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013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2014、3、5)回归课本,掌握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考纲规定的十八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探究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教学重难点】1、文言虚词的用法判断。2、树立语境意识,提高虚词类试题的答题正确率。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考纲解读:1、考纲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 18 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2.“在文中”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意义”是就词的内涵而言;“用法”是就其功能亦即词性而言,要知道,词性相同的词,其意义不一定相同,因而在做题时应先确定词性,再判断意义因此应对文言虚词考查

2、,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是应当通过阅读实践,把虚词放到语境中去把握。 考纲形式: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文言翻译。第二节 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一、学习推断方法 (一)、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

3、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二)、看对应位置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1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

4、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三)、看特殊标志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 “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

5、有“至”“至若”“至如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四)、看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 年全国卷)( ) “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其

6、”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五)、看具体语境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a) 青麻头伏焉(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c)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

7、,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d)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六)、看删换变化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1998 年高考全国卷第 17 题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俅以幸臣躐跻显位得全首领以没扈从以行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A、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 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得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例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例“

8、以”是介词,例“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 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 C。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例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据此可推断例“以”是介词,例“以”是连词。(七)、看句式特点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

9、“”“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 ) 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 大王来何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D. 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以战?3.下列加

10、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儿寒乎?欲食乎? 技盖至此乎?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臣从其计,大王

11、亦幸赦臣。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示赵弱且怯也。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五、课堂回顾: 1、 收获 2、困惑 六、提升训练(课下作业)1、(2011 北京)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12、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答案】CA 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 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二、方法小结看语法结构 看对应位置 看特殊标志看语气表达 看具体语境 看删换变化 看句式特点三、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2、(2011 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

13、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2四、课堂演练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3、(2011 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

14、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解析】C 其:代词,他的,作定语;A 代词,那,那个;B 代词,他,作宾语;D 语气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附四题答案词,一定,不要。4、(2011 江苏)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持节发仓粟以赈

15、之 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于诸侯 【答案】B【解析】A 代词,他(们);B 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却; C 介词,替。D 介词,在。5、(2011 山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 6、(2010 四川)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

16、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斩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答案:B 解析:A 项都是介词,凭的身份。B 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C 项都是的人;D 项都是副词,将要。故选 B。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B.故余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