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91085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禁毒禁赌知识专题讲座禁毒知禁毒知识识1、禁毒种类杜冷丁 K 粉 美沙酮 丙毒 吗啡 大麻 鸦片 摇头丸 海洛因 可卡因 2、 毒品危害吸毒吸毒对对人体的危害人体的危害 (1)身体依赖性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

2、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再而三反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吸毒吸毒对对社会的危害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

4、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吸毒吸毒对对身心的危害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

5、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1)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

6、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 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染上毒染上毒瘾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4)外成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6)遮掩收

7、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青少年如何青少年如何远远离毒品离毒品毒品危害的严重,从公安部门最近的数据可以看出 2003 年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 103 万人 其中 74%吸用海洛因,同比上升了 11%。在吸毒人员总数中,35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 72.2%以上。 青少年涉毒问题增多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目前毒品泛滥的大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据报导,去年我国警方共破获毒

8、品犯罪案件 9.39 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 6.37 万名,缴获海洛因 9535 公斤、鸦片 905 公斤、冰毒 5827 公斤,以及易制毒化学品 72 吨。一些毒品贩子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采取多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钩,致使染上毒瘾,难以戒断,有些被送进劳教所劳教。据北京某劳教所统计,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钩。 二是社会、学校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力。毒品对青少年的引诱力是相当大的。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采取在饮料、啤酒中放置冰毒或摇头丸的手段引诱青少年上钩。加上娱乐场所管理混乱,易为犯罪分子

9、有机可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薄弱,社区工作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得不到亲情的关爱,因而造成青少年涉毒问题愈演愈烈。 三是受毒品暴利引诱,毒品犯罪分子猖獗。我国已处于毒品的四面包围之中。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与境外贩毒分子勾结,致使毒品犯罪呈现职业化、扩展化、武装化、国际化的趋势。毒品滥用多样化和制贩吸毒一体化,加大了禁毒工作的难度。如广东警方破获贩运冰毒一年竟达五吨之多,可见毒品犯罪何等猖狂。毒品犯罪分子的手段之一,是利用一些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为他们走私贩运毒品,以他们年龄小,处于无刑事责任和只承担相对刑事责任及减轻刑事责任的年龄段,可以逃脱罪行为诱因,引诱他们参与犯

10、罪活动。这样一来,一些青少年不仅仅自己成为毒品犯罪的受害者,同时也成为了毒品犯罪的“害人者”。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行为,进一步打击毒品犯罪,对于治国安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既紧迫、又艰巨,既重大、又长远的任务,必须发挥社会整体功能,开展社会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宣传毒品危害,杜绝毒品来源,组织青少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场所,严防毒品侵害,提高青少年抵御毒品的能力,要求青少年用社

11、会主义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约束自己。 二、进一步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功能,在学生中大力加强毒品危害教育,严格要求学生远离吸毒人群;对于吸毒的学生,一律按照校规严肃处理。决不能允许毒品流入学校。 三、加大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委员会的禁毒工作力度。社区和居民委员会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对于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要给予热情的关怀;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失足于毒品的青少年,要建立吸毒档案,开展帮教工作,组织定期尿检,发挥社区矫正的功能。 四、对于涉毒犯罪的青少年,要实行重教育、重感化、重挽救、轻惩罚的方针,尽可能少判、轻判、不判,少送监狱和劳动教养所,给予司法保护。实

12、践证明,青少年犯罪送进监狱和劳动教养所后,易受服刑的惯犯和成年犯罪分子的影响,非但自身得不到改造,反而会学习一些新的犯罪手段,不如放在社区,通过社区帮教矫正,更有利于他们改去恶习。对于已经戒断的青年,社会要予以关心,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政府要设法给他们安置就业。 五、加大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禁毒、防毒、拒毒氛围。建议在总结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 年 12 月 28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加快制定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加强缉毒专业队伍的建设,增加人、财、物的投入,政府每年用

13、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经费达 30 亿之多,应该保证经费、设施和装备都能适应当前缉毒工作的需要。对于收留毒犯的监狱、少管所、劳动教养所,应适当增加一线干警、教师的编制和经费,以适应当前劳改、劳教工作的需要。 六、政府应支持和帮助戒毒所、少管所、劳教所建立科学的戒毒模式和管理方式,培养戒毒方面的人才,鼓励和支持创办民间戒毒机构。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快戒毒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尽快形成科学的戒毒理论和综合脱瘾方法体系,以便戒毒工作能够较快取得成效。青少年不良行青少年不良行为为赌赌博博赌博是一种用财物作注争输赢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通也十分常见的不良行为。虽然我国的刑法第条明文规定了“赌博罪”,禁止任何以

14、营利为目的的赌博行为,但是,在青少年中,这种不良行为还是具有很高的发生率。青少年的赌博行为与成年人的赌博行为在形式上很相似,但也有一些特点。青少年的赌博行为大体可分为几类。(一)按赌博地点分类青少年进行赌博的地点分校园赌博和校外赌博。校园赌博一般是在课间休息、中午休息、自习课等时间发生,还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用隐蔽的方式进行,如递条子、打手势等。在一些管理不太严格、校风涣散的学校,学生校内赌博比较盛行。校外赌博比校内赌博要严重的多。由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青少年校外赌博往往会涉及一些赌博场所,在赌博的过程中会有成年人参加。在节假日、寒暑假,有较长的时间可能会发生赌博。(二)按参与成员的稳定

15、性分类青少年参与赌博活动可以分为结伙赌博、纠合赌博、补缺赌博三类。结伙赌博是指一些青少年结成非正式的群体,经常性地进行赌博活动。结伙赌博的参与者往往是由于某种共同的原因聚在一起,例如,居住地点比较集中、家庭背景相似、爱好相同等等,有些是因为学习成绩都比较差。纠合赌博是指一些青少年临时纠集在一起进行赌博。参与赌博者之间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赌博活动也不是经常性的,而是由于某种原因、暗示或者周围人的怂恿而发生的。通常是一哄而起,然后一哄而散。这种赌博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青少年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引诱和怂恿而进行赌

16、博活动。补缺赌博是指别人在赌博过程中,因为缺少赌友,让青少年来“补缺”的赌博现象。青少年参加这种赌博活动,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内心也是不情愿的,但是如果多次被迫参与并且学会了赌博的方法,就有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三)按赌注的形式分类青少年赌博行为可分为实物赌博、现金赌博和混合赌博三类。混合赌博是指使用现金、实物、劳动等作为赌注进行的赌博行为。在许多情况下,青少年进行赌博时,往往使用多种赌注。例如,一些青少年先用实物进行赌博,在赌博兴趣加剧时,往往觉得实物赌注不过瘾,就会改为用现金作赌注。还有一些青少年会用一定形式的劳动作为赌注进行赌博,最常见的劳动是赌输的一方为赌赢者做作业,打扫卫生等等。青少年赌博的危害性很大。大量事例证明,参与赌博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的下降,而且陷入赌博活动的程度越深,学习成绩下降得就越严重。另外,由于赌博活动的结果与金钱、财物的得失密切相关,所以迫使参与者要全力以赴,精神高度紧张,精力消耗大。经常参与赌博活动会诱发严重的失眠、精神衰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还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