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60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一、导学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三单元-唐诗和宋词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学习,将 会令你们感到非常愉快,因为我们将要与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和文学作品,共同度过一 段美好的时光,我们的人生将为此而充满浓浓的诗意。 学习唐宋诗词,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将 49 页的单元提示迅速地看一遍,然后筛选一下主要信息。 生 1:第一小节讲唐宋诗词的文学史地位,第二小节讲唐诗,第三小节讲宋词,第四小节 讲如何欣赏诗词。 生 2:第二小节讲唐诗的主要体裁是律诗和绝句,是今体诗,不同于魏晋以来的古

2、体诗; 二是讲唐代诗人灿若星辰;第三小节讲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第四小节讲欣赏诗词必须 注意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探究意境、感知声韵。 二、导入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单元提示的要求,一同来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作者 师:同学们一定知道李白,但每人知道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我们交流一下 生 3:唐代诗人-盛唐诗人 生 4:壮志示酬 生 5:浪漫主义 四、题解 师:同学们,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题目包含了几层意思? 生 6:三层:一是梦游天姥,二是吟,三是留别。 师:为何要梦游、梦游天姥?吟是什么意思?跟谁作别? 第一问有点难度,我们先放一放;第二问吟是一种体裁,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 游子吟,刘

3、希夷的代悲白头吟;第三问牵涉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注 释 1,李白别的是东鲁诸公。 由这个题目,同学们可以看出:写梦是主体,留别是最终的目的,而以写梦来作别的实为 罕见,我认为这是本诗的一个独创,而且也体现了李诗浪漫主义的特色。请同学们注意。 要全面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同学们还需看一下课前的“学习提示”:第一小节讲了古体 诗的特点,第二小节讲的是本诗的内容,第三小节讲的是艺术特色,尤其要注意想象的奇 特、开合的自如、遣词的大胆,这三点充分揭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特色。 五、讲解第一、三小节(第二小节留待下堂讲)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1)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何要梦游天姥?(2)知道本诗的

4、创 作特色。课前,我们要求同学们通读原诗了,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原诗,并具体落 实一下这些创作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自由朗读全诗,看看全诗各节主要写了什么? 生 7 答,师结:入梦-梦游-梦醒,第一三小节篇幅较小,中间乃是重点和主体。 1、齐读第一、三小节 2、分组合作:AB 小组负责第一节,CD 小组负责第三小节;要求:找出划出你认为绝妙 之处疑难之处无论是字词层面还是内容层面还是形式层面。 3、课堂交流(其间学生参与率非常高)(1)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答案尽可能来自于学生,充分利 用学生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体察文本。 (2)互相质疑 (3)教师点拨:A 开头很独

5、特,是一般写别的诗中所未有的,通过纵横对比,拓宽了本诗 的艺术空间;B 结尾卒章显志,大起大落,从梦境回到现实,虽有点消极,但充满了豪迈 之气,写别显得如此豪迈,也属罕见与独创,这是第二处独创之处;对“安能一句”,此 乃诗眼,要结合今天的实际,作一点辩证分析,要注意当今社会竞争中的相容性与合作性。 (并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相比较) C 从最后一小节,我们知道了李白为何要写梦游了:A 现实无梦!另外还有一点B 做 了一个美梦,这一部分集中在第二小节,我们下一堂课再来体会。课后请同学们用 200 字 概述一下,第二节李白所描绘出的梦境美在何处? 六、当

6、堂背诵 (1)学生带着我们所分析欣赏到的要点,尝试背诵 (2)背诵指导:A 第一小节的三个对比,第一句以他山起句,横空出世,很有气势;第二 句先言天姥,压过五岳;第三句则不言天姥,以“此”代之。B 第三小节紧承前诗“惟觉 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写梦醒而回到现实:首句“世间”起,次句为篇末点题中 “别”也,且以设问起句,答句为两句,“名山”亦暗合天姥也;最后一句乃空谷回音, 异常响亮,而且句式为反问,语势、语气皆无与匹也。 七、课后作业 见前面。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新课 师:从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白为何要写梦游天姥,因为(1)现实无梦,主要体 现在第三章;(2)他做了一个美梦,主要体

7、现在第二章。 二、学生自习第二章,找出令你惊奇的地方/疑难的地方。 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生 1:“我欲因之梦吴越”,紧承第一章,“之”代表天姥山,且有一种急迫之感,这是 由第一章所营造出来的文势。 生 2:“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用了顶针手法。 师:有什么好处? 生 2:模拟加快速度,动词“飞”也体现了速度感,还有心情的急促感。 生 3:“渌水荡漾清猿啼”,清猿啼乃是哀鸣,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涕沾裳;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处写猿啼,似乎与整个情感基调不太协调? 师: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意识到,其他同学发表发表看法? 沉默- 师:这个问题我们姑且存疑。 生 3:“千岩

8、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以下写的是夜景,写的是夜间奇景,如写 熊咆龙吟这种猛兽的吼叫,可以拓宽诗的意境;“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运用 叠词,亦突出其节奏之慢、境界之阔。 师:以下写的夜景吗?下面明写着“日月照耀金银台”呀! 师:认为这牵涉到对“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暝字的理解,就其表面而言,是天黑,如山居 秋暝,但在此处,前文刚刚写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哪里第一句刚写天亮,第二句就来了天黑了呢?那么此处该作何解呢?结合前句“千岩万转路不定”,可知此句理解 为因为天亮了,见到的东西太绚丽了,把眼睛都看花了、看黑了,从总体感觉上,状其所 见目不暇接,正因为这种感觉,突然来了熊咆龙吟

9、,才是另外一番境界。 生 4:“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真乃仙境,多美啊。 生 5:我有一疑问:本段用了两个“忽”字,前一个忽字,刚才老师已经讲到了;第二个 忽字,是“忽魂悸以魄动”,在仙境达到高潮时,诗人却被吓醒了,这是为何?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大家谈谈。 师:发现这个忽字的思维断层,是非常犀利的。我们知道,在作文中所谓的转折,要注意 天衣无缝,无迹可求,既然用了忽字,就其表面而言,让我们感到了断层,但在深层,恐 怕是有原因的,是有艺术设计的,诗人的原创意图是什么? 生 6: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而被吓醒的,梦太美了,现实太丑了。 师:但也不至于魂悸啊? 生 7:作者慨叹

10、人生如梦。 师:你讲得有一定道理,你给了我一个灵感:李白为何写梦游天姥,还有第三个原因:人 生如梦,变幻无常,大起大落。关于人生如梦,我们又可以作一番解读:(1)人生不能没 有梦(当然是美好的梦想)。马丁路德金就有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再如汤显祖 “临川四梦”,曹雪芹“红楼梦”;(2)梦的实现是非常艰难的;(3)现实毕竟是现实, 它与梦境是有区别的,不能永远做梦,永远与梦有差距,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能遇到一点 挫折就“且放白鹿青崖间”。 师:人生如梦这个说法,给了我们一些灵感,然而还不足回答为何“魂悸魄动”。老师课 前看了一些资料,也没有谈及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思考,我认为,

11、作者肯定被什么东西 吓着了,是什么呢?我们还是看原诗-从前面的仙境描述来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 兮列如麻”,这些仙人列如麻,最终肯定要有一个天帝出现! 然而在他快要出现时,诗人被吓醒了。这是非常富有深意的!诗人畏惧天帝,为什么 畏惧他呢?这就是微言大意,是弦外之音,是我们理解本诗主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最 近,在天姥山召开了以研究李白此诗为主题的国际年会,大家也未提及这一点。由此,我 甚至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权贵也包括皇帝老子在内! 师:刚才大家主要是从个别的角度作了一些点评,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几点: 一是这一章的逻辑层次,有人用吴越幽景-登山快景-夜间奇景-仙界盛景来概括,前面我们 作了分析,夜间奇景未必是夜间。 二这一章的句式变化非常大,造成了本章音韵节奏跌宕多姿,读来琅琅上口,颇有气势的 特色。 三此章提及谢公乃是谢灵运,李白非常崇拜他,在诗中多次提及,同学们要注意。 四本章是最能体现李诗浪漫主义特色的,如自学提示所说的想象奇特,开合自如,遣词大 胆等,同学们要用心体会。 以上四点,同学们在背诵时注意理解体悟,则利于记忆。 四、课件朗读欣赏 五、同学试背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规定作业(课课练课后作业) 2、写一篇本诗的评论或鉴赏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