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9828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推崇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C余谪居

2、于黄 谪:贬官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妻子和儿女解析:选B。B项,遁:隐居。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晚乃遁于光、黄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因谓之方山子因击沛公于坐C.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解析:选C。焉,代词,他。A项,乃:于是/竟。B项,因,于是/趁机。D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判断句标志。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3、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D好文章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解析:选A。A项,“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相见了。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译文:_(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译文:_答案:(1)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4、想以此来驰名当代。(2)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二、语言运用5请根据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为“二轨外交”下一个定义。(不超过90字)“二轨外交”是相对于政府间的官方渠道“一轨外交”而言的。非官方人物包括学者、退休官员、公共人物、社会活动家等。“二轨外交”是一种特殊的非官方外交。“二轨外交”借助一定的路径和方式,推动真正影响大局的“一轨外交”的顺利进行。“二轨外交”是指利用非官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的轨道转化。答:_答案:“二轨外交”是一种通过非官方人物进行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

5、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轨道转化,从而推动“一轨外交”顺利进行的非官方外交。6为下面这句话重新排序,使之前后连接,逻辑清楚。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_,_,_,_,_,_。且每遭蹂躏之后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虽屡遭兵火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答:_解析: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是时间状语放在最前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和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在前,在前。答案:一、基础考查1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驰骋(chn) 当世(

6、dn)B著帽(zh) 谪居(zh)C奴婢(bi) 萧然(xio)D两骑(q) 精悍(hn)解析:选A。B.“著”读“zhu”;C.“婢”读“b”;D.“骑”读“j”。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是( )A阳狂垢污B方山子傥见之与C百有余年矣D鹊起于前解析:选D。A.“阳”通“佯”,假装。B.“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C.“有”通“又”。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蟹六跪而二螯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解析:选A。都是并列连词。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

7、样。C.介词,在;介词,比。D.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使从事于其间解析:选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

8、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二矢,游西山 矢:箭B今已显闻 闻:出名C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解析:选C。阳:通“佯”,假装。6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用财如粪土 而岂山中之人哉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 BC D解析:选A。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排除即可。7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解析:选B。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

10、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_答案: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贤士隐居者宋洪 迈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

11、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

12、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9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C虽细事不苟也 苟:马虎D辄一扣之 扣:求教解析:选B。殆:几乎。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蕲人之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13、不妄与人接欲呼张良与俱去C.与所缺而未知者重为乡党所笑D.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析:选B。B项“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项“之”,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动词,“去”“到”。C项“所”,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D项“则”,连词,就;表判断的副词,就是。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解析:选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12断句与翻译。(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季 庄 闻 其 至 必 倒 屣 出 迎 相 对 小 室 极 意 讲 论 自 昼 竟 夜 殆 忘 寝 食 告 去 则 送 之 数 里 相 得 欢 甚。(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