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70886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语文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考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七年级月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20062006、1010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 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七年级正是 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同 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姓名 班级 成绩 一、一、一、 积累与运用(44 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2 分)xi( )取 b( )益 bng( )弃 qun( ) 释 徘 hui( ) chng ( )憬 nng( )聚 jun 刻( ) 模糊( ) 蓦地( ) 霎( )眼 湍( )

2、 急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一视同人 相提并论 你推我搡 鸦雀无声 走头无路 无动于衷井然有序 危言耸听 记忆尤新 闻丝不动 白驹过隙 美不胜收错别字改 正3、选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2 分)A、他说的那一番话实在是感人肺腑。B、小明整天沉湎干网络游戏中,真是不可救药。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D、虽然天各一方,可是情感相通,倒又近在咫尺。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A、学校里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空前的学雷锋热潮。B、这部小说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C、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D、他的家乡是苏南

3、人。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2 分)A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B 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C 繁星一文中作者按照仰望-沉睡-欲睡的思路描写了“我”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D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选自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泉。路边 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 你自有你的执著。 , ? 。 7、阅读下列寓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

4、官,一次在 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 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都是。”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8、请你用一段话介绍你最喜欢的一部(篇)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形象。(50字左右) (3 分)9、默写。 (14 分) 潮平两岸阔,_。 _,自将磨洗认前朝。 苏轼浣溪沙中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的是: _ _ _ _。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_。海上的夜是_,是_ _,是_ _。舟已行矣, ,求剑若此, ?王 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蕴含

5、自然理趣的一联是: _,_。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写一句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_ _二、阅读理解老师想考查你的阅读能力。 (46 分)友情提醒:阅读考查题中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不唯一,你尽友情提醒:阅读考查题中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不唯一,你尽管大胆思考和答题,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管大胆思考和答题,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一) 、阅读幼时记趣片段,完成文后问题(19 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 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 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

6、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 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6 分)鹤唳唳云端: 私拟拟作群鹤舞空: 凹者为壑壑: 怡然怡然称快: 常蹲其其身 盖盖一癞蛤蟆也 11、把“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译文: 12、上文叙述了 3 件“物外之趣” ,请模仿下面“示例” ,写出后两件趣事。 (4 分)示例:第 1 段:闲观蚊飞之趣第 2 段:( ) 之趣 第 3

7、段:( ) 之趣13、根据选文内容,用两个四字短语写出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 (4 分)14、请用现代汉语给上文加上一个 20 字左右的总结性结尾。 (3 分)(二)阅读小溪片段,完成文后问题(12)(1)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2)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换,山涧晚物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有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它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

8、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我俩是身相契连的。(3)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4)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消息,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15、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 ”中的“活泼”

9、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2 分)答: 16、 “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 ,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2 分)答: 17、 “静静聆听小溪以它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这一句应怎样理解?(2 分)答: 18、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2 分)答: 19、 “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中的“好消息”是指什么信息?(2 分)答: 20、作者在本文里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2 分)答: (三) 、阅读母亲我 狗 ,完成文后问题。 (15 分)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 ,也确有些“说 狗心寒” ,对狗的怕

10、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 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 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 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 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 “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 ”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 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 “五

11、点半了, 起来吧。 ”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 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 ”摸了摸母亲 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 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 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 ”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

12、颤:母亲 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 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 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 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 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2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2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4 分)2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分) 2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 分)(不少于 5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