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6846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弈教案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根据注释疏通、理解全文内容。练习有技巧、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分析、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文章阐明的道理。3.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并掌握其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4.了解本文的作者孟子及本文的出处孟子一书。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难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言文的释义,体会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板书课文题目,导入新课1.板书:文言文两则同学们,文言文两则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则文言文都讲了很有寓意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2、。(板书:学弈 孟子)下面我们一起听录音,以全面了解这位与孔子齐名的儒家大师孟子。2.播放有关孟子生平及孟子一书简介的录音。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肯定了人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其著作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学术著作之一。孟子是孟子的弟子编纂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是

3、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二 深入探究1.指导学习,明确方法。(简述文言文相关知识并明确说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也叫“古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我们现在阅读的文章和写的一些文章,叫“白话文”,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大力倡导的一种文体。学习文言文,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使文章所需要表达和要说明的道理自然地显现出来,给我们以感悟和启示。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使我们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因此,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一起尝试运用老师所教的方法,自主地学习第一则文言文。2.播放学弈的诵读录音。(学生边听边看,学习利用工具书自行清除阅读障碍。)3.自读古文,初知字义。(根据注释,学生自学,明白这则文言文中的重点字义。)4.再读古文,明确句意。(让学生分组讨论每句话的释义。指名回答,老师明确。)(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生甲: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2)“使弈秋诲二人弈。”学生乙: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3)“其一人专心致志思援弓缴而射之。”学生丙:其中一个学生专心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但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

5、引箭射天鹅。(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学生丁: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可棋艺不如前一个。(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生戊: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2老师小结:同学们解释得都很好!下面,老师想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讲述一下。(指名讲述)5.品文明理,提升感悟。(老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分析、感悟本文阐明的道理。)(1)想一想,文中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各自的表现怎样?学生甲: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心里想别的事情。学生乙:一个学生学棋很认真,只听老师讲课;另一个学生一心二用,好像在听课,心里却想着射天鹅的事情。板书:学生甲: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学生乙

6、:思援弓缴而射鸿鹄一心二用(2)谁来说说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丙:学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能一心二用。(3)学习了这则文言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学生甲: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如果不专心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不同。学生乙:再聪明的人,也要认真学习,才会有所收获。学生丙: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做到专心致志,认认真真,不能一心二用,否则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老师小结:学弈是一则叙事说理的文言文。它将论证包含在叙事之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了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的道理。这则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很具有说服力,所蕴含的道理,使我们从中受益。板书:

7、做事专心致志 不可一心二用6.再读古文,熟读成诵。(投影已断好词、句的全文,让学生根据停顿提示,反复诵读。学生正确地断词、断句,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和特点。)老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已初步感知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对大家到初中时学习更多的文言文大有益处。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以此来结束这一课的学习。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生字盂、沧、汤。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重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好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8、/ /难点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重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们对他了解有多少?2、的确是这样,(幻灯片出示)孔子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而且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成就者就有七十二人;他是“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他先进的教育思想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圣贤名早已飞出国门,扬名世界。除此之外,他说的一些话,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还说过:“听其言,关其行”也

9、就是说评价一个不但要看他是怎样说的,更要看他是怎样做的,也就是说做人要言行一致,我们的万事之表孔子,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刚好,中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师板书课题,生读题)二、预习检查:同学们,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完成了导学稿中预习检测部分的练习题,题做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查一下,我们来看预习检测第一题?(幻灯片出示预习检测部分的两个问题。)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三个生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过渡:字词掌握的这么好,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我们来接着看第二题吧。2、师(小黑板)出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请同学们用斜线划出这句话的停顿、节奏。A、指名画节奏,读出来

10、。B、大家认为应该这样停顿吗?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C、师强调方法,生齐读这个句子。(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3师:这些都是不错的读书方法!过渡:课文中有好几个和这个句子相似的句子,自己找出来读读吧!(生自由练读)3、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相信大家会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谁先来读一读。A、指名读B、全班一齐读通过刚才的检查我发现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还不错,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可不一样,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板书:读正确通顺:读懂大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二、再读课文读懂大意是啊!学习文言文,我们

11、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请同学们依据导学提纲中互动研讨第一步中所提示的方法和要求再来读读课文吧。大屏先出示然后教师读互动研讨第一步:1、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不好理解的句子同桌讨论讨论。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好,开始读书吧!)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大家读书的收获吧!先来看看互动研讨第一步中的第一小题。下面我们分小节来说说课文的大意吧!第一小节谁先来说(指名回答)“辩斗”是什么意思?“故”呢? 师:第二小节呢?“以”是什么意思呢?“去”是什么意思呢?“中”呢?你能给大家说说吗?词语都讲的这样好,看来你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师:第三小节呢?“及”是什么意思呢?

12、(指名回答)“车盖”、“盘盂”我还是不太明白?谁来给我讲讲?(生解释,听你这一讲我真明白)。师:下一小节呢?“沧沧凉凉”是什么意思?“探汤”呢?(指名说)师:最后一小节呢?“决”是什么意思?过渡:每小节的大意我们都知道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吗?出示互动研讨部分的第二题: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自己练一练吧!A、自己练说 B、指名讲小故事四、细读课文读出感情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辩”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是啊!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呢?那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并完成互动研讨中第二步所提的几个问题。1、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呢?两个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各是什

13、么呢?请在文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2、仔细观察插图,并想想当时他们对话的情景,怎样才能把描写两个小孩观点和理由及孔子的话读出感情和韵味来呢?(表明观点的该怎样读,表明理由的该怎样读。)3、你觉得这两个小儿是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对孔子,你又有什么样的印象呢?都讨论完了,我们交流交流吧!我们来看第二步中的第一题:1、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呢?两个小孩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出相应的句子。师:一儿曰:(指名回答)(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板书同时找人用现代汉语说一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另一儿曰:(指名回答)(板书

14、:日初远,日中近)一个小孩的理由是:(指名回答)(车盖,盘盂)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指名回答)(沧沧凉凉,探汤)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什么?(指名回答)(板书:结果: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指名回答)2、怎样才能把描写两个小孩观点和理由这四句话读出感情和韵味?(观点该怎样读?理由该怎样读?)A、指名说,观点该怎样读?理由该怎样读?4B、同桌俩配合着读。过渡:好了同学们我们先练到这里,谁先来,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角色吧!C、指名分角色读。过渡:通过刚才的感情朗读,相信你对人物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3、你觉得这两个小儿是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们吗?为

15、什么?对孔子,你又有怎样的印象呢?(指名回答)五、熟读成诵表演朗读。刚才大家分角色朗读好极了,如果能够把课文背诵下来在进行表演朗读就更好了,试一试吧?(生练读) 师总结:是啊,从这个“辩日”的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天真可爱、勤学好问的孩子,也看到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孔子,更让我们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喜爱和敬仰,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一起用朗读结束我们今天的课文吧! 匆匆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

16、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难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读激趣: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给我们留下了 200 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称赞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 24 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课下预习的自学要求: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班内交流、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