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应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遣队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95416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企业应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遣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印刷企业应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遣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印刷企业应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遣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印刷企业应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遣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企业应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遣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 出 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走出去专栏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2 年 6 月上19印刷企业应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先遣队”文 / 何明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 2011 年 12 月 22 日 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指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 境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 459 项,其中,从事图书出 版的分支机构 28 个,从事期刊出版业务的分支机构 14 个,报刊及新闻采编分支机构 275 个,数字出版 子公司 15 个,出版物发行网点 65 个(包括网络书店 4 个)

2、,印刷或光盘复制工厂 45 个,出版教育、培训、 版权、信息服务机构 7 个。另外,通过收购或参股建 立的海外网点有 10 个”1。这表明中国新闻出版业的触角已经全方位地伸向了世界, “十一五”期间全面 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成功跨越了第一阶段,开始在版权 输出、产品出口、数字传播、加工外贸和对外投资等 领域朝着纵深方向拓展,再加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召开后,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加 快中国出版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但与此同时,走出去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也走上前台。第一, 笔者通过对一些在境外办刊、 办报、 办社、 办厂、办店的中国出版企业实地调研发现,已经走出 去的中国出版企业普遍存在

3、着走出去设点容易,但真 正落地难、生根难、做大做强更难的问题。有些海外 分公司、出版分社在最初成立时雄心勃勃,计划每年 10 20 个品种,但实际运行下来只能完成 2 3 个 品种。相当部分的海外机构还停留在收集信息等服务 层面,绝大部分还没有开展出版业务。中国图书、报 刊等文化产品的小众化、渠道边缘化依然没有找到根 本解决路径。第二, 一些国家、地区的政府因中国经 济实力不断壮大而日渐增加防范意识, 海外媒体对 “中 国威胁论”的渲染,使中国文化产品普遍遭遇文化壁 垒。例如, 曾经作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标志性产品 狼 图腾一书, 西方媒体界、 评论界大肆渲染作者的“文 革知青” 、 “1989

4、 天安门抗议者”等敏感身份来换取英语世界的读者认同,大大偏离了中国出版者的预期 目标 ; 狼图腾一书在日本,成为全方位接受西方 价值观的日本舆论界用来解读早已不存在的蒙汉民族 矛盾的背景材料,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普通读者认为 正是中国实施的草原牲畜圈养、牧民定居等政策造成 了内蒙古草原的沙漠化,才使中国沙尘暴飞到了日本 上空。一部力图反思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文学作品被 有意识地意识形态化、政治化了,反而导致了更大范 围的误解。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所遭遇的有意误读、 甚至别有用心的歪曲凸现西方文化壁垒的严峻性。 在整个业界苦苦探索中国出版走出去路径的时 候,其实不妨仔细研究一下中国经济是如何从 30

5、年 前的规模弱小到今天在世界上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的,其中利用劳动力优势先做来料加工、再做合资、 再壮大的发展路径特别值得中国出版界学习。因此, 笔者认为,中国出版在世界上要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先印刷、再发行、后出版的路径恐怕是中国出版走出 去的必由之路。一、出版产业链上下游都走出去才能形成 竞争力1. 出版、印刷、发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三者 之间互为因果、 有机结合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常态。 以印刷为例,对上能够反哺出版的编辑、策划环节, 对下还能够对销售渠道有所推动。但新中国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就对出版、印刷、发行实行分业管理、 专业化发展,至今已经持续了大半个世纪。这种管理 的好

6、处是专业化、集中化,易于管理。但不足的是, 对于一个完整产业链条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常常被 人为因素所阻碍,三者之间的互补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出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一些传统出版社所办印刷厂,栏目主持 / 王运平 中 国 出 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走出去专栏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2 年 6 月上20以体制改革的名义而被“社会化”之后,印刷生产环 节与上下游之间的联系被进一步弱化。 中外出版的发展史都证明,出版是依托印刷、发 行等实体性业务发展起来的,出版发展的初期曾经在 很长时间与印刷、发行混杂在一起。中外有很多著名 的出版

7、集团、传媒集团都是从印刷厂、销售商起家的。 中国近代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就直接脱胎于印刷社,英 国朗文公司则是从书籍铺开始的。至 20 世纪初叶, 西方许多出版公司在出版图书同时还兼营艺术品、工 艺品,一些图书销售企业还把出版作为兼营业务,世 界出版业专业分工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2. 中国传统的涉外宣传单位,早在中国出版走出 去战略实施之前,就已经在海外设立一些驻外机构, 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要单独开展图书、报刊等出版业 务往往很难立足。最先开展的业务往往是一些与出版 无关的文具销售、中国工艺品进出口等,有的甚至还 做旅游。中国外文局所属的外文出版社还曾经在上世 纪 90 年代前后,在坦桑尼亚的达累

8、斯萨拉姆开办过 饭店,试图以饭店的利润支撑当地的斯瓦西里文出版 业务,但后来都没有成功。原因在于,当时坦桑尼亚 印刷厂奇缺,更不用说能够达到中国外文印刷厂的水 平了。可见出版业务的开展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上下游 产业链做支撑。 而今天中国出版企业, 大部分刚刚完成体制改革, 普遍存在经济实力弱、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 问题,迫切需要拓宽经营领域积攒经济实力、扩大出 版资源,以期能够与世界出版巨头正面竞争。因此, 政府主管部门要突破某些长期形成的行业分工框框, 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鼓励中国出版、印刷、发行三 大行业按照产业链内在需求互相融合,把集团做实, 使产业链的上下游一起走出去,从而增强整个

9、出版产 业链在世界上的竞争实力。尤其是鼓励有实力的出版 集团、传媒集团,通过现代企业手段,兼并或者收购 国内外印刷企业,把在海外设厂、就地开展来料加工 等实体性业务作为走出去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使 已经走出去的出版企业在海外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有了生产基地,再逐步向上下游延伸,逐步积累中国 文化产品的竞争实力。二、 以印刷外贸加工为抓手, 先办厂、 后出版、 再壮大1. 中国印刷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过 30 多年的 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包装、书刊、报业、丝网等印刷方面与西方国家相 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印刷业的整体经济规模, 截至 2009 年 12 月底,已经

10、达到 6367.73 亿元人民 币,印刷业总产值环比增长达到 17.5%,远远超过 “十一五”预期 8% 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预期 4400 亿元人民币的目标,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印刷 业第三大国,早已成为第二个“中国制造” 。仅以印 刷外贸加工一项为例,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 2008 年 达到 450 亿元人民币,2009 年略有下降,依然达到 439 亿元,2010 年迅速增加,已达到 661.65 亿元人 民币。欧美一些著名传媒集团、出版集团的期刊、报 纸以及图书教材基本都在中国印刷。根据人民卫生出 版社美国公司的数据,中国图书印刷的本土报价要比 印度低 30%,因此中国印刷业的比较优

11、势还将持续存 在一段时间。有专家断言,中国新闻出版业将来能够 在世界上占据前列的大型出版集团,必定包含中国印 刷板块业务,它是当代中国出版传媒集团不可或缺的 竞争力。中国印刷业取得的发展水平,已经具备推动 中国出版业参与世界文化竞争的实力。 2. 印刷加工业务属于文化出版的实体性业务,不 像图书、期刊、报纸等文化产品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 易于被其他文化体所接受。事实上,包含印刷机械销 售、生产加工在内的中国印刷企业已尝试把触角伸向 海外,遇到的阻力不像出版那样大。安徽出版集团在 俄罗斯创建的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业务已经拓展到了 全俄境内的 10 个州,北人股份有限公司在莫斯科成 立了“北人莫斯科

12、公司” ,面向俄罗斯、乌克兰、 东欧等国家和地区销售北人的印刷机械。上海光华公 司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收购了日本秋山公 司。云南的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在印尼、缅甸设立了 4 家子公司,专门开展对东盟地区的来料加工业务。业 内排名靠前的一些印刷企业基本都在西欧、北美等地 区开设了办事处,专门承揽海外印刷业务。因此,通 过印刷业务带动中国图书、报纸、期刊等文化产品走 出去的时机已经成熟。 3. 印刷加工涉及报刊、图书的设计、排、印、装 等印前、印后的诸多环节,无论是印前制版还是印后 加工,都是中国出版企业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 文化消费习惯、接受特征的最佳信息平台。通过印刷 加工环节,可以率先

13、获悉一些国家、地区的最新动态。 事实证明,通过印刷业务带动出版走出去,往往能够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一些地方出版集团,能 够把业务延伸至海外的,首先是那些并没有脱离出版 集团的印刷业务板块,并通过印刷外贸加工所获得的中 国 出 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走出去专栏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2 年 6 月上21信息带动了图书版权输出。 因此,鼓励中国出版走出去企业从开展印刷外贸 加工业务入手,尤其是鼓励那些本身就具有印刷业务 板块的出版集团率先在海外设立印刷厂,利用中国印 刷业已经具有的人才、技术优势,尤其是利用中国政 策性银

14、行对中国生产机械设备出口的买方信贷等优惠 政策,解决最为关键的生产设备问题,就地开展来料 加工业务,先办厂、后出版,再壮大,应该是一条比 较现实的走出去举措。三、鼓励有实力的中国印刷企业到海外开展 印刷和带动出版业务1. 目前中国印刷企业总数已经超过 10 万家,主 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个地 区的印刷企业数量达到 67715 家,占全国总数的 66.5% ; 工业产值 4332.34 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 75.39% ; 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有 2043 家,占全国总数 的 83.7% ; 这三个地区的印刷外贸加工业务占全国总 额的 98.7%。且不说大量纸介出版物的印刷外贸加

15、工 业务大量消耗纸张,加剧国内本来就已十分紧张的纸 张市场压力,抬高国内出版物的直接成本,而且相当 数量的中国印刷企业在油墨、清洗剂等印刷原材料、 印刷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尚未达到先进发达国 家标准,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因此,大量 印刷企业集中在中国最为重要的三个经济发展核心区 域绝不是一件令人乐观的事情,而开展印刷外贸加工 所得,与当地政府投入巨资消除其所造成的环境危害 相比,更是得不偿失。 2. 迄今为止,我国一直沿用 1997 年 3 月 8 日颁 布的印刷业管理条例对印刷外贸加工业务进行管 理。承接境外出版物印制的印刷企业,持有相关著作 权的合法证明文件,经各省、自治区、直

16、辖市人民政 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就可以开机印刷。对于印制出 版物的硬性要求就是必须全部出境, 不得在境内销售。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本地 区的印刷企业承接境外印刷业务, 特意开辟绿色通道, 简化承接境外印刷品的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有些地 方政府甚至允许一边开机、一边送审,将此前办理任 务批准书、准印证简化为只办理准印证。在一个产业 发展初期采取的相对宽松的政策,是合理的而且是必 要的。但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压力已经十分 巨大的时代背景下,适当收紧在中国本土开展低水平 印刷加工业务的口子,尤其是通过相关立法限制一些环境污染大、技术含量低的来华印刷业务,以此推动 中国印刷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加快“绿色印刷”的发 展步伐,尤其是推动一些有实力的中国印刷企业走出 去到海外开店设厂,从政策、制度层面整体推动中国 出版产业链整体走出去,已经迫在眉睫。 3. 在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连续三年中国印刷 业的百强榜单中,榜底企业收入分别为 2.46 亿元、2.53 亿元、2.74 亿元人民币2,而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