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112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八中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 必修 4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2015.7.6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分。毎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刘禹锡诗的“斯须炒成满室香” ,由于使用“炒”这个在唐代极为罕用的字,后世人误解绿茶的炒青工艺起源于唐朝,甚至茶界专家推定为西汉。茶叶加工历史不能脱离中华的饮食(烹饪)历史进行孤立研究。历史上,任何茶叶加工技术的出现和提高,甚至新茶类的出现,都是在食品加工烹饪技术突破和存在后才出现的。东汉的说文解字还未见“炒”字,其后南朝的玉篇也无此字。宋代的广韵和集韵中出现的“炒”

2、,涵义意想不到的是“熬” ,不是烹饪技法中的“炒” ,更不是今天从字面上理解的茶叶加工中炒青的“炒” 。从礼记记载的周朝“八珍” ,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菜单,再到唐朝著名的“烧尾宴食单” 、乃至宋元的饮食著作,并没有发现“炒”作为烹饪加工的确切记载;从唐及此前的壁画及出土的随葬陶瓷灶,我们可以看到多眼灶上的饮器为釜、甑和甗,适合于煮和蒸的烹饪方式,一直到宋元时期才出现有可能具备“炒”功能的圆底薄铁锅。从中国烹饪历史及文字演变,基本可以排除“炒青”工艺出现在唐朝及唐之前。根据一些模糊的史料可以推想, “炒”作为一种烹饪技法,在南宋很有可能小范围出现,应出现在皇宫、贵族和大都市高档的酒楼,民间并

3、未见记载。南宋陆游安国院试茶诗后自注:“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 ,这里的“炒青”应该是对当时散茶颜色或者外形特定的描述,也不能理解为是绿茶的一种杀青工艺。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于茶叶加工的描述,是史上首次明确出现揉捻以制作条索形散茶,但是,杀青部分仍是蒸青。明中期嘉靖年间茶谱 ,勉强算是首先提到茶叶加工意义上的炒青,但也只用了“炒焙适中”四字。一直到万历时, 茶录 、 茶经 、茶疏和茶解等才对炒青茶制法进行详细地描述。回到“炒”在宋及宋以前的本意“熬” ,其实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简陋的茶叶杀青方式,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泡青”或者“煮青” ,方法是将茶叶直接放入开水中几分钟

4、杀青,是一种脱胎于“羹煮”的原始茶叶食饮方式。由于此法存在缺陷,目前几无人使用。绿茶的加工方式的演变和改良,今天已经很难说是谁在确切的什么时期发明的,更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同时期内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并存,但是,不能脱离当时烹饪食饮技术的大前提。只是优良的制法,或因为加工便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或获得茶客的肯定和追捧而得以推行。什么茶才是中国茶的代名词,绿茶应该是一个不二的选择吧。中国人形成了强悍的“绿茶思维” ,大部分中国人只要说到茶,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一杯热气腾腾、淡绿清亮的绿茶。历史上,也只能是通过茶叶的形状来区分茶叶,团茶、饼茶、末茶、散茶,六大茶类一直到清朝才齐全。即使是建国以后,六大

5、茶类的划分也透露出“绿茶逻辑” ,这种思维定式无处不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口味的形成和嗜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绿茶在甑甗的蒸汽氤氲中,形象清晰地注入中国人的茶盏之中,成为中国人喜爱了一千多年的茶。最近十多年来,绿茶的霸主地位不断受到其他茶类的挑战,消费市场的格局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但是,谁能笑到最后,仍需要时间的检验。1.下列对茶叶杀青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宋陆游所说的“炒青” ,应该是对散茶颜色或外形的描述,不是绿茶的杀青工艺。B. 元朝王祯的农书描述了以揉捻制作条素状的茶的茶叶加工方式,仍采取蒸青的杀青的方式。C. 万历时茶谱 、 茶经 、 茶录等菱,对炒青这种制茶技术进

6、行了详细的描述。D.“煮青”是较为原始的茶叶杀青方式,脱胎于“羹煮” ,由于有缺陷,目前基本无人使用。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禹锡的“斯须炒成满室香”诗句中使了“炒” ,让茶界专家误解绿茶的炒青工艺起源于唐朝,甚至更远至西汉。B. 食品加工烹饪技术的突破和存在,是茶叶加工技术出现和提高的基础。C. 宋元时期的饮食著作中并没有发现“炒”作为烹饪加工的确切记载,但是出现了具备“炒”的功能的圆底薄铁锅。D. 一些模糊的史料记载了“炒”作为一种烹饪技法,在南宋可能出现在皇宫、贵族和大都市高档的酒楼。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在一定时期食饮

7、技术条件下,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是同时并存的。B. 优良的制茶方法得以推行,是因为其加工便捷、效率高、成本低而受到茶客的和追捧。C. 绿茶是中国茶的代表,中国人具有强悍的“绿茶思维” ,建国后六大茶类的划分也透露着“绿茶逻辑” 。D. 中国人一千多年来喜爱绿茶,造成了绿茶的霸主地位,即使这种地位近十多年受到了挑战。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 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

8、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 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 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 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 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 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 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 马。淮

9、、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 ,其辞多叙 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 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 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 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 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将仁 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节选自旧唐书 韩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0、 (3 分)A辟为巡官 辟:召B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坐:因为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俄:不久D荣悴不易 易:交换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B.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C.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D.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11、寻登进士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韩愈曾做过巡官、佐官。他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2、 分)(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5 分)(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虞美人虞美人 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8.词中说, “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 “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5 分)9. “断雁叫西风”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13、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柳永在雨霖铃中借“月”写别情的句子是 , 。(2)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借“月”抒胸中万千感慨的句子是 , 。(3) 永遇乐中运用典故的一句是:想当年, ,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5) 声声慢中用了叠词的一句是 , , 。(6) , ,如今有谁堪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善亦有道善亦有道刘源光绪某年,黄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

14、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

15、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