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79779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中考语文教材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近年全国中考题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力度加大,试题难度也有一定的增加。新课标对学生文言文语感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时中务必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一、整体把握,分析文章。一、整体把握,分析文章。通过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内容。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二、理解词义,翻译语句。二、理解词义,翻译语句。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

2、义和用法。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此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3、;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考试走向看,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

4、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三、诵读识记,积累运用。三、诵读识记,积累运用。通过诵读文章,形成语句的积累。在复习应考中,首先要多诵读,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是积累,包括了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对古诗文名句、成语、文言词语与句子的积累。第三是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积累的知识。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是最佳的复习方式。一般说来,按照以上方法,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几轮复习,文言文的阅读就不再是难

5、事。例题解析例题解析阅读下面的语段,完全后面的问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或 异 二 者 之 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4、请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解释。去: A 距离 B 离开 C 除掉,去掉

7、去国怀乡( )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委而去之(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在下面句子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感情的词语。(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6、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的语调特点。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够分别体

8、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 7 字)(1)范仲淹(2)欧阳修解析:解析:1、本题涉及文言文断句、朗读。朗读,它不但可以检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语感。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要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提高能力、培养语感。 答案:答案:予 / 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 / 异二者之为。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字词理解,其重点是文言实词。因此,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一定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尤其是那些如今还在使用、意义却发生变化的词语。在解题过程中,除了依靠平时积累,还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词义,学会在语境中推敲词义、体味感情。答案:答案:(1)自然景色 (2)雄伟景象 (3)曾经

9、(4)朝廷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句意理解。对句子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的,这就更强调了平时学习中的词语积累和语言推敲。同时,表述时要注意文从字顺,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把握住了,理解的准确度就大大增加了。 答案:答案: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积累运用。常见的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不同,有一定的广度。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并做灵活运用。 答案:答案:B C B A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情感脉络的把握,这说明文言文的考查开始适当考虑内容理解和表达方式探究方面的题目,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理解。从这一发展趋势来说,平时的文言学习要注重对文章思想内

10、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吸收我国古代诗文中包含的优秀的思想和艺术养料,而且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本身也有着极大的帮助。答案:答案:(1)感极而悲 (2)喜洋洋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义的整体把握。这除了要求学生的正确理解外,还要求学生从诵读的角度进行把握,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即将自己理解的东西外显出来。 答案:答案: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7、本题在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且对理解内容的表达上作了严格要求,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的深度。 答案:答案:(1)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2)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 安安

11、: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12、8. 策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 长长:ch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 称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13、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

14、、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19. 道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度:1、do 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