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抚州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90884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答案)抚州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参考答案)抚州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参考答案)抚州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考答案)抚州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答案)抚州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抚州一中 2012 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抚州一中 2012 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抚抚州一中州一中 2012 届高三模届高三模拟拟高考高考语语文文试试卷参考答案卷参考答案1、(项 mi 项 p 项 jio) 2、(尺牍 掂量 家具) 3、A(依然:强调与往常一样,照旧,比如:他依然保持着老习惯。仍然:表示某种情况持续 不变,比如:工人们在大伏天仍然坚持工作。履新:官员上任。履行:实行、执行(应做的或 答应做的事) 。视而不见:本意是睁着眼睛却没看见。形容不注意,不重视。引申为故意不理 睬,看见了当做没看见。而“熟视无睹”是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 重视

2、。熟视无睹:关键在于“熟” , “熟视”有看了多次的意思。对事物“熟视”却当做没看见 自然比偶尔睁着眼睛却没看见程度深。所以, “熟视无睹”确有贬义,而“视而不见”则褒贬 皆用。 ) 4、A(B 项,成分残缺,在“更好地”后加“发挥” ;C 项,前后不照应, “滞后”与“幼稚” 对换一下位置;D 项,句式杂糅,删去“参与” ) 5、A(注意填写内容和语境的衔接;注意句子里面的语言标志。 ) 6、C (C 项觉慧把他的坚定的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 7、B (A 项哲学和宗教也有可能“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 ;C 项不能从画线 句中得出“文学更高明”这一结论;D 项“而哲学和宗教对世

3、界没有这种感悟”无中生有。 ) 8、C(A 项不管是什么题材体裁的作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B 项“原文并未对 两者的影响做评价。 ”D 项不是“形象的人物” ,而是“形象的方式” 。 ) 9、D ( A 项原因解释错误,应该是“这是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 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 。B 项应在“源头”前加“重要”二字;C 项原文没有提到“而观看电 影、电视等媒体播放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 ;) 10、D (戒:告诫) 11、B (B 项,于是;A 项,凭借/因为;C 项,表并列/可是,表转折;D 项,竟然/就是。) 12、C(表现大青二青之间的情谊;表现小青

4、的机灵驯服;耍蛇人说的话,不是直接表 现。) 13、(1)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 (2)有一天,耍蛇人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走了二青。 (3)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 14、(1)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的郊游者的形象;(2 分)第二首诗呈现的是 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 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烂醉”二字形象地 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

5、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 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秋风吹走了时 光,撩起人的种种愁绪。(要求分别指出两首诗拟人化的对象,并分析出如何运用这种手法表 现作者情感的。只答出拟人未进行分析对比,给 1 分。) 15、 (8 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石破天惊逗秋雨。 (2)访风景于崇阿。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不知为不知,瑞脑销金兽。 (4)水随天去秋无际,目眇眇兮愁予? (5)忧伤以终老。梦入芙蓉浦 16、“一滴伤心的泪水”这里指青海湖。作者运用比喻(明喻)的修辞方法,以人喻物,用 “一滴”表现湖之少,用“伤心的泪水”表现青海湖“大退却”时的无奈和伤感

6、。 (3 分。含义 1 分,修辞特点及作用 2 分,言之成理即可)“抖动”这里是“表现” “表达”的意思。作者 运用拟人(比拟)的修辞方法,用愤怒得发抖的人类动作表现愤怒致极的大自然形象,表现作 者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担忧之情。 (3 分。含义 1 分,修辞特点及作用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7、作者引领读者想象楼兰城的富裕和繁华,楼兰人的惊恐与绝望。 (2 分)作用:通过形 象、细致的刻画,突出了作品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通过盛与衰的强烈对比,引发读者的 警醒与思考。 (4 分,两方面内容各 2 分。若回答其他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18、 (示例)第一问:结尾处立足于“生存教育” ,发出面向

7、全民、面向未来的呼吁,呼应了第 三段作者在宁夏采访时发现的教育缺失。直接歌颂了治沙者与命运抗争、挽救生存环境的功绩。 告诫后人,要有环境危机感。第二问:这样写,直抒胸臆,悲怆和震撼之情强烈;切中时弊,立意深远,给读留下思索 的空间、深刻的印象。(第一问 3 分,说出其中一方面,意思对即可。第二问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9、AC ( A 项, “甘肃、宁夏地区已经步了楼兰后尘”的说法外延过大;C 项,从下文看,作 者没有解答“生态恶化的具体转变时间”的意思,问句意在强调生态变化之剧烈。 ) 20、略 21、【写作提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8、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 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同理,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 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官,对新御史们讲轿夫 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 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继续思考。防止“一不

9、小心踩进泥水里”,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 面对,积极补救,如果从此就“不再顾及新鞋”,结果只能是污染越来越重,情况越来越糟糕。为 官任职,如果不小心而失足,受到污染,就要想法补救,改过自新,而不能破罐子破摔。由此可 以立意:“不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不得”,“过而能改诚可贵”,“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偶一失足不掩大德” 在材料中,“泥水”是与“干净地面”相对而言的,“泥水”应该指的是污泥浊水。以上从“为 官要洁身自好,谨防受到污泥浊水的污染”这个角度来解读轿夫的故事,是符合文意的。此外, 是否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呢?轿夫的职责是抬轿,就不要怕脚下的污泥浊水;御史的职责是

10、监 察弹劾,就要勇敢面对污秽,不要缩手缩脚畏葸不前,由此可以立意:“尽职尽责,勇往直前”, “大胆行路,不怕湿鞋”,“大行不顾细谨”抚州一中 2012 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抚州一中 2012 届高三模拟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附参考译文】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 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 是(

11、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 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 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 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看它 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 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 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

12、箱笼。 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 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 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 青出笼。 二青在山中活动,过了几年后,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 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 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

13、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 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喊它:“二青,二青!”大蛇 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 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 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 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 “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以后都 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从此以后,行人又

14、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心意,况且它听从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 样简单。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几十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 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 之下了吗。【附诗歌赏析】 周密(1232-约 1298)南宋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等。 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德祐间曾任义乌(今属浙江)令等职。宋亡隐居不仕。其 词讲求格律,风格在姜夔、吴文英两家之间,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

15、窗”。也曾写过一些慨叹宋 室覆亡之作。并能诗文书画,谙熟宋代掌故。著有草窗韵语、 齐东野语、 武林旧事、 癸辛杂识 、 志雅堂杂钞、 云烟过眼录、 浩然斋雅谈等数十种。编有绝妙好词。词集名苹洲渔笛谱、 草窗词。存词 150 余首。 赵翼(1727 年1814 年 1 月 10 日)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 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 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 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周诗的大意是: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地叫着。多么羡慕那 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一个翠字,把新苗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草根肥水,让人察觉到了 勃勃的生机,更何况一个“噪”,更甚一个“新”字,诗人实在是叹服于这勃勃生机间。 蝴蝶给人无忧无虑之感,烂醉,当然不是说诗人是酒鬼,而是一种心理感受:美。东风野草花 实在很美,全盘托出了春的意象。 “翠”字点出麦色,也带出季节。 “斜”字描摹动态,又照应“风来”,点出春风徐徐吹拂,麦陇泛 起绿波的生动图景。三、四两句,诗人带着欣羡的主观感情色彩,他赋予笔下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