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改引向深水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9435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8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课改引向深水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课改引向深水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课改引向深水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改笔记12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周 刊推 动 第 三 代 课 改2014 年 6 月 18 日第87期 主编:褚清源电话:010-82296737 编辑:黄浩电话:010-82296843 实习编辑:夏祥程电话:010-82296727 投稿信箱: 美编:梁颖宁电话:010-82296743 孙东电话:010-82296730 投稿信箱: 共建单位: 山东即墨28中 江苏赣榆华杰双语学校 湖南长沙金海教育集团 河南商丘兴华学校 北京昌平长陵学校 广东德成中英文学校五月底, 首届 北京国际儿童阅读 论坛在清华大学附 属小学举行。 美国 著 名 儿 童 文 学 学 者、 儿童阅读教育 专家、 加州

2、圣地亚 哥州立大学英语文学系荣誉教授阿里达 应邀参加论坛,并作了题为“小学想象力 培养的重要性”的深度报告。 论坛结束后, 笔者有幸与阿里达做了短时间的交流,很 有收获。 阿里达在报告中引用作家尼尔盖曼 的话:“清醒吧我们需要幻想。 ”的确, 我们常常在昏睡中, 我们的昏睡让孩子的 想象力也处在昏睡中,甚至处在昏迷中,以 致孩子的想象力逐渐萎缩、退化。 我对阿里 达说:想象力是儿童发展的“第三种力量”。 第一种是身体的力量,使孩子健壮起来;第 二种是知识的力量,使孩子成熟起来;第三 种就是想象力, 正是想象力让孩子走得更远。 阿里达表示认同,可她补充说:想象力 不只是一种力量, 还是人的大脑神

3、经中枢 区域的一个空间, 这空间很小, 却又很巨 大。 显然,她是从生理学的视角去定义的。 不过,她说的有道理,只把想象力当作一种 力量是不够的。 把想象力当作一个空间,可 以开启创造之门,生成智慧,所以,它很小, 又很巨大。 同时, 阿里达是在启发我们研 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只从教育学, 也不能只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还应从脑 科学的角度进行科学开发, 让这一空间活 动起来, 使得整个大脑神经区域都活动起 来,如此,想象力就会被唤醒,就会活跃起 来。 看来,情感的力量与想象力是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 接着我和阿里达谈到了作文教学,在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个提法:想象要合 理。不少特级教师

4、都在强调这一点。我是不 以为然的:什么叫想象要合理? 合理的标准 是什么? 今天是不合理的,未来它却可能是 合理的, 而且不合理的往往成了现实;相 反,所谓的想象合理,往往抑制了、伤害了 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阿里达笑着说,当 然。 从她听我叙述时的摇头和笑声中,我明 白,她认为“想象要合理”是多么荒谬、多么 可笑。 为什么国外儿童的想象力这么丰富、 奇特? “想象要合理”像一条绳索把儿童“捆 绑”起来,在所谓的“规范”、“合理”中,想象 力消退了。 当然,我也知道,作文教学中,有的学 生想象如天马行空;同时,写作文还有一 个表达是否准确的问题,否则,作文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 于是,我想到,

5、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尽管很现实,但我们又应超 越现实。 它首先是个价值判断问题,即只 要这样的想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尤其是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情感丰 富的,我们就应理解、包容,就应鼓励、保 护。 因此, 对学生想象的价值判断中,饱 含着情感。 能不能做这样的调整,将“想 象要合理”,修改为“想象要合情”。 “合情 合理”这一词语的排序十分有道理,即许 多事情首先不是合理的问题,而是一个合 情的问题。 合理, 强调的是事情的科学 性,而合情,强调的是事情的情感性。 对 小学生而言,情感性要重于科学性;缺失 情感性,很有可能让科学性缺失。 作文教 学中的所谓合情,就是合乎儿童想象的情 感

6、需要, 合乎儿童自由自在的想象特点, 合乎人类创造、 发展的共同愿望。 所以, 要用 “合情” 来引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合理”应当在“合情”之后逐步解决。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想象:从合理到合情成尚荣36通往幸福的 “ 护照”孩子们, 你们长大了, 毕业 了。 这几天为你们每个人签写了 毕业证,还想再写一段话,算作毕 业寄语, 也算作学校签发的“ 护 照”。 我深信,持有这份 “ 护照”,可 以前往幸福。 “ 护照”的内容,浓缩了学校 1927 年颁定的“ 十大训育标准” 的精华,希望能导引你们的生命。 一是健康地生活。这是训育标 准第一位的要求,也是你们人生幸 福的第一等大事。

7、英国人洛克说: “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 是对于人世之幸福的一种简短而 充分的描述。”孩子们,希望你们始 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健康伴 随终身、幸福伴随终身。 二是高尚地生活。 要谨记训 育标准第 2 至第 6 条的道德训 诫:守诚,为公,明义,乐群,知礼。 荀子有言,修身远祸;古罗马哲学 家塞涅卡也说, 真正的幸福建立 在美德之上。 孩子们,我们这个民 族的道德水准再也不可以下滑 了,否则,我们都将面临生存与幸 福的危机。 请记住周国平先生的 话: “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 身上的神性的事。 ”做一个善良、 诚信、宽容、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守住道德底线, 以高贵的精神赢 得幸

8、福。 三是智慧地生活。“ 教育的全 部目的就是使人拥有活跃的智 慧”,而动脑与动手,是开启智慧之 门的钥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 早年给我校的题词写道, “ 双手万 能,力求实用”。不必说今后工作与 事业中的创造,即使生活中的每一 处幸福细节, 也需要动手来实现。 你们每一间教室的后面都有一间 “ 班级书屋”, 从此走出去的学子, 应该成为终身阅读者,以阅读作为 基本的生活方式,用阅读获取的智 慧保持优雅的品位。 四是激情地生活。 应该用 “ 活 泼愉快”来定义你们的幸福信条、 人生态度。 生命中永远需要歌声, “ 我们的审美情感使我们对价值 具有生动的理解”;生命中永远需 要激情,否则生活会

9、失去动力,幸 福会被风干,一切将变得烦琐、空 洞; 生命中永远需要梦想, “ 在我 看来, 谁若每天不给自己一点做 梦的机会, 那颗引领他工作与生 活的明星就会暗淡下来”;生命中 永远需要乐观, 坚信诗人费朗罗 的歌唱, “ 每一个明天, 会比今天 走得更远、更长”! (作者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 学校长唐江澎)把课改引向深水区学校改革不是推倒重来的“否定式”改革,也不 是刻意去改变什么,而是继往开来的持续变革。 课堂是学校变革的发源地, 是反映学校和师生 状况的一面镜子。 学校要深入研究“两本”教材:一是有形的教材, 即课本,一是无形的教材,即学生。王金良拉高课堂的坐标一直以来,知识本位、应试本

10、位和分 数本位的课堂教学盛行不衰。 新课改理念 在实践中也一度被扭曲变形,课堂上“满 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虚 假自主、虚假合作、虚假探究时有发生。 学 生的主体地位很难真正在课堂上体现。 基 于这种背景,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前沿 教育理论,更新观念,站在道德自觉的高 度和育人的立场来审视课堂教学, 依照 “道德”的视角分析、矫正当前课堂教学中 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现 象与问题,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进 一步推向深入。 在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和教育行为进 行全面审视、持续反思、深入总结和科学 矫正的基础上, 我们要求各年级段制定 详细的“道德课堂”研究 计

11、划 ,采 取 小 课 题研究的方式,全方 位开展 “道 德 课 堂 ” 研究,实现教师人人有课题,学科教师和 学生全员参与行动的研究路线, 不留空 白班级。 课堂是学校变革的发源地,是反映学 校和师生状况的一面镜子。 每一位教师 都在课堂上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构 建着一种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 “文化适应” 和自然成长。 课堂中面临的 问题实质上就是生态的问题, 可以说,构 建和谐的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 高境界。 教师教会不如学生学会,教师会教不 如学生会学,学生“好”才是真正的“好”。 为了使这一观念实实在在地转化成教学 生产力,使传统课堂的“地 心 说 ”成 为 新 课堂的

12、“日心说”(学生是 太阳),学 校 要 求教师必须变过去的研究教法为现在的 研究学法,变过去的修正型教学为现在的 指导型教学,变过去主要精力投入批改作 业为现在主要精力投入备课。 同时也引 导学生变过去的听课为主的学习方式为 现在的自主学习的学习形式,变过去学习 知识以作业练习为主为现在的提前预习 和独立思考为主, 变过去教师上课忙,学 生下课忙,为现在教师下课忙,学生上课 忙,变过去“教师讲我听 ”的 课 堂 为 现 在 “我做教师看” 的课堂。 实践出真知,如 今,我们的课堂教学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生 机:学生动脑了,开口了,动手了,教学效 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也明显提升。 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

13、行为,使课堂教 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我们在原有 “六 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丰富和 发展,构建了今天的“双 六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其内容为思想内涵:教学内容生 活化, 生活内容问题化, 问题内容学习 化,学习内容教学化,教学 内 容 思 想 化 , 思想内容实践化。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揭示目标、自学交流、释 疑 训 练 、归 纳 总 结、拓展延伸。 在这六个环节中,前两个 是教学辅助环节, 后四个为教学中心环 节。 其中,自学交流环节,“自学”是核心, “交流”是关键;释疑训练环节,“释疑”是 核心,“训练”是关键;归纳总结环节,“归 纳”是核心,“总结”是 关键;拓

14、展延伸环节,“拓展”是核心,“延伸”是关键。 思想 内涵和教学环节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教 学质量明显提高:课堂容量增大,如思维 量、 信息量、 训练量等。 课堂气氛活跃, “兵 教 兵 ”、“兵 练 兵 ”、“兵 带 兵 ”、“兵 强 兵”、“兵教官”、“官教兵”。 同时学生的思 维力、生成力、表达力也明显提高。研究“两本”教材学校要深入研究“两本”教材:一是有 形的教材,即课本,一是无形的教材,即学 生。 提倡教师要把两本教材“研”厚、“研” 深、“研”精,更要“研”得丰富多彩。 学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 以课标解读 为突破口, 组织全校教师在学好新课改精 神的基础上, 按年级段分学科组开展

15、课标 解读工作。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顺利完 成了初中各年级段各学科的解读任务,并 合力编写了各学科导学讲义,使教学工 作实现了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 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我们在抓好课标解读的同时,也没有 放松对日常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 学校 各备课组一周一会,集中精力研究本周教 学出现的问题和下一周即将遇到的问题; 各教研组两周一会,集中精力研究本学科 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应对策 略;教导处一月一会,总结全校一个月以 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下一 时段的工作方向。 我们知道:集体备课是 教研的最佳模式,为此,在备课中我们强 调了“三个突出”:一是

16、突出研究氛围。 每 次集体备课活动都有主题, 不但研究教, 还要研究学,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 织课堂教学。 二是突出备课质量。 在教师 个人独立钻研教材、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 上, 确定中心发言人, 开展集体交流,做 到“一人主备、集体交流、个人复备、资源 共享”,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我们通过 集体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 思、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 ,人 人 上 好 研 讨课、上好观摩课。 三是突出创新。 强调 集体备课课时统一、 内容统一、 方法统 一、 作业统一。 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效果, 我们推行了领导分包教研组制度,每个领 导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学科,分包相应的教 研组,组织开展备课活动,并及时给予指 导,确保实效。 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是: 轻负担,高 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我们的课堂要求是 “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 能让学 生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 就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就让 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就让 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