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460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何克杭摘要摘要通过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 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和网络的支持,有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存在一些缺陷。作者提出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应分为:动物思维阶段、初 级思维阶段、中级思维阶段、高级思维阶段;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经过四个 时期。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对语文教育的跨越发展可提供三个方面的理论支持:6 岁的儿童已 具有了较强的学习母语的基础;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应 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

2、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关键词关键词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何克杭,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一、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一)试验的目的从 2000 年 9 月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小学 一年级的两个班(80 位小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基于网络的语文教改试验。试验主要在网络 环境下进行,学生经常在与 Internet 相联的网络教室中上课,每位学生都有一台终端机可随 时上网,而且部分学生在家里也能上网。试验目标是通过两年左右时间,使学生能读会写, 掌握 250

3、0 至 300。个常用汉字,能写出 800 至 1000 字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按照 新课标的要求,这一目标要在五至六年级才能达到。与新课标相比,本试验的教学效率可提 高一倍以上,因此我们把它称为“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 。 (二)试验的效果 从第一学年结束时学生的语文成绩看,试验班中的较优秀学生(约占 15%)已经基本达到 了预定目标,其余学生也掌握了 150。至 2000 个汉字,能流畅地写出 200 至 500 字的短文,也 接近预定目标。两轮试验的结果表明,用两年或三个学期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 2500 个以上 的汉字(包括能认、能读,手写汉字则仍按新课标要求,不提

4、前)是没有问题的,流畅地写出上千 字的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会有困难。 (三)试验成功的主要因素 本试验能用较短时间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原因有三个。 1.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扩展阅读的环境和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本试验是借助网络环境进行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的终端机上直接上网,这扩展了学 生阅读的环境和内容。目前在我国面向少年儿童的中文网站中,已有相当多的图文并茂甚至 配有声音、动画的多媒体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它们对于少年儿童具有吸引力,无 需老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自己就会如饥似渴地从网上的相关网站上找来看。老师每次上课都 不占用过多时间 去讲解课文内容,在完成基本

5、教学任务之余,就引导学生上网去阅读那些精 选的多媒体材料,并腾出一定时间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在网上学习的心得。这样,每位学生都可 以在一节课中多看好几篇课外阅读材料。2.试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孤立、割裂的做法,在信息技术 环境下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本试验中的识字教学是与阅读过程密切相关的,大量阅读为识字教学效果的巩固与迁移 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学生阅读了网上的材料以后,可以随时在校园网的班级留言板上向老师 谈自己的感想。老师对学生在留言板上的文字及时给予肯定或修改,并在班里表扬写得好的 学生。学生由原先只能打一两句话,不到半年就发展到能流畅地

6、打出几百字的小短文,部分优 秀学生的一篇习作,可以达千字以上,且言之有物,个性鲜明。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由 于本试验把识字、阅读和作文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快速识字以后,立即大量阅读,接着就鼓励 每位学生在留言板上“写”(用电脑打出来),让学生在语言运用环境中来学习语文。 3.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试验班老师除了抓紧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等环节以外,还注重通过鼓励发散思维、 联想、想象、逻辑分析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试验 班的老师的公鸡和狐狸一课是怎样教的。 公鸡和狐狸一课说的是公鸡利用智慧,吓跑了想要吃它的狐

7、狸并保卫了果园的故事。 在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以后,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你能帮助公鸡想出更有智慧的办法吗?” “你能想出帮助狐狸达到目的的方法么?” “你能 帮助狐狸改邪归正,让公鸡和狐狸成为好朋友吗?”老师还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出一个 公鸡和狐狸的童话故事。学生在留言板上踊跃参与,仅一天时间就写出了 98 篇习作。 学生的习作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1)给公鸡出主意;(2)帮狐狸想办法;(3) 改造狐狸,让公鸡和狐狸成为好朋友。学生的主意五花八门,其中有不少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体现出较高的创新思维水平。 本试验用较短时间就能使学生达到如此高的

8、认知发展水平,这是经典教育理论所无法解 释的。因此,我们对权威教育理论尤其是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真审视与思考,并提出我 们的质疑。 二、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 1952 年就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按阶段划分, 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的重要思想。在他 1970 年出版的代表性论著发生认识论原理(ThePrincinlesofGenetieEpistemology) 一书中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人的探讨,从而 形成皮亚杰独具特色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 (一)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塞本内容 皮亚杰的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以运演(oPe

9、ra-tion)作为标志,可以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划 分为四个阶段。这里的运演并非指形式逻辑中的运演,也不是指一般数学上的运演,而是指心 理运演,即通过形象、表象或象征符号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操作。这种心理运演具有 两个基本特征:可逆性可以朝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朝相反方向进行;守恒性运演的结果 会使客体的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但其原有属性保持不变,这种不变性称为守恒。 皮亚杰以运演为标志,对儿童从婴儿到青春期的发展作出下面四个阶段的划分。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 一 motorlevel)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从出生至 2 岁,大致处于这一阶段。 出生婴儿只

10、有先天的遗传性无条件反射,随后才逐渐发展出通过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 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 开始萌芽。 2.前运演阶段(pre 一 operationallevel) 这一阶段(2 至 6 岁)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随着语言的 出现和发展,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 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他们的思维仍受具体 的直观表象的限制。 3.具体运演阶段(Thestageofconereteop-erations) 具体性是具体运演

11、阶段(7 至 n 岁)的最主要特征。儿童在这个阶段中随着抽象概念的形 成,已开始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这时的逻辑推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否则儿童会感 到困难,所以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只是初步的。 4.形式运演阶段(Formaloperations)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 n 至 12 岁开始进人形式运演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思维形式 与思维内容开始区分;能运用假设进行各种逻辑推理;有特定的形式运演结构形式。 (二)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做出的贡献 坚持唯物辩证的认知发展观,反对唯心的和机械的认知发展观;首次将儿童心理发生的研 究引人认识论领域,为“发生认识论”的建立做出开创性贡献;首次揭

12、示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 阶段性,并对其中某些阶段的发展做出了比较准确的描述;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关于儿童认知 发展的研究方法,即“f 晦床法” 。 (三)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缺陷 通过近几年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试验探索,笔者发现皮亚杰理论存在一些问题。 1.对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作固定划分,过分强调天生的作用,忽视语言环境的影响和教育 的作用。随着电视、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日益快捷、方便,儿童思维发 展进度明显加快。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及顺序虽不可改变,但通过正确的教育和信息技 术环境的支持,有可能大大缩短。如果我们用皮亚杰划定的固定年龄段来看待儿童思维的发 展,将会对基础

13、教育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教育造成很大的束缚。 2.认为在前运演阶段(2 至 6 岁)儿童只有基于表象的思维,尚不具有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 思维,换言之,5 至 6 岁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基础还很薄弱,还缺乏足够的词语概念来支持抽象逻 辑思维(后面我们将会用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皮亚杰的这一 观点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并将对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以运演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标准,认为儿童 n 岁以前不可能有基于命题假设的抽 象逻辑思维,只有基于表象的思维和离不开具体事物支持的初步逻辑思维。这种观点对小学 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对语

14、文教育的意义 (一)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提出背景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应当兼顾思维能力的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加工能力,二是思维 加工材料。思维加工能力即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思维加工材料则指表象、概念等不同形式 的符号表征系统。 皮亚杰只考虑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并对这一个方面的因素作了极端化的理解,这就造成 了很大的片面性。这种极端化的理解表现在:把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仅仅理解为逻辑思维这 一种能力,而把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即运用表象进行加工的心理操作能力)完全排 除在外,没有把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看作是这三种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人类的基本思维形 式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不可

15、能多一种,也不能少一种。所以内化的心 理操作能力必须同时包括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反映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实际,否则就会产生 片面性 。(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 结合思维能力的两个方面,我们提出一种关于儿童思维(认知)发展的新理论,儿童思维(认 知)发展阶段应划分如下:动物思维阶段,从 O 岁至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之前; 初级思维阶段,从具有初步言语能力至具有熟练的口语能力之前;中级思维阶段,从具有熟练的口语能力至完备的思维品质形成之前; 高级思维阶段,完备的思维品质形成之后。 这里所说的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这里所说的思维品质是指按照朱 智贤与林崇德教授所定义的,包括深刻

16、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五个方面的 思维品质。 在上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中, 涉及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和具有熟练口语 能力如何界定的问题。为了对此做出正确的界定, 我们需要先了解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 根据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大量实验研究, 我们认为, 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 语能力大致经历以下 4 个时期。 1 . 发声练习期( 出生至 6 个月左右) 。在这一时期中, 婴儿还没有言语能力, 既不能 说出任何词语, 也听不懂任何词语,但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起初发生的声音比较单一, 以后通过模仿, 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富于变化。这一时期所发出的声音只用于表达婴儿的饥、 渴、喜、痛等感觉, 或是某种要求和欲望, 还不是代表特定含义( 概念) 的语音符号, 所以 仍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非第二信号系统。 2 .言语准备期(7 至 n 或 12 个月) 。在此时期中, 婴儿虽然还不能说出词语,画己开始 能对话语进行初步的理解。此外, 婴儿还能通过简单的体态语与成人进行交流。对于这一 时期后半段的婴儿来说, 能大致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