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79056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年国内形势政策课件年国内形势政策课件 在“蒜你狠” 、 “姜你军” 、 “豆你玩”之后, “糖高宗”和“苹什么”又浮出水面。因为农产平局部歉 收,并预期相关价格上涨,部分民间游资轮番集中炒作大蒜、生姜、绿豆、食糖、苹果等农副产品或食 品,10 月,CPI 同比增速达 4.4%,创下 25 个月以来新高。 让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经销商何卫国没有想到的是,绿豆价格的快速变化居然改变了他打招呼的方 式:“前几个月卖得最火的时候,回家跟种地的老乡打招呼都不问吃过了么 ,而是问种绿豆了么 。” 物价是与我们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柴、米、油、盐、酱、醋、茶,凡是与民生消费,与百姓的银 子

2、相关的一切似乎都在涨。 近期以来,我们发现身边的物价正在悄然上涨,无论是吃饭、穿衣、住房、日常用品,只要是老百 姓生活中需要的无一不在涨价。而且全国各地“涨声”一片.物价上涨给我国城乡居民带来了巨大 的生存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4.4%, 涨幅比 9 月份扩大 0.8 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 4.2%,农村上涨 4.7%;食品价格上涨 10.1%,非食品 价格上涨 1.6%;消费品价格上涨 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2.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这句话对吗?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这句话对吗? 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多种多

3、样的。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商品的普遍的超额需求状况; 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过多导致太多货币追逐太少商品的状况;还有人认为,通货膨胀就是物 价的普遍上涨。不管怎样,经济学家的一致意见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比较明显的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所以,低通胀率与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国际 收支平衡等,并列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同时,通货膨胀会导致名义收入不变的居民实际购 买力下降,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和生活,因此,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就概念而言,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不是单个或少数商品价格的上升。但在 现实生活中

4、,人们很难观察到所有商品价格同时上涨的情况,因此,需要用一些指标来衡量物价上涨的 程度。目前国际通行的衡量物价的指标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批发价 格指数(WPI)、GDP 平减指数等。在定期公布的物价指数中,最主要的是 CPI。它是判断通货膨胀的重要依据。但需要指出的是,判断 和预测通货膨胀,不能简单盯住一个或几个价格指数的短期变化,有时物价指数的上涨,并不必然意味 着发生通货膨胀。首先,物价指数有多种,通常它们是彼此联动的,但也存在变化相背的情况。比如,20052006 年 我国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长期居高不下,但

5、消费 者价格指数(CPI)一直比较低。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而下游的制造业企业却不敢涨价,甚 至一直降价。主要原因是,制造业产品大多数处于买方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了保住市场份额, 大多数企业采取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压缩利润等方式,来化解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可见,在价格指 数变化不一致时,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价指数判断通货膨胀,就会产生分歧。其次,任何物价指数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只能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作为 一个“篮子”,通过调查一定时期“篮子”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测算出物价指数的变化。因此, “篮子”里包括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它们所占的权重,就会直接影响物价指

6、数的变化。以 CPI 为例。我国 CPI 商品和服务“篮子”的组成及其比重分别是:食品为 33.2%,烟酒及用品为 3.9%,衣着为 9.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为 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为 10%,交通和通信为 10.4%,娱 乐教育文化为 14.2%,居住为 13.2%。食品的权重约为 1/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的权重为 7.5%,鲜蛋约 为 1%,粮食为 3.1%。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我国 CPI 上涨的 3.2%中,食品类商品就贡献了 2.5 个百分 点。由于 CPI“篮子”中,一些产品或服务(典型的如食品)的价格容易受到气候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因 此,有人提出,剔除这些产品价格的居

7、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核心 CPI 的概念。一旦剔除食品因素,我国 今年上半年核心 CPI 只上涨了 0.7%,大大低于 CPI3.2%的涨幅。第三,物价指数是统计的结果,因此,会受到一些技术因素的干扰。比如,翘尾效应和时滞效应。统计数据大都以年为统计周期,而实际的经济运行都是跨年度延续的。因此,如果上个统计年度年 末时一些经济指标由于经济运行情况发生变化而上升,其后续影响将延及下一个统计年度,形成“翘尾 效应”。据国家信息中心估算,2006 年 CPI 上涨的翘尾效应,对 2007 年的影响大约有 1.7 个百分点;而 2005 年 CPI 上涨的翘尾效应,对 2006 年的影响只有 0.5 个

8、百分点。时滞效应,是指任何统计数据的出台都晚于实际经济运行而形成的效应。以 CPI 为例,国家统计局 公布季度、半年度数据的时间,都是在统计周期结束后下个月的中下旬,公布年度数据则会更晚一些。 从问题出现到数据上具体反映出来,有一个“时间差”,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实际经济运行的判断。由此可见,仅凭对一个或几个物价指数短期变化的观察,难以对通货膨胀,尤其是转折期的通货膨 胀,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期。通货膨胀是不能直接与物价指数上涨划等号的。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和预测 通货膨胀,还必须对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更深层次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一般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起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进、通胀预

9、期等。综合这些因素,可 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走势,作一更加准确的判断。从成本角度看,一些生产资料价格高居不下,例如, 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在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略有上升,国内粮食、肉类及禽蛋价格上涨。 从需求角度看,目前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可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 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信贷增加过快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逆转。从通胀预期看,央行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近 期粮油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居民对物价预期延续上升的趋势,有 44.3%的受调查居民认为物价会继续上 行,加大了通胀惯性产生的可能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价指数上升,并不意味着已经发生了通货膨胀,

10、更不能仅仅从猪 肉、蛋禽、方便面等食品的价格上涨中,得出发生通货膨胀的结论。但是,近期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不 断增大,对此,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予以应对。原因:原因:美国大型金融投机集团对中国 30 年改革开放成果的掠夺。 中国外汇制度改革以来,尤其 2007 年,人民币对美圆上升 5%,这是美国控制的。目的是象 90 年代 对日本进行经济掠夺一样。举个例子:2006 年 1 美圆=10 元人民币,美国人在 2006 年用 1 美圆换了 10 元人民币,用这 10 元人民币买了上海一套房子,2007 年上海房价翻一翻,美国人把房子卖了得到 20 元 人民币,而 2007 年人民币升值

11、,假设 1 美圆换 8 元人民币了,美国人再将 20 元人民币换成美圆就是 2.5 美圆。如此可见,美国人的 1 美圆在一年时间就变成 2.5 美圆,他赚了中国多少?2.5 倍的利润啊。 而且这 2.5 美圆回到美国又可以继续投资美国,美国经济又可以发展了,美圆重新升值。还有 1 美圆换 成人民币 10 元投资固定资产后,市场上就少了 10 元流通,中央银行就会发行 10 元人民币来弥补这个空 挡,而这 2.5 美圆走了以后留给中国的却是市场上多了 10 元人民币,还不通货膨胀才怪。中国被掠夺后, 人民币再度贬值。就跟日本一个结局,看着吧,朋友,有你哭的那一天.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直接造成人民

12、币购买能力的下降。打个比方: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06 年的时候美 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 1:8.0161。而 07 年是 1:7.11,假如一个企业出口了 1 美元的货物。在 06 年 1 美 元可能换成 8 块钱,那么这 8 块钱,可以很好的保证这个企业的利润,而到了 07 年,同样的 1 美元只能 换成 7 块钱,这 7 块钱,可能连他的成本都不够,由此所带来的连锁反映是,原材料涨价-商品涨价-出 口价格上涨-更多的美元消化到国内-下一轮涨价。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 我认为今年物价上涨原因有以下几点: 1.供求规律的长期表现形式为供不应求;2.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但是目前的情况

13、是一年之内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上涨了 5%,也就 是增值了 5%,现在我国的各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出口销售,国内自己人消费的其实很少,因为大家的钱都拿 去买高价房了,谁还有多余的闲钱用来自己消费? 3.寡头垄断行业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竞争; 4.国家宏观调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 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5.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指太多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造成的超额需求状况; 其实通货膨胀有 3 种 解释,这只是其中一种。 6.生产要素价格,其中土地是最关键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受国家严格控制,导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 幅增加,因此,房

14、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其相关的产业链条同时受影响; 当然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很 大原因是因为炒房引起的。 7.国家财政购买力度,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认为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了,就减少对某种商品的购买, 反之道理一样。 8.物价指数,资金具有投资回报率或资金价值,也就是折现率和本金化率.说白了就是未来的钱不如现在的 “钱“值钱,未来同样的钱购买力不如现在买的东西多; 9.国际经济对我国有很大影响,包括外汇储备情况。目前我国大概有 2000 万亿美圆的外汇储备。自从加 入 WTO 以来,跟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 10.天气灾害导致很多产品脱市,如地震,台风等,所以供不应求。第一个是货币发行过量

15、,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 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石油到了 87 美元,棉花、糖涨得很厉害。 第二,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第三,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 源相对的减少,今年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 皮棉给你 3 块钱。 第四,热钱炒作的因素。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 3 万 3,这 就是资金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 11 月 8 号棉花期货

16、一天成交 300 多亿,大大的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 手率很高。上半年绿豆和大蒜也出现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总而言之,这四种原因导致了今年 的物价上涨过快。 特点特点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 周望军说,2004 年、2007 年和 2008 年商品价格均明显上涨。2004 年价格上涨是由于粮食减产,当 时的 CPI 达到了 3.9%,2007 年价格上涨是由猪肉短缺引起的,2008 年涨了 5.9%。这次的特点主要是以 食品价格上涨为主。他说,粮食、蔬菜、鸡蛋、食用油、方便面等涨价,根源是粮食价格上涨,粮价是百价之基。肉、 奶、蛋都是由粮食转换的,包括酒也是由粮食做的。但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和它们不一样,一方面是因为 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商业用途和房地产用途, 就导致了蔬菜的面积减少。他表示,这次上涨的特点不是因为短缺而引起的,而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分析分析价格上涨趋势分长短期价格上涨趋势分长短期 周望军分析称,价格上涨趋势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短期的,比如农产品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