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816528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创新绩效的 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创新绩效的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2016/4 江苏社会科学一、 引言2013年1月, 印度中央政府发布了建国以来的第4个国家科学政策决议 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STI2013)1, 在推进包容性创新、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了诸多重大举措, 是印度从服务业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以及践行 “创新十年” 的重要国家发展政策。STI2013强调要改善私营部门投资环境, 使未来5年公共和私营部门投资从当前的3 1转变至1 1以内, 实现科技投入倍增, 并且在2020年进入全球五大科技强国之列1。2015年1月17日, 在 经济时报 年会上,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 莫迪表示, 印度经济已进入 “新的春天

2、” , 要把印度打造成20万亿经济体2。同时, 世界银行、日本经济新闻和高盛集团等权威机构均一致预测印度将在2016年前后超越中国, 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印度国内外均对其未来信心满满, 原因何在?印度的自信心来自哪里?相较中国逐渐丧失的劳动力价格优势, 印度的人口红利和人才储备优势才刚刚凸显3; 在过去的基于创新绩效的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戴石郑宇内容提要中国与印度两国的创新能力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 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数据分析, 对中印两国的综合国力进行了科学的研判, 结合 创新联盟记分牌 2006至2015年的年度报告内容, 定量分析比较了中印两国在创新能力

3、各项指标上的差异, 分析研究了印度的科技创新经验和做法,揭示了我国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对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创新能力中国印度比较研究戴石,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210093郑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100441前3个分别是1958 年的 科学政策决议 、 1983年的 技术政策声明 以及2003年的 科学技术政策 。2India is a 2 trillion dollar economy today. Can we not dream of an India with a 20 trillion

4、 dollar economy?3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将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建厂可为佐证。(2015年8月8日签订协议)60重大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江苏社会科学 2016/4二十年里, 印度已经成为全球软件开发以及离岸后台服务的中心; 2014-2015财年, 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309.3亿美元, 增长27%; 莫迪新德里政府积极推进 “印度制造” 。种种迹象表明, 印度正在崛起, 正成为未来影响全球与亚太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印度的生物制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亮点, 而技术创新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模式虽然获得了发展的奇迹, 但是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

5、大的挑战, 与印度依靠技术进步和服务业发展推动增长的模式相比增长潜力相对不足。创新是用新的方式创造和分配价值, 既可以是新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是不同的产品制造方法,还可以是崭新的企业和行业的组织形式。伦敦商学院Nirmalya Kumar和Phanish Puranam教授历时4年课题研究, 提出印度的创新是一种 “隐形的创新” 观点, 并认为印度创新无处不在, 主要体现在对商业顾客的创新、 外包创新、 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四个方面。由此, 了解印度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优缺点以及创新能力建设上的探索, 对中国当前 “十三五” 规划的实施、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简析 2014

6、-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的综合数据, 明确了印度和中国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总体定位, 指出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差距。然后, 试图通过 创新联盟记分牌 中公布的两国在2007至2014年8年的创新指数数据, 定量分析两国创新绩效的差异, 重点分析了印度优于中国的指标, 提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供借鉴的若干建议。二、 中国与印度创新能力的比较1. 基于WEF 全球竞争力报告 的比较全球竞争力报告 也被称为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 , 是一部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与政策评价的研究报告, 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合作完成。它的竞争力排名以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

7、ss Index , GCI) 为基础。这一指数包括制度、 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稳定性等12个竞争力因素。自1979年以来,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这份报告共覆盖了全球144个经济体, 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进行的相关调查。评价指标包括创新能力、 市场规模、 金融市场状况、 基础设施、技术水平、 教育水平等。报告指出, 领先经济体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开发、 吸引并利用现有的人才, 在促进创新方面进行较大投资。2014年, 中国和印度在 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的总指数排序分别为第28位和71位。

8、各项指数排序情况为:(1) 基本因素 (60.0%) : 中国28位, 印度92位。其中, 公共机构因素: 中国47位,印度70位; 基础设施: 中国46位, 印度87位; 宏观经济因素: 中国10位, 印度101位; 健康与基础教育因素: 中国46位, 印度98位。(2) 效率促进 (35.0%) : 中国30位, 印度61位。其中, 高等教育培训: 中国65位, 印度93位; 商品市场效率: 中国56位, 印度95位; 劳动力市场效率: 中国37位, 印度112位; 金融市场发展: 中国54位, 印度51位; 技术准备: 中国83位, 印度121位; 市场规模: 中国2位, 印度3位。(3

9、) 创新和复杂因素 (5.0%) : 中国33位, 印度52位。其中, 商业成熟度: 中国43位, 印度57位; 创新: 中国32位, 印度49位。通过 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印度和中国各项指数的排名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 中国在3个1级指标、12个2级指标中除1项2级指标微弱落后于印度外, 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金融市场发展指标, 印度领61基于创新绩效的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2016/4 江苏社会科学先中国3位; 而其他11项指标, 印度均不同程度落后于中国, 最大差距是91位次 (宏观经济指标) 。2. 基于欧盟 创新联盟记分牌 的比较(1) 研究数据与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欧洲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

10、, 定量分析各成员国创新能力及与美、 日的差距, 定性评估创新政策, 欧盟从2001年开始正式颁布 欧洲创新指数报告 。2001年-2005年欧盟只关注内部成员国的创新绩效及与美、 日的差距, 2006年开始推出全球创新指数评价指标 (维度) 体系 (如表1) , 对中、 印等其他主要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2010年, 旨在推进 “欧盟2020战略” ,发展以智能和创新为主的智能经济, 欧盟将 欧洲创新指数报告 更名为 创新联盟记分牌 。创新联盟记分牌 中的中国和印度的数据大部分是相对数据, 我们提取了2007年到2014年的创新绩效以及各创新指标的变化数据, 并重点分

11、析印度高于中国的三个指标数据。表1全球创新指数评价指标 (维度) 体系2015一级指标创新驱动企业创新 活动创新产出二级指标 人力资源开放、 优秀和有吸引 力的研究系统财政支持和政府补助 企业投资 联系与创业智力资产创新经济效益三级指标 1.1.1 25-34岁之间每千人新获得博士学位 (ISCED6) 数 1.1.2 25-64岁之间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1.2.1每百万人口国际科技合作出版物数量1.2.2被引率排名在世界前10%的科学出版物占全国出版物总量的比例1.3.1公共部门R&D支出占GDP比重 2.1.1企业R&D支出占GDP比重 2.2.3每百万人口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出版物数量 2.

12、3.1每10亿元GDP (欧元) PCT专利申请数 2.3.2每10亿元GDP (欧元) 应对社会挑战类PCT专利申请数 (环境类技 术, 人类健康等) NULL 3.2.2出口产品中中、 高技术产品所占比例 3.2.3劳务出口中知识密集型劳务所占比例 3.2.5海外授权和专利收入所占GDP比例缺失 印度澳洲 加拿大 南非 澳洲 加拿大 南非南非资料来源:创新联盟记分牌2015 ( 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2015 )全球创新指数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于OECD、 欧盟统计局、 世界银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 联合国、 汤姆森 路透科技集团、 S

13、copus数据库等。该指标体系至今仍延续2010年的修订标准, 同欧盟内部比较体系 (2001-2005) 大致相同, 只是鉴于指标的获得性仅提取了3个一级指标、 7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 (欧盟内部比较体系存25个三级指标) , 并侧重于R&D活动 (R&D支出、 出版物和专利) 的测度与比较。(2) 评价与实证分析评价方法在与欧盟之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时, 创新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a. 数据标准化处理 (计算所有指标的标准化得分) :Xl= (Xi-MinX) / (MaxX-MinX)b. 计算这些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值Clic. 计算相对于欧盟的创新绩效值 (创新指数) :Cli*

14、=100*Cli CIEU62重大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江苏社会科学 2016/4图1中国和印度创新能力的比较结果 (2007-2014)1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根据 创新联盟记分牌2015 的评价结果, 我们对中国和印度的创新指数进行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创新指数是利用前述12个指标估算后以欧盟的创新绩效为基准进行换算后而来。图 1显示的是中国和印度 2007 到2014 年 8 年间的创新指数评价结果。通过对图1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 从趋势变化上看, 近8年来, 中国创新指数从 45 上升到49, 增长了 8.89%, 年均增长率1.11%; 而印度从 32 下降到 29,下 降 了

15、 9.38% ,年 均 下 降1.17%。由此可见, 中国创新能力震荡上升, 不断缩小与欧盟的差距, 说明我国近年来的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印度的创新指数稳中有降, 与欧盟差距小幅回落, 说明其近年来的创新能力有所减弱。b. 从中印间差距来看, 印度与中国相比创新能力仍有差距, 且这种差距近年来有加大趋势。中国和印度的创新指数差值由2007年的13增加到2014年的20, 上升了53.58%。为进一步比较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创新能力, 我们基于 创新联盟记分牌2015 的评价结果, 对二者2014年创新指数各指标以及2007到2014年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做对比分析, 结果如图2和图3。通过分

16、析, 我们可以看出:1中国和印度的创新能力数值以欧盟为100作为基准表示。2图2和图3中, 印度的25-34岁博士学位数指标缺失。图2中国和印度创新指数各指标的比较263基于创新绩效的中印两国创新能力比较研究2016/4 江苏社会科学a. 在创新驱动和企业创新活动方面, 除公共R&D支出稍稍领先外, 印度均全面落后于中国; 在创新产出方面, 印度优势明显, 知识密集型劳务出口一项遥遥领先于中国。b. 总体来看, 在12个三级指标中, 印度领先于中国的仅有3个, 分别是公共R & D支出、 海外授权和专利收入以及知识密集型劳务出口。其中, 知识密集型劳务出口一项超出中国167.7, 约是中国的三倍多, 海外授权和专利收入、 公共R&D支出分别超出中国1.1和6.5, 微弱领先。在暂处于落后地位的其他9项指标中 (其中1项印度数据暂缺) , 只有企业R&D支出落后尤为明显, 落后于中国194.9, 约是中国该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