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902651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资料 压缩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 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3.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4.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的环境里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5.宋代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主观唯心主义董仲舒认为“天

2、,百神之大君、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客观唯心主义东汉王充说“人之精神栽于形体之内”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是集中论述人的心理现象的专著。6.德国哲学家、生物学教授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名词解释: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基本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简要述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简要述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

3、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是第一大理论流派。人的精神层次理论包括意识、下意识、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超我。心性发展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精神分析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焦虑论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隔离、抵消、转化、移置、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作用等各种形式。评价:(一)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学的研究 2.开创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 3.开创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4.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二)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 1.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 2.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

4、3.其理论来源于医疗实践而非社会实践第二章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细胞具有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2.在脑和脊髓中,许多神经元的轴突由髓磷脂组成的髓鞘包裹起来,成为有髓鞘的神经纤维。髓鞘起绝缘作用,以避免神经冲动向周围的神经纤维扩散,是个体行为分化的重要物质条件。3.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4.神经以及肌肉、腺体等组织具有兴奋性,可称它们是可兴奋组织。5布鲁德曼 1909 年 大脑 52 个分区。6.这种功能的不对称,使得大脑半球在某方面成为优势半

5、球,被称为单侧化。左半球:言语优势半球;右脑:图形优势半球。7.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8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9.脑垂体的生长素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甲状腺激素不足:呆小症。间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名词解释: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操作性条件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动物自己的

6、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神经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对身体的调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不同,它的作用范围广、见效慢、但效果持久;而神经系统的调节,则作用范围局限,定位清晰,作用快而精确。同时,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又是相互联系的,所有的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神经系统一方面直接调节各器官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器官的活动,形成神经-体液调节。第三章1.心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在物质发展

7、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反映形式有: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风化 ,铁受潮锈蚀) ;生物的反应形式 ; 心理的反映形式。2.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萌芽阶段。知觉阶段是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 ;思维萌芽阶段是指高等脊椎动物。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的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的表现: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的表现:第一,第一,人类意识既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也有自我意识。动物心理活动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存在,因此也就没有自

8、己的主观世界。第二,第二,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动物则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第三第三,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这一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第第四四,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人类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和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动物心理的物质器官是动物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二者不仅在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且有质的差别。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1,意识的觉知性2,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的前进行 3,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意识是人在与自然界斗争的

9、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意识和语言紧密联系;人2类意识的内容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发展;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亦说明了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第四章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3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就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4.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名词解释;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有意后注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0、: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求和兴趣、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第五章1根据感觉的性质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2.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大小来度量。阈限是指界限或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3.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4.光有三个物理特性:波长、振幅及纯度

11、。波长决定了光的色调,振幅表示光的强度,它所引起的视觉的心理量是明度。纯度引起视觉的心理量是饱和度。5.声波有三中物理属性:频率、振幅和波形,它们分别引起听觉的三种心理感受,即音调、音响和音色。名词解释: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感觉的意义感觉的意义: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适应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六章1.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

12、恒常性。2 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似动知觉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浮云的移动会觉得是月亮在移动) 。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似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唯一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第七章1.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根据记忆内容:形

13、象记忆、情景记忆(高考) 、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根据意识参与: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根据加工方式:陈述性记忆(言传) 、程序性记忆(技能)3.记忆生理机制的学说:记忆机能定位说;.记忆机能整体说;记忆分子说4.识记的种类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是否了解其意义:意识识记、机械识记5.遇到熟悉的朋友,话到嘴边说不出对方的名字,被称为舌尖现象。6.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在记忆实验中创制了无意义音节(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字表为实验材料和重学法的统计处理方法。7 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8.遗忘的原因 四大学

14、说: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倒倒摄抑制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资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动机性遗忘说、线索依赖性遗忘9.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名词解释:简述记忆过程简述记忆过程: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

15、验的过程。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称为遗忘。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学习过后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第八章1.表象的特性:直观性和概括性2.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名词解释:表象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物体进行操作和加工,是物体不在面前时关于物体的心理复现。睡眠睡眠是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生物节律之一。本质是大脑皮层的一种弥散性抑制。第九章名词解释: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

16、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第十章1.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音义统一的人类交际工具。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2.言语的功能 交际功能、思维功能、调节功能、创造功能言语活动的特点 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型、社会性和个体性言语的种类 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 内部言语(特点:隐蔽性和简略性)33.儿童的言语发展阶段 : 牙牙学语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完整句阶段4.言语发展理论 : 言语的模仿说、先天语言生成说、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第十一章1.情绪情感的作用:适应功能、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2.下丘脑等部位存在着“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3.情绪情感的分类: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惊奇和兴趣、厌恶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与情感害羞、骄傲与自罪与他人有关的情绪体验爱、恨4.三种主要的表情动作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5.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情绪和情感情绪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