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77740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教育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手段,能激发课堂活力,使教学过程优化。兴趣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激励法、评语激励法、暗示激励法。关键字关键字:激励 激发 数学教学古人说:“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应当同时提出 10 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 。何谓激励?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行为朝向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因素。中学生,原本不乏

2、对数学恐惧、畏难、缺少兴趣的学生,一些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常常受到这样,那样的挫伤,真是雪上加霜,使数学学习中的分化愈演愈烈。这就提醒我们:数学学习需要激励,数学教师应该要有鼓励学生学习的激励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手段,激发课堂活力,使教学过程优化。而激励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艺术,它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在多年数学教学类别教学学科数学中,我总结了以下激励方法与大家共享。一、兴趣激励法一、兴趣激励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3、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和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慢慢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语言或事例来说明课本理论,使课堂教学情趣横溢。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如果人的寿命能达到 100!就好了,所有的人都成神仙了。 ”由于学生对人和神仙寿命的差别感兴趣,所以“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定义到算法,使学生记忆深刻、兴趣大增。教师也可以用巧妙的预设疑问,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冲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由此来吸引并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真理。二、情感激励法二、情感激励法

4、情感激励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以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励作为手段,对他们激励的一种方法。情感激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师生情感,二是上课激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我认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而且还是学生的朋友。在数学教学中要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从点点滴滴上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亲密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时,在自己能力基础上,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教师除了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感情,还要吃透教材,然后设计教学活动,孕育感情,以饱满的热情来感动学生,使课堂教学呈

5、现出张驰结合。兴趣盎然的生动局面,从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榜样激励法三、榜样激励法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是把高深的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它象中子一样击穿学生情感原子核,释放巨大能量来推动学生成长。学生时期,是一个容易崇拜、模仿别人的时期,因此我给他们讲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像中国的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华罗庚小时家里很穷,10 岁就开始在工厂里当学徒,但他人穷志不穷,仍然顽强地自学数学,以至 18 岁时就 在世界有名的报刊发表文章,成为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国外的象欧拉、迪卡尔、费马等。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他的论著几乎涉及 18 世纪所有

6、的数学分支,象欧拉公式、欧拉方程、欧拉常数、欧拉方法、欧拉猜想等。其中无穷小分析概论是在右眼失明的不幸情况下写的。双目失明后,又以惊人的毅力,用由他口述别人记录的方式工作了近 17 年。直到 76 岁时突然去世。这些数学家尚如此勤奋努力,我们这些青春年少的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发愤呢?给他们列举身边的“榜样” ,讲为什么班级某些同学之所以数学学得好,一是上课认真听讲,二是多做苦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让学生们找出自己与“榜样”的差距,激发见贤思齐的动机,使学生向着“榜样”的目标努力学习。四、目标激励法四、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是指通过确立一定的目标,学生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7、。如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向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和激励途径是:会用 1 种解法的为及格;会用 2 种解法的为良好;会用 3 种以上方法求解的,为“数学奇才” ;在每次考试过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下次考试的目标,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事实上,学生一旦达到目标,就会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激励学生前进。同时教师抓住机会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两次鼓励可能会成为中差生转化的起点,成为他们奋起直追的动力。对于优等生,我也给他们制定目标。平时给他们提供更多富有思考性或综合性的练习题;每个单元复习要求他们自行总结,特别留

8、意那些有明显新颖成分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由于对优等生常有更高的目标,坚持下来,自然“多一份耕耘,多一分收获” 。五、评语激励法五、评语激励法数学的最大特点是要经常做练习,经常搞测验。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在课后批改作业或试卷时,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作业情况等给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则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沟通师生的感情。如在高二的一节课上,我布置一道函数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一些学生灵活运用不等式、平面几何等知识,不循常规,正确加以解决,对这样的作业我写下“思路不同凡响,方法不落俗套,再接再励!” ,短短评语,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的潜能,高度赞扬了学生勤

9、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看后倍受鼓舞,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对于学习数学信心不足的学生我在他的作业上写下“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 , “后进不可怕,只怕无信心” , “不怕基础低,就怕不努力” , “只要肯努力,定有好成绩”等批语。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解除了学生自卑心理,使他们敢于启齿发问,学业上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达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六、暗示激励法六、暗示激励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 18 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说名单上列出的是他们在研究中经过各项测试认为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8 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现也

10、突出,事实上这些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 ,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和信任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更利于他们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应对学生抱有期望,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的、愉悦的心理体验,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习。暗示激励在课堂上表现为语言暗示、情景暗示、眼神暗示等多种方法。语言暗示激励是运用合适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敢说、爱说,从成功感上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诸如“你行,你来试试” , “刚才,你

11、总结得很好,还有什么补充吗?” , “你举的例子很贴切,能不能进一步分析?”等,都是很好的暗示语言。情景暗示激励是指对环境和教具的刻意规划,以达到激励作用的目的。教室环境的暗示,如张贴名人名言、对联,办好墙报、黑板报等,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也可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模型、图画等教具,来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眼神暗示激励就是用眼神来鼓励,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鼓励的眼神及亲切的语言加以肯定,让师生在目光中情感相融,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总之,暗示激励教

12、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委婉、含蓄,富于启发性,如果运用恰当,一定能取得“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方法远非上述六点所包罗,激励方法的应用体现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激励方法的应用还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是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的好方法。我们要把激励原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重视激励时机的正确把握,根据教材、学生等具体情况,采用最有效的激励方法,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课程。参考文献:1.周荣秋.章士藻.班主任工作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2.赵仁安.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数学通讯.2000.93.文卫星.数学教学中的育人艺术.中学数学参考.2003.7连云港市振云高级中学 姜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