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内容分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5343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内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鱼我所欲也》内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内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内容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第一段,探究下列问题。一、阅读第一段,探究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用)这段文字用“鱼鱼”比喻比喻“生生” ,用,用“熊掌熊掌”比喻比喻“义义” ,用,用“舍鱼而取熊掌舍鱼而取熊掌”比喻比喻“舍舍 生取义生取义” 。 文中文中以以“舍鱼而取熊掌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的作用这一生活常理为喻的作用是:是:引出引出“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观的观 点。点。 (2)文中把)文中把生与义生与义和和死死与与不义不义进行对比,指出: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就是人世间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就是义义, 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不义。 (3)这段

2、文字的)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是: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 。 (4)我)我“不为苟得不为苟得”和和“患有所不避患有所不避”的原因分别是:的原因分别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文中的)文中的“是心是心”指:指: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二、阅读第二段,探究下列问题。二、阅读第二段,探究下列问题。 (1)这段列举行人不吃)这段列举行人不吃“呼尔呼尔”之食,乞人不吃之食,乞人不吃“蹴尔蹴尔”之食这一事例的用意是:之食这一事例的用意是:进一步进一步 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本性)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本性) (2) “不辩礼义而受之不辩礼义而受之

3、”是一种什么行为?产生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是一种什么行为?产生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 答:见利忘义的行为。答:见利忘义的行为。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失其本心失其本心” (3) “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中的一句中的“此此”指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受而受“万钟万钟” ;“失其本心失其本心”的原因是的原因是“不辩礼义不辩礼义”而受而受“万钟万钟” 。 (4)文中)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4、我而为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 么作用?么作用? 答: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答: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本心” (强调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强调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礼义”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三、综合内容理解:三、综合内容理解: (1)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告诫人们什么?)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告诫人们什么? 答: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答: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 ,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告诫人们,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无生

5、命价值)告诫人们 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写法,请举例说明。)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写法,请举例说明。 如:鱼和熊掌对比;生等与死对比;向与今对比。如:鱼和熊掌对比;生等与死对比;向与今对比。 (3)写)写“鱼鱼”和和“熊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 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舍

6、生取义”的道理。的道理。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样的人生态度?)文章表现了孟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答:“义义”重要,在重要,在“生生” 、 “利利” 、 “义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 “利利” 、 “生生”之上的人生态度。之上的人生态度。(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失其本心。失其本心。 (6)孟子认为)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能做到舍生取义的是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的人的人 (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或: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或: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 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8)你认为怎样做才符合人的本性?)你认为怎样做才符合人的本性? 答:不为物质所诱惑。坚持正义,将正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答:不为物质所诱惑。坚持正义,将正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四、名句默写四、名句默写 (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本文孟子用)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过零丁洋中体现中体现 这种追求的诗句是: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4)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以“鱼鱼”和和“熊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鱼

9、,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5)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中体现中体现“性本善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有是心也,人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也。 (7)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宫室之美,妻妾

10、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文中与)文中与“嗟来之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之,乞人不屑也。 (9)以)以“鱼鱼”和和“熊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舍生取义舍生取义”这个问题。其原句是:这个问题。其原句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五、思维拓展五、思维拓展 (1)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用自己的青

11、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的 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答: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答: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5.12 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 中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掩护四位学生,学生得救而自己却英勇牺牲;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中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掩护四位学生,学生得救而自己却英勇牺牲;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 吃美国的救济粮等。吃美国的救济粮等。 (2)孟子提倡的)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

12、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珍爱生命” ,最近教育部修改的,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就删掉了“见义勇为,见义勇为, 敢于斗争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答: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 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 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自己生命的威胁。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自己生命的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