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899392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逐步展开,这 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 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主要从“新课程改了什么”“怎样让语文课程开 放而有活力”“怎样合理的提问”2 个方面谈谈我的浅薄的理解。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标、内容、提问、语文2003 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 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 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

2、提之下,语文课堂 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 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 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第一部分:中学语文课程改了什么中学语文课程到底改了什么呢?我 认为主要体现在 4 个方面:首先就是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 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 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 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

3、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朱自清的春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间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句子(或词语) 写得好,它好在(用的修辞,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你为什么认 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 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的在培养。 二第二个转变就是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 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

4、情境,有意识的 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 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 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 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还是结合教学实例来谈一谈。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首现代诗 相信很多老师都上过,这一课我曾经讲过公开课,大家都知道,一首好诗,其 实也是一副优美的画,还是一首动听的歌。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 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想 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母亲,只有一只一只的折着纸船,把她抛向太平洋,来表 达

5、对母亲的思念这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的 内容,同学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当时的冰心脸上挂满 了泪水,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与自己的父母亲人每一次离别的场景,这些都说 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欣赏完了画面,我又让学生听了满文军的懂你这一首歌,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 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种宁静, 我发现有一些同学的眼眶都红了,有一个叫余吉的大山里的小女孩还落下了眼 泪,我还需要说什么呢?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第三个转变就是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 大语文教育观。“天地

6、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 文能力的一个范例,而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 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成为 教学内容。第四个就是课程评价的转变。由过去的以“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由考察知识为主向以考察能力为主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 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心。所以, 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代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差生” 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

7、赞美”学生。反思一下以往我们 对学生的评价,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端。教师在衡量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 生偏差。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有的靠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 全面;更不可思义的是,有的仅以师生关系是否密切作为标准。至于戴着有色 眼镜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现象,也不是一列二列。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 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 学生的自尊心。如: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是否能掌握教学中的基础 知识、是否善于口语交际,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广泛的阅读 兴趣、阅读面,能流畅的朗读课文、是否重视写作能力的提高 突出语文课

8、 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多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由单一的评价标准逐步向 多元化转变,体现教学的人文主义。在评价中我们应注意中和性评价,加强形 成性评价。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首先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 的评语为主。“你的作文写的真好,要是你的朗读能力也能像作文一样流畅就 好了”,“你有进步了要坚持哟”等。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适当记录。 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其次,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同学间互评、家长 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相结合,给学生一个适当

9、、贴切的评价。第三、对学生的语 文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提出建议。但 教者要明确,考试不是教学的唯一评价方法,只是众多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只能 衡量学生在某项能力上的高低,不能代表评价标准。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就 是将众多评价方法有所取舍的结合使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 效率,检查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 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 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

10、三点雨山 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 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 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 “头轻脚重”和“头重 脚轻”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 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三种提问方式: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 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 所以学生

11、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 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 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 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 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 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 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 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

12、生看到更美的风景。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 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 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 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 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 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 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

13、对话和交 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 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 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 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 凸现,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 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 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 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

14、“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 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 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 “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 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 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 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课改也不是纸上谈兵,课堂是进行教学 的主战场,只有老师的观念首先转变过来,语文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 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 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语文周刊 大学语文 程箐 北京大学出版写作学 何永康 凤凰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