系概览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形式组织时间布局大学学习指导了解与适应大学学习院、 系、 专业负责人等提供的大学学习指导讲座与座谈校、 院、 系学科前沿讲坛了解学科领域的热点与发 展校内外专家、 教授与博士提供的关于学科前沿及热点问 题的报告会、 论坛。院系学科竞赛拓展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基础类竞赛, 如高等数学、 数学建模、 程序设计 等竞赛校院、 学生社团专业学习导引了解与适应

13、专业学习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 业界人士提供关于专业学习的指 导讲座与座谈校院、 合作企业、 学生社团专业开放实践 项目拓展专业知识, 培养学习 能力、 实践与创新能力、 团 队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特定技术领域深化系列项目新兴技术领域探索系列项目院系、 合作企业、 学生社团科技开发与创 新能力训练与 养成培养学习能力、 科技开发 与创新能力省、 校、 院三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企业委托或企业学习期间所涉及的科技开发项目国家、 省、 校三级大学生“ 挑战杯” 课外科技创新大赛校院、 合作企业、 学生社团网络技术与网 络工程讲坛拓展专业视野, 深化对主 流技术的理解, 了解最新 技术发展业界技术专家

14、提供的领域主流技术与新技术报告、 讲座业界工程师提供的典型工程案例研讨网络工程项目管理与实践案例研讨校院、 合作企业、 学生社团网络工程专业 竞赛促进 专 业 知 识 与 技 能 发 展,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团 队合作能力、 沟通交流能 力网络新技术报告大赛网络部署与实施大赛网络规划与设计大赛网络应用开发大赛中国及亚太区“ 思科网院杯” 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校院、 合作企业、 学生社团企业运行与产 业发展认知认知企业运行管理与产业 发展演变校外企业家“ 企业运行与管理” 系列讲座“ 产业发展与演变 理念、 创新与机遇” 系列讲座院、 合作企业职业生涯规划 与职业认证认知职业生涯、 促进职业 规

15、划与职业认证、 提高职 业适应能力校内导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系列讲座业界工程师“ 我的职业工程师生涯” 系列讲座职业网络工程师系列认证考试 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校院、 合作企业、 学生社团创业能力培养提供 创 业 知 识 与 能 力 训 练, 创业资金与平台支持大学生创业指导讲座“ 企业创业案例” 研讨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国家、 省、 校三级“ 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校院、 合作企业、 学生社团注: “ 时间布局” 表示活动的学期布局, 如“” 表示由入学持续至第学期, “” 表示由第学期至第学期。畴。第三, 在形式上, 采用了讲座、 论坛、 研讨、 项目、 竞赛、 职业认证、 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第四,在时间布局上, 贯穿大学四年, 以三年校内教育为主, 各活动按照各自的目标、 作用以及与相应课内教育的对接关系, 被部署在四年本科教育的不同阶段, 一些延伸至第四学年的活动由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完成或短期返回校内完成。第五, 在条件保障上, 除了必要的教学设施与环境外, 建立了由校内教师、 校外工程师与企业家共同组成的课外教育导师队伍。第六, 在运行管理上, 除了校、院、 系等各级教学组织参与外, 组建了相应的学生专业社团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图给出了以“ 大学生网络实践与创新俱乐部” 为例的课外专业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示意,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实施思路。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