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798753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调研试卷及答案【上海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调研试卷年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调研试卷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 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一一 80 分分( (一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题。(15 分分)不死的汉字不死的汉字世界上许多文字都死了,只有汉字不死。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或巴

2、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佉卢文,这些文字都没有延续下来,随着依靠它们表达的古文明的衰落消失而死亡。世界上活着的文字,没有一个如汉字那样庞大、那样繁杂、那样美丽和丰富。汉字某种程度上就是汉民族的一幅写真画,一个个字背后的故事,就是这个民族的心灵史。汉字发源于中国,成长于中国,繁荣于中国。学者们将这种文字称为“自源文字体系”。“一个欧洲人,穷其毕生精力,也不可能深入这一文化奥境。 ”德国学者在 1885 年发出这样的叹息。千百年来,中国人用汉字记载了自己历史上的荣耀和灾难、欢乐和血泪,用它记录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发现和迷惘。汉文字对于中华文明和世界的贡献是难以尽书的,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中国汉文

3、字的发展有关。文字再加上纸与印刷术,犹如思想生出两翼,越过时空的鸿沟代代相传,这是一个循环。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书写,书写带出了书籍,书籍的扩张带来了纸的发明,而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催生了印刷术,印刷术又带来了更多的书籍,更多的书籍带来了思想、科技与文明的飞跃,这一切如同引爆了核反应,人类文明成倍地增长。北宋庆历年间,一个名叫毕升的平民,造出了活字。毕升的发明是革命性的,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15 世纪,又传到欧洲。公元 1456 年,德国的古登堡用活字印出了古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但比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晚了 400 年。活字印刷术又经过德国传到整个欧洲,从而引爆了欧洲

4、的文艺复兴运动。今天书籍印刷中最为流行的汉字字体“宋体”,就形成并得名于北宋。在印刷术的家乡,由书籍引发的文明传播是空前的,它引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图书的“黄金时代”。在张择端所绘的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能找到一家飘着书香气的清朗开阔的书铺。开敞的柜台上和后面的书柜里,摆着一排排的书,一个幌子挑出来,上面写着“书坊”两个大字,客人正在仔细地翻着书,主人则斜依在柜台上,一副闲适的模样。图书的普及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的汉字,不仅仅活在书籍上,也活在计算机里,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掌握了汉字最基本的输入法,就可以在计算机上敲出各种字体的汉字

5、。新开发出的汉字处理系统,甚至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打出大篆、小篆、甲骨文,古文字也在现代技术下复活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汉字也有了新的认识,汉字是和汉语这个系统相生相存的,汉字同样是和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文化模式和心灵模式相生相存的。只要_,汉字便会一直活着。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说:中国的统一, “是由语言加固的,不是因地区而异的口语,而是书面语,即那些在中国到处都绝对一致的著名汉字”。中国因汉字的统一而得到文化上的统一,这是一个定论。汉字带着我们远古祖先的体温和情感,活在每个用中文说话、读书、写字的人心中,不管这个人来自哪个民族或者世界的哪一个地方。1.第段中德国学者的话,用意是_。(2

6、 分)2.联系上下文,第段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_。(2 分)3.下列说法不能表明汉字“不死”特点的一项是( )(3 分)A文字促进了书写,从而带来了纸的发明。B文字间接催生了印刷术,从而带来了更多的书籍。C文字促成了清明上河图的绘就。 D借助新开发出的汉字处理系统,古文字得以复活。4.联系全文,概述汉文字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两大方面作用:(1)_;(2)_。( 4 分)5.根据文意,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4 分)( (二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612 题。题。(22 分分)梁祝梁祝为何成为绝唱为何成为绝唱说到交响乐,似乎离不开“西方人的音乐”这样的印象。事实上中国交响乐发展已

7、近百年,共有 370 多位作曲家创作了 2800 余部作品,其中公开发表的约有 1500 余部。然而,留在普通人记忆中的旋律并不多,我们能记住什么?唯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家喻户晓,五十年来仍余音绕梁。这是一个在特殊背景下,在音乐学院这样一个合适的环境里集体创作的成果。即便后来仍有好的作品出现,也无法超越梁祝那样的成功,因为再没有这样的珠联壁合。50 年代的“民族化试验”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集体创作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直到之后的样板戏,也是这样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创作模式。并且现代京剧在随后的十年间始终占据着主流的地位,而交响乐的创作则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遭遇压制和否定。改革开放后,大批国外新

8、思潮涌入,作曲家终于摆脱束缚,着手实验和先锋作品的创作,那个年代人们追逐内心,探索精神世界,就像是另一场文艺复兴。狂潮直到 80 年代末才逐渐散去,纯朴悠扬的旋律和唯美的主题再次被怀念。然而,无论民乐作曲家创作交响乐或是交响作曲家转投民乐,始终无法做到二者兼顾。格局已然改变音乐创作从集体回归个人。中国几千年来始终没有“作曲家”这个概念。因为中国音乐没有“创作体系”,所有源自民间的音乐都是在岁月的打磨中形成的。有人演也有人改,靠口传心授的唯一途径来传播。由于没有真正严格的记谱法,中华民族的艺术确实是群众的结晶,能够留下来的作品更是历史的选择。自从刘天华将西方记谱法植入中国音乐后,个人作曲才成为可

9、能。从此以后,作曲家拥有了署名的权利,作品有了保持不变的途径。一部作品表达了作曲家独一的思想,自然且统一,更完美地体现了艺术的完整性。然而到了梁祝年代,情况又突然不同了。在政府的强力号召下,人们怀揣着同样的理想走到一起,集中力量为“民族化”努力。这样高度统一的精神理念,过去不曾,今后也不会再有了。除了作曲本身因素外,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好像面对自助餐,没有必要单一地选择。当生活充斥流行、爵士、摇滚等各种音乐,人们已然无法回到那个被动接受的年代,热爱流行还是热爱古典,这只是一个选择,并非对或错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绝唱。也许我们仍在感叹至今没有第二部梁祝这样的作品,或者我们还在寻找契机成就另

10、一个辉煌。一方面,那些技巧繁复或是深沉内省的作品终不能成为大众音乐。对熟悉单线条旋律的广大普通听众来说,着实对更高层次的音响技术没有过多的要求,能够听懂的,有简单的旋律音调,并且依靠标题来帮助理解才是好的音乐。另一方面,如果以大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必须认识到这些年来国人的耳朵或多或少已被锤炼。在听觉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梁祝这样的作品只能有一部,任何刻意的模仿都将被审美疲劳所淘汰。所以有人说, 梁祝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是在特定时代环境下出现的特有的作品。不要再留恋于当初的形式,应该有新的寻找和突破,没有创新就永远走不出囹圄。从这个意义上,让我们忘却梁祝,往前走。“交响乐民族化”也早已不再

11、是一个口号,音乐中使用什么技巧、加入什么元素都是自然而然的。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国音乐人,他一定会在交响乐中流露出自身传统文化的因素。然而对创作者来说,目前他们缺失的反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梁祝拥有一个永恒的主题,抗争体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化蝶则成就了生命的升华,这正是人类最为本真的情感,或许也正是这两点铸就了它在世界范围的成功。同古希腊的“悲剧”一样,观众因为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慨,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故事所表述的重点并不是纯粹无尽的哀伤,而是对命运的一种认识。然而

12、和古希腊不同的是,中国人在宿命的最后加上了更高升华的体现化蝶。令人感叹的是,这个曾经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阶段差点被删节的片段,最终被保留了下来,由此也使这部作品遭到种种坎坷却仍被传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中国“民族性试验”作品乃至之后中国的音乐创作对人性的表述并未引起太多共鸣。经典,可能就是这样的令人惆怅。超越总是在理性上体现,却无法在感性上达到。从中国的发展体系来看,虽然没有西方音乐那样流畅的发展体系,但古琴、京昆戏剧这样古朴的艺术形式无论如何都在时代的洪流中存在了下来。因为“经典”是一种对过往的追亿。梁祝已然过去,烙印永恒地留在历史长卷上。也许正是“化蝶双飞去红尘,终曲四寂留绝唱”

13、。6.第段中加点词“珠联璧合”在文中的意思是_。(1 分)7.第段“这就是一个绝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8.梁祝成为绝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 分)9.要创作像梁祝这样为人喜闻乐见的作品,文中提出来哪些可资借鉴的建议?试予分点概括。(3 分)10. 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 分)A本文开头运用对比突出了梁祝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B从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看,作者认为个人创作更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C 梁祝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天时”是指交响乐创作受重视的时代。D 梁祝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能历经岁月的打磨流传至今更是历史的选择。E 梁祝 “化蝶”一节反映了作曲家摆

14、脱束缚、探求精神世界的创作追求。F本文结尾诗句语意双关,含蓄地表明梁祝作为经典的永恒和不可超越。11.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梁祝在主题上极为相似,请说说其结尾“化鸟”的意义。(3 分)12. 最近三十年来,西洋音乐在中国的命运远比中国传统音乐的命运要好,所有学前儿童接触的乐器一般都是西洋乐器,而音乐学院的学生了解的西洋音乐的知识也远比中国传统音乐多。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4 分)( (三三) )默写(任选默写(任选 6 空)空) 。 (6 分)分)注:考生答题超过 6 空,按前 6 空顺序评分13. (1) 不义而富且贵,_。 (论语述而)(2) 此地有崇山峻岭,_;又有_,映带左右

15、。 (王羲之兰亭集序)(3) _,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 (韩愈师说)(5) 越明年,_,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6) _,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7) 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四四)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 1416 题。题。 (8 分)分)华清宫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华清宫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14.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晚唐诗人_(填写作者)写的_ (篇名) 。 (1 分)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16. 简析吴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