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598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石狮一中 王金铜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 量.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本章的内容,使学生进 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主要动力. 2.内容分析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教学中要运用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 响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说明不同

2、方式 的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个层次:每 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第二个层次:各种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 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地表的基本格局,而外力作用 则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差异. 3.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学 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 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

3、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 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 共同作用的产物.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分解: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岩石的分类,了解三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理解三大岩石之间 及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循环的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大部分学生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而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内外力作用以及二者对地 表形态的影响才能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能力 教材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空间思维

4、能力不强,需结合材料、多媒体进行展示、 模拟. 3.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了地理中国 、电影2012片断、人民币背面图案和本地区的一些地貌景观,对 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联系乡土地理,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求知欲强、好 奇心大、积极性高. 三.设计思路 1.由2012电影片段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问题导学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对内、外力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行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信 息提取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一组图片成因等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利用纸张动态

5、演示地壳运动,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4.采用归纳比较法,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强化学生的知 识应用意识. 5.通过动手设计物质循环示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

6、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2.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 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比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法,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寻找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对 知识的理解.如本节课对比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7、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当中相互交流, 理清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地理思维的形成. 4.多媒体教学法:本节课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通过电教手段模拟演示,边演示边启发, 化抽象为具体,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读图分析法:学会读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地理信 息.贯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中. 天启之门 http:/www.shuhuang.cc/天启之门最新章节,txt 下载,笔趣阁 天启之门无弹窗 http:/www.shuhuang.cc 天启之门吧

8、,跳舞, 5200 七.学法指导 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将课 本与案例相结合,举一反三. 2.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 3.观察对比法: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 设悬播放 2012 电影片段你看到了哪些现象?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挖掘学生的耳闻所见, 激发学习的兴趣. 承转地震和火山的能量从哪里来?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把学生分成四小组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总结1.

9、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内力作用的 能量来自哪里? 2.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 哪种对 地表的影响最大?通过讨论与阅读,培养 学生看书、看图、提取 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知 识的能力.自学 分组 活动案例展示案例 播放片段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总结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有 何异同点?(从能量来源、作用方式、速度 等)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属于哪一种地壳运动的 类型?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案 例、观看视频,让学生 动脑、动口,积极参与 到课堂活动中来.承转是什么原因使珠峰形成并不断抬升?演示 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演示活动 画板图你能否用书本或纸张来演示一下这个过程? 如果把这张纸向两

10、边拉,地表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归 纳 总 结展示表格,引导学生填 表.进行总结.关 关 关 关关 关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关 关 关 关关 关 关 关关 关 关 关关 关 关 关关 关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关 关 关 关关 关 关 关关 关 关 关表格具有化零为整,化 繁为简.培养学生比较 归纳能力.探究 活动指导学生探究活动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总结请你用纸张来演示水平运动 请你来破解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 柱身高之谜. 石狮永宁沙湖湾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这说 明了什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理 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以 致用.激发了学生的探 究意

11、识和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自学 分组播放风化实验演示 展示黄山松图片 指导学生自学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总结什么是外力作用?其能量来自哪里?它有哪些 主要形式?先学后教是新课程的重 要理念,通过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 学能力.归 纳 总 结展示表格 归纳总结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对地表影响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对地表影响表现形式能量来源表格具有化零为整,化 繁为简.培养学生比较 归纳能力.承转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粗毛胚”,而外力作用就像雕塑师把“粗毛胚”塑造成 多姿的地表形态,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是重要的雕塑手法. 实验展示风化实验 展示图片组探究 活动人民

12、币背面图案请说出这些地貌景观名称、典型分布区、成 因?视频和图片具有生动、 形象和直观的特点,可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 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归 纳 总 结展示表格海水侵蚀冰川侵蚀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海水堆积风力堆积流水堆积冰川风力海水流水主要分布地区地貌外力海水侵蚀冰川侵蚀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海水堆积风力堆积流水堆积冰川风力海水流水主要分布地区地貌外力表格具有化零为整,化 繁为简.培养学生比较 归纳能力.知识 运用成语 飞沙走石 滴水石 穿 海枯石烂 稳如泰山 等下列成语说法科学吗?请说出你的理由?你 能举出更多的成语?加强学科的联系承转 内外力作用共同对地表形态进行塑造,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岩石圈的物质

13、循环过程.情 景 剧小岩浆旅行记 指导学生画板图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准备岩石样本1.为什么同伴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2.你认为亮亮个头变小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简要推测晶晶来到地表的过程 4.亮亮和晶晶在低地变成了哪类岩石? 5.回到可爱的岩浆之家还要经历哪两次大的 变化? 6.请你为亮亮和晶晶绘制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以便他们讲述自己这次地表之旅的经过.用拟人语言和讲故事说 法阐述岩石物质循环.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学生动手、动 脑的综合能力. 增强学生的感性意识课堂 小结展示知识结构 进行小结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蚀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14、熔岩流地貌或火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地壳物质循环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蚀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熔岩流地貌或火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地壳物质循环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精练、醒目、重难点突 出,整体把握知识.课堂 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个别指导完成练习作业布置作业认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本 课知识.简述我们家乡有哪些地表形态,它们分别是 由什么力量塑造的,怎么进行塑造的.课后 探究指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 看待周围的事物精选自己旅游拍摄的照片,下节课进行交流 分析.引导学生关爱家乡

15、.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九.练习 1.读下图,回答如下问题: (1)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图,该地貌名称叫_. (2)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图,该地貌名称叫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图,该地貌的称叫_. (4)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图,该地貌名称叫_. 2.读古诗: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 ,按成因属于 ;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这种 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 3.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_ B_ C_ D_ (2)图中 A、B、C、D 过程中,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十.教学反思: 内外力作用各做一个小结,最后再做大总结,都是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对比性强,学生方便记忆和掌握. 由于内力作用过于宏观或过于微弱,外力作用学生接触较多,因此在展开学习时,我的组织方式是内力 作用以学生“找”为主,教师多举生活中的例子“促”学生理解;外力作用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 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本堂课能紧扣课标,关注学生学习生态; 运用丰富生动形象的图像和视频资料,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分组讨论,培 养合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