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记乡愁家国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805496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忘记乡愁家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忘记乡愁家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忘记乡愁家国(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副刊副刊2017年 9月 18日 星期一2424本社社址: 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号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100733电话查号台: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 (010)65368901、 65368903 广告部电话: (010)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元零售每份 1.80 元 广告许可证: 京工商广字第 003 号 昨日本报(北京)开印: 3 时 20 分 印完: 5 时 40 分什么都可以忘记 可莫忘记乡愁家国五千年, 无论渔牧、 无论农耕 照耀你的始终是 天荒地角的一堆篝火 那是先祖的血汗和盐 点燃的一支激情的歌可记得山坳水湄荒烟下 条条野菜的根

2、化作母亲沉甸甸的乳汁 孕就你的胎记、 脐带和骨骼 使你和她终生难以割舍童年的天真倏忽远去了 长大后, 你远游揣一把乡关热土 夜半梦回, 总会想起 一条小路, 一缕炊烟, 一个漩涡 在你的一呼一吸之间 给你生命和尊严的是她 给你智慧和力量的是她 和你血肉筋骨紧紧相连的 是她给你的全部痛苦和欢乐没有她你什么也不是 连一块石头也不是 连一个回声也不是在这个爱很易萎缩的时代 什么都可以忘记 可莫忘记乡愁家国不必跪下吻她的双脚 也无需高声赞颂、 日夜放歌 只需捧出一颗丹心 她喜欢深情的沉默时间留下些什么时间去了, 留下些什么 风?浮云?飘落的尘埃 一片无情的毁灭、 巨大的死寂时间去了, 留下些什么 不是

3、徒有岁月累加的历史 看不见它们的踪迹 却有个个可以抚摸的记忆 记在绳子上, 铸进青铜里 并散发出汗和血的气息时间去了, 留下些什么 对不倦寻找美和真理的我们 有欢乐也有痛苦 有悲剧也有喜剧 欢乐和喜剧使我们忘我 痛苦和悲剧使我们战栗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 爬起, 长高, 要攀上九霄 去采摘星斗, 去裁剪云霓 死亡带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却不能不礼赞人的意志的美丽时间去了, 留下些什么 沧桑万古大江水呵 不是一朵枯萎的花或一块墓碑 是大地上辉煌壮丽的真实 和一个个生命成熟的故事别忘记乡愁家国(外一首)李瑛“哪天能够走上干净平坦的水泥 路去城里赶个集, 那就比什么都强 啦。 ” 2012年, 老毕

4、摩 (彝语音译, 指彝 族的祭司) 洛子达体用彝语这样说。 “我们从有路的地方来, 去有路 的地方去梦想就是一条路, 一条 好路! ” 今天的老毕摩这样说。 路, 循山势越来越宽, 汽车熟睡 般无声悠游, 不知不觉中, 已然泊靠 在火草坪近午的阳光里。我自信满 满, 一面呼叫村民小组组长小欧, 一 面领头带着朋友们朝记忆中有路的 方向走去。但是我错了, 只见家家户 户都由四通八达的连户路串联起来, 处处有路可走。这些路变宽了、 变色 了, 不是当年的土泥黑而是水泥白。 这些路的切入位置更直接、 更便捷, 仿佛把以往曲里八弯的小路捋得又 平又直, 使天地扭转、 空间错位, 使背 负着五年情感之别

5、的冒失友人产生 了可笑的错觉。 几个追嬉的村童跑来朝我咯咯 笑, 笑我这个一心按老路行事、 不识 变通的中年人, 笑得好。 这个仅有四十户彝家人的寨子, 原有这样一种路, 它主要由畜禽粪 便、 泥泞、 隐秘的尖石和荆刺构成, 它 以糨糊的形态, 发挥着湿滑、 使人烂 脚、 微臭的功用; 它盛产于高海拔, 喜 雨, 喜欢那些为盐巴钱和学费而奔逐 的畜蹄禽爪。它无所不至。 火草坪的彝家住户把这种路叫 做泥粪路。 泥粪路这个名字在一段段彝家 口头禅中横虐了百年之久, 看似坚不 可摧, 冷冷地传唱:“门前泥粪没双 脚, 屋内同住牛和羊”但这时, 突然响起了一番深厚有 力的汽车喇叭声, 径直刺破颠簸于我

6、 头脑中的泥粪路。随着越野车的车 轮呼呼划过, 那金子般成色十足的从 青山, 还有家家两层小楼中反射而来 的阳光, 将那条记忆之路掩映得无影 无踪。 小欧停好车, 跑来了。只有我看 出他的右脚在翻动步子时产生轻微 的 仄 斜 。 小 欧 不 小 , 比 我 大 , 比 我 “大” 的部分正好经历过泥粪路上的 摸爬滚打, 比我 “大” 的部分受过泥粪 路的沤泡, 生过疮, 烂掉了右脚的半 截拇指, 比我 “大” 的部分有点仄斜。 我 们 拥 抱 , 以 拥 抱 扶 正 他 的 仄 斜, 正解我的惊和喜。 小欧是火草坪修通公路之后第 一批享受到 “路” 之利好的群体。他 先是把邻家的高山土豆运去城

7、里的 农贸市场, 然后把外地茶叶老板请到 火草坪; 他先是把火草坪的高山土猪 远销城里城外, 然后把高山土猪养殖 合作社的合同签到全寨所有养殖户; 他先是开着两轮摩托车, 然后依次把 三轮货车、 四轮大货车、 几十万的越 野车开回家; 他先是自己开车, 现在 带动大伙儿开。 “火草坪现在家家户户至少拥有 一辆摩托车, 近半数有三轮货车, 小 轿车的比例也不断飙升, 在这么多车 辆的追击和碾压下, 泥粪路带着由它 一手垒筑的土墙木屋、 被它玩弄而摔 倒的孩子的啼哭、 被它沤泡而起的足 疮和恶臭逃走了, 一去不回了! ” 把小 欧的话梳理一下, 就是这个意思。 老毕摩知道我来, 让孙子骑了代 步三

8、轮车把他带来了。我不胜感激感动, 连道老人家辛苦。“现在辛苦 啥!以前从这家走到那家, 要走十几 分钟, 雨天还不敢轻易上那泥粪路, 现在一两分钟就到了。 ” 老毕摩今年 78岁了, 但那久经诵 念经文的喉嗓仍像拳击手的拳头一 样余力过人。 我说老人家身体还扎实得很哦。 不行了, 不行了, 干不起事了, 以 前泥粪路上摔过一跤, 老了就发作 了, 腰不好使了。 我哎了一声, 大家也哎了一声。 如果还是那条泥粪路, 我可来不 了, 见你哦 老毕摩的话令人伤感。那条泥 粪路差点毁了我和老毕摩一次珍贵 的相聚好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 距离, 泥粪路为此设置障碍。 老毕摩几乎全程见证了混凝土 掩埋泥粪路的

9、变迁。他关心新闻, 关 心政策。自小欧拥有火草坪第一台 黑白电视以来, 直到如今火草坪家家 户户看上大彩电, 看电视、 听新闻联 播始终是老毕摩生活中雷打不动的 大事, 他说中央新闻联播好比毕摩的 指路经, 三天不看就好像得了近视 眼, 看不清前面的康庄大路, 也看不 清来时的泥泞小路 “那时候, 一个娃娃落地, 脚板至 少要烂十几次才算过关。 ” 老毕摩的 意思是说 “门前泥粪没双脚”由 于孩子皮肉娇嫩, 行走中难免 “门前 泥粪没双脚” , 一旦脚上哪怕出现针 眼般大小的口子, 经泥粪多次沤泡, 恶菌乘虚而入, 使其感染, 生疮恶化, 直至长大, 身体抵抗能力增强, 才慢 慢不被伤害。“脚

10、板生疮用什么治? ” 我问。 “用酒喷洗, 用锅烟涂” “有用吗? ” “看天” 老毕摩摇头。 “那总得去看医生才稳当。 ” 我试 探性地问。 “看医生?酒都是大家凑钱买来 共用。 ” 老毕摩朝小欧看了看, 怜惜地眨 了眨眼, 似乎小欧走路微斜的右脚是 他造成的。小欧低了头, 看着右脚像 踩烟头一样动来动去。他沉稳、 内 敛, 能够驾驭机器和车队, 但没有过 多说辞, 是个坚毅的开路者。 临近下午六点钟, 我的事情已经 办妥, 一是见了小欧, 二是祝贺了小 欧大女儿的婚嫁大喜, 这才是此行的 主要目的。明天一早男方就会开车 到门口, 把新娘又风光又轻松地接 走, 不用像以前一样 “背新娘” ,

11、 蹚着 泥粪路, 翻山越岭, 受尽苦头我 还无意中见到有意的老毕摩, 他的气 色很好, 他一生为彝人念诵走向往生 极乐和现世幸福的指路经, 行着为人 们 消 灾 纳 福 的 善 事 , 也 是 开 路 者 之一。 临走时, 老毕摩送我出新建的、 涂饰着彝人所崇黑黄红三色的雄昂 大寨门。 “老人家, 请回吧, 再来看您。 ” “这就回, 这就回路好, 我不 担心你, 你也不要担心我” 从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火草坪 回城, 因为路好, 二十分钟就到家了。 路, 有些是供双脚走路的, 有些 是供梦想回家的。路好, 你不用担心 我摔跤, 我也不用担心你回不来家。指路经阿炉芦根我们都还记得, 在改革开放初

12、期, 发生 过关于所谓 “读书无用论” 的全民大讨论。 当时最形象也最犀利的说法, 是说 “搞导弹 的比不上卖茶蛋的” , 话语间有对所谓 “脑体 倒挂” 现象的批评, 也蕴含着人们对金钱的 渴慕。 几十年过去, 其实关于读书有没有用的 争论始终没有终结, 只不过时过境迁, 讨论 的角度和内容有了变化, 坦白讲, 从本质上 体现着的, 还是追逐金钱利益的现实心理。 大学年年招生, 也年年有人毕业, 于是 年年发生着关于读理科好还是读文科好的 争论, 或者更准确说, 是读那些毕业后好找 工作、 能快速挣钱的科目好, 还是读那些所 谓冷门、 偏门好。答案在许多人那里当然是 明确的, 读大学为了什么

13、?还不是为了赚 钱, 赚更多的钱。 这就是当年全民大讨论内容的 “新时 期” 翻版了。从普通民众角度讲, 也许无可 厚非, 毕竟大家都想过得好一点。但从全社 会的文化导向上说, 却值得警惕。 在人们眼里所谓的冷门偏科, 其实大多 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关。譬如说民族学 的研究, 仅在目前, 全中国有多少少数民族 的语言、 风俗、 文化在渐渐消亡?据不完全 统计, 全国现在熟练掌握满族语言的不足百 人, 浩若烟海的满清档案只能堆在库房里等 待整理研究。这等待注定是漫长的, 对于丰 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来说, 这当然是重大损 失。我们总讲保护、 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的 重大历史责任, 而在行动方面, 却又

14、有意无 意地在忽视、 在漠视, 这应该说是令人遗 憾的。一位大学校长曾说: 学生从入学时就要 接受 “就业指导教育” , 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 刻有一根弦叫就业, 这非常不可思议。这会 造成什么后果?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 领域钻。校长的话充满了无奈, 因为他尽管 对此不满, 却也扭转不了乾坤。 文科, 理科, 工科, 孰优孰劣, 孰重孰轻, 是不能仅用产生多少经济效益来衡量的。抛 开文科不说, 就是理科, 其实也有许多所谓不 挣钱的研究方向, 而且越是有关人类未来的 重大科研课题, 如量子力学、 超弦理论等等人 类关注、 研究的重点, 越难谈经济效益。说到 文科, 有人认为其作用是 “解决用钱

15、解决不了 的问题” , 这说法意味深长, 颇值得我们思 考。那个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哲学命题:“人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诘 问, 更是对大自然的探寻。可要想指着这个 课题挣钱, 恐怕是妄想。而随着科技的飞跃, 各门学科也都会有交叉和联系。就说上述这 个哲学命题, 恐怕就涉及物理学、 人类学、 考 古学等多项学科。文与理, 理与文, 都是人类 进步腾飞的翅膀。 在网络上读到一位知名文科教授的话, 感觉很有趣味。他在评论文科与理科的作 用时说: 一个家里最实用的地方是厕所, 其 次是厨房。而家里最没用的东西, 数来数去 可以说是墙上挂着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 但是家里有客人来了,

16、 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 和厕所吗?我想, 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讨 论得最起劲的, 恐怕还是齐白石画的虾。人 文学科 “没用” , 但却是人 “发自内心的本能 需求” , 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这, 包含文化的意义。实用与无用张策盛夏时节去哪儿?有人喜欢海, 有人向往山。 天 津 有 海 , 也 有 山 。 在 这 个 酷 热的季节,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 位 于 蓟 州 的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九 龙山。 几年前去过, 那是梨花满地的春 季。走进九龙山, 梨花的清香荡漾山 谷。后来起风了, 站在山坡上惊讶地 看飞雨般的梨花飘落, 还有远处铺满 梨花的白色山坡。那一刻莫名地伤 感。但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讲, 伤感也 是一种幸福。人生需要多重感情。 那会儿, 喜欢诗歌的人, 肯定要想起 杜牧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 喜欢小说的人, 也会想起海 明威的 白象似的群山 :“河谷的那 一边, 白色的山岗起伏连绵。 ” 但是七月的九龙山, 没有白色梨 花感伤漫舞, 只有沉静、 淡然的绿色, 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