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62758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国内宏观经济分析 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国内经济下行概率较大,利率上行成为最大风险。此轮中国经济调整没有经历完全出清, 产能过剩与房地产泡沫化成为复苏的“绊脚石” 。下半年下行风险增大,政府对经济下行容 忍度提高,年内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可能性较小;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上行至高位已影响到社 会融资成本,票据直贴利率跳升;5、6 月份汇丰 PMI 低于 50%。预计下半年中国 GDP 同比下行,环比走弱。消费需求小幅提升,出口上行,但投资继续下行可能性较大,企业 继续“去库存” 。1.GDP:预计二季度 GDP 在 7.6%,三、四季度降至 7.5%与 7.3%。 2.利率:利率上升使需求“雪上加霜”

2、 ,预计三、四季度工业 9.2%与 9%,在市场融资成本 上行背景下,国内需求将会继续萎缩,年内政府扩大投资刺激有效需求可能性较小,投资 将延续内生性回落。社会融资规模下滑抑制基建投资,制造业“去产能” ,而地产投资稳定, 下调三、四季度投资至 19%与 18%,工业生产偏弱仍将抑制石油制品消费,但汽车销售恢复、 房地产类消费稳定与中央反腐效果递减将带来消费小幅回升,预计三、四季度消费 13.5%与 13.2%。 3.融资环境:相比去年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今年银行资金逐渐吃紧,并不能保证每一笔 贷款申请的用款额度和时间都能满足,所以在贷款审批上一定会比去年要严格许多另外, 银行贷款的审批尺度也

3、严格不少。4.CPI:下调三、四季度 CPI 至 2.3%与 2.7%,个别月份超过 3%可能性较小。周期性因素 难以明显推升 CPI;产能过剩与国际原油价格下行下非食品价格稳中趋缓;去年玉米丰收, 粮食价格上涨压力较小,而供需偏紧的生猪价格是未来 CPI 上行的主要担忧。 总体来看, 2013 年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偏弱, GDP 同比下行,环比走弱; 利率上升使国内需求将会 继续萎缩;同时,融资环境与去年相比变的更加艰难;CPI 受周期性因素影响不大。因此从国内看,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 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化

4、解产能过剩形势严 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与此 同时,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 为仍然多发。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国际形势分析2013 年,中国宏观政策将呈现“宽财政、稳货币” ,欧美则是“紧财政、宽货币” ,共 同带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在我国,这样的政策组合刺激短期需求的效率较高,但加剧政 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挤压,经济反弹之后的挑战是改革再出发。 预计中国明年增长温和 反弹, 从今年的 7.7%上升至 8.1%,复苏的动能主要来自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以 及企业再库存

5、。通胀从现在的低水平回升,但总体温和,CPI 全年涨幅 2.7%,PPI 从通缩 转为通胀。名义 GDP 增速反弹幅度超过实际 GDP,有利于企业盈利增长。 预计全球增 长小幅回升,主要受益于新兴市场,发达国家增长变化不大,走势前低后高。房市复苏与 企业投资带动美国明年下半年增长反弹,欧债危机尾部风险下降,经济有望微弱复苏。在 总需求较弱,明年油价、粮价变动幅度不大的影响下,全球通胀总体温和。资金从发达国 家流入新兴市场的压力加大,使后者在受益的同时也带来风险。 我们判断中国明年的增 长目标将维持在 7.5%,宏观政策总体是宽松态势。相对欧美,我国政府负债率低,财政支 出拉动需求的效率也较高,

6、预计财政赤字扩张的幅度相当于 0.4 个百分点的 GDP。货币政策受到房地产泡沫的制约,保持稳健的可能性大。预计 M2 增速目标为 14%,与今年持平, 新增贷款 9 万亿元,为缓解财政扩张对私人部门融资条件的紧缩影响,央行仍有可能降息 一次、降准两次。在欧美,高悬的政府债务使得财政紧缩在所难免,对总需求的刺激更加依赖宽松的货 币政策,预计美联储 QE3 将贯穿 2013 全年,欧央行落实“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 。 但是,零利率的环境提高了财政政策的效率,造成财政紧缩显著拖累增长。同时,由于金 融监管收紧,欧美银行长期面临去杠杆的压力,货币政策的效率在降低,减弱了“宽货币” 对增长的支

7、持作用。 中外不同的政策组合意味着:中国短期“稳增长”的效率相对欧美 较高,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外不同的政策组合还可能加剧欧美资 本流入中国的压力。近期汇率升值加快,显示汇率灵活性增加,但在外需疲弱的情况下, 我们判断政策当局对汇率升值的容忍度有限。尽管如此,市场投资者还是需要关注因为财 政扩张,汇率升值可能带来的私人部门货币条件过紧的风险。 对中国而言,解决问题的 根本之道还是要靠改革,2013 年将是宏观政策逆周期操作和结构改革难以分割的一年。十 八大后,在一系列重要领域的改革值得期待,包括降低行业垄断、增加竞争,促进非公经 济的发展,社会改革方面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公

8、共服务均等化,放松计划生育,财政金 融领域的结构性减税,利率市场化等。这些改革的推动既有利于增加私人部门的发展空间, 改善结构,又可以减轻宏观政策逆周期操作对政府投资的依赖。三.通胀与展望从国际宏观看,2013 年全球经济增速较之 12 年为弱,原油和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决定了全 球通胀在 13 年难有明显上升。美国经济前低后高,全年增长约 2.5%。其中,财政悬崖问题令 人关注,估计两党难以达成共识的部分约有 2200 亿美元,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在 13 年初的经 济增长带来-0.5 个百分点的影响。从国内宏观看,2013 年可能的三种情景:第一种是宏观调控延续 2011-12 年的政策 力度,

9、如此增长和通胀将双双向下,GDP 保 7%较为困难。第二种是由于 12 年第四季度和 13 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仍缺乏明显向上动力,迫使调控政策从 13 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步放松,以 维持 7.5%-8%的平稳增长。第三种是新任政府进取心强烈,逆周期政策和结构调整政策同步 推进,导致宏观调控明显转向。我们认为,第二种情景概率最大。经济与政策的博弈:政策不松、增长难稳。从过去两年的经验来看,每年约 2%以内 的预算赤字率和 14%的 M2 增长率,这种政策调控表面上中性偏积极,但实际执行效果却使 2011、2012 年的同比增长每年下滑约 1.3%,在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只能稳一端的前提下,经 济倒逼

10、政策放松成为大概率事件。展望 2013 年,财政扩张有余地但不显著。首先是预算赤字率难以大幅上升,其次是 税费收入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难以减税,再者是资源税和国企分红改革未必可行,最后是土地财 政整体有限且苦乐不均。总体上财政将维持名义上的积极,公共开支可能向有利于公共服务 均等化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领域倾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财政经常性开支仍将克制,但强 调了投资是关键。展望 2013 年,产业扩张政策比较困窘。发改委在 12 年批准的地方基础设施项目较多,但目前中央投资项目和央企投资增速无明显启动。有批文、有资金才能使产业政策落地。 地方投融资平台仍将在风险状态下有所膨胀,A 股上市公司负债率为

11、 15 年来新高表明去产 能压力巨大。展望 2013 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温和扩张。尽管中国经济受困于周期和结构问题, 货币扩张未必有长期效果,但考虑到 2011/12 年货币政策相对克制,考虑到增长的大幅回落趋 势无明显改善,考虑到 2013 年通胀温和、房价稳定,因此预期 13 年货币政策将温和放松,以 给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以喘息之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做大社会融资总额的重要性, 折射中国式银子银行或仍将膨胀。展望 2013 年,增长略升、通胀稳定;企业微观不佳,政策宏观向暖。在财政赤字率略 升和货币政策放松的搭配下,2013 年 GDP 增速略好于 2012 年,大约在 7.9%,全

12、年前低后高; CPI 大约在 2.6%左右,全年温和走高。四.劳动力市场分析2013 年 12 月,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在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的颁奖典礼上,发布了名为 变革,引领趋势;使命,助力成长的主题报告。这份报告首次使用网络招聘大数据,解析 了劳动力市场与宏观经济相互印证的关系。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求职者使用网络进行招聘和找工作,企业招聘需求的 变化反应了企业的体量扩容及发展的需求,因此招聘雇佣的变化能够清晰反映出各行各业在 2013 年的发展情况,这份大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给 2013 年的宏观经济变化 做了一个总结。郭盛表示,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出 2013

13、 年宏观经济的变化,2013 年是 改革重启之年,也是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智联招聘在整个劳动 力市场上占了 55-60%的市场份额,因此使用智联招聘的大数据能够充分地分析和反映宏观 经济的一些现象。彭博经济学家 Tom Orlik 表示,中国最大的招聘网站之一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 2013 年劳动力需求仍很强劲。今年头 10 个月,该网站上发布的招聘职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26%。除了招聘职位实际增加以外,这个数字也反映了智联招聘向新的城市和行业的迅速扩 张,以及招聘广告从纸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移。从这些数据来看,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 劳动力市场降温的担忧可能有些夸大。

14、具体分析来看,2013 年两个行业的招聘需求发展非常 迅猛,金融行业是招聘职位增长最多的行业,2013 年头 10 个月招聘职位较去年同期增长 91%。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机会增长也非常强劲,增幅达到 53%。在另一端,制造业新增招聘职 位仅增长了 9%。从企业的性质来看,一枝独秀的是国企,72%的增长,国进民退现象再次凸显。令人 比较担忧的是,增长最弱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幅仅为 3%,智联招聘整体职位增长为 26%,外 资企业远远落后于这样的增长,也就是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当中可能面临着非常大的 挑战甚至萎缩的境地。从企业的规模来看,呈现了两极分化,一万人以上的企业职位需求增幅达到了 94%

15、。另外一个方面令人觉得非常欣喜,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是 20 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增长达 到了 61%。政府宏观调控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已经开始有所体现。从地域上讲二三线市场不断崛起,东部的经济调整并没有那么快,但是中、西部增 长得非常快,跑赢大盘增幅。东部沿海城市的职位增长率相对缓慢,从 GDP 的角度,2013 年内陆城市中部、西部经济扩张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与劳动力市场数据完全吻合。中部、西部的 扩张不但带来了区域增长,另外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城市分布,越来越多的 大学生愿意主动离开北上广进入二三线城市就业,这与 70 后、80 后的被动离开是不同的。 2011 年愿意到二三线城市的

16、46%,现在达到 61%,从这一点微观数据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新 趋势:中西部崛起,人才流动就是这个趋势的最好佐证。2013 年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情况,最 难就业季。2014 年毕业生高达 727 万,高于去年的 699 万,更难就业季来临。郭盛提到,其实 市场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人才的需求非常紧缺的,但是为何大学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第一,与 高校的教育制度有关,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是企业需要的学生,他们的技能与企业需求有 差距。第二,企业更愿意用社会上有经验的劳动力。第三,90 后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找不 到好工作的他们宁愿啃老也不愿意屈就,企业和大学生双方都不愿意委曲求全是大学生结构 性失业的原因之一。2013 年,智联招聘携手 CCTV 举办“(2013)大学生就业有位来”公益活 动,旨在搭建中国最大的大学生就业公益平台,提升中国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帮助更 多大学生找到更加匹配自己的工作。2014,智联招聘希望携手更多的企业迎接“更难就业季” ,也更加期望大学生最佳雇主能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智联招聘的大数据分析,反映了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的一些变化,也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