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主编刘晓兵责任编辑王梅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4456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行主编刘晓兵责任编辑王梅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执行主编刘晓兵责任编辑王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行主编刘晓兵责任编辑王梅(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 姓 博 报百 姓 故 事百 姓 故 事百 姓 故 事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百姓纪事6执行主编: 刘晓兵责任编辑: 王梅电子邮箱: 新闻热线: 04758219221家 有 儿 女家 有 儿 女家 有 儿 女“岁末年初之际, 受北京知青 “情系草原” 艺术团团长王少华之邀, 我 从通辽赶回扎旗。参加了艺术团的演出并指挥我为艺术团写的合唱 我 眷恋的大

2、草原 。同行的还有通辽电视台王静华编导和摄像师张瑞琦。 刚一下车, 我就融入了艺术团参加排练, 二位记者采访、 拍摄忙个不 停。紧接着我们随艺术团下乡镇演出, 走访看望乡亲们。一路下来十分 劳累, 但心灵的洗礼、 人生之感悟, 将终生受益。这也许是我为此文命名 为 “心灵” 的缘故吧! 第二天凌晨五点, 我们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 哈尔吉草原, 陪同小号手张迎健为他的蒙古族阿爸上坟。 张迎健的蒙古族 “阿爸” 呼鲁都喜, 是哈尔吉草原知名的牧马人。在 张迎健放马的日子里, 老人有一口好吃的都要叫上他的 “北京儿子” ; 每 遇到暴风雨, 老人都扔下自己的马群, 来到张迎健身边,

3、 生怕他的 “北京 儿子” 出什么差错。呼鲁都喜 “阿爸” 手把手地教会了张迎健套马、 圈马、 驯马、 牧马和防狼一整套技艺。伴随着张迎健当兵返城, 一晃30多年过 去了, 张迎健与老人失去了联系。2008年通过知青们多方面查找才联系 到呼鲁都喜老人的家人。这年8月份张迎健回哈尔吉草原时, 呼鲁都喜 阿爸已永远地离开了他日夜想念的 “北京儿子” 。 坟前, 张迎健双膝跪地说:“阿爸, 我来看您了! ” 两行热泪从这个行 伍出身的男人脸上成串滴落。张迎健又来到呼鲁都喜老人的次子坟前 说:“二哥, 当年你是最疼我的, 给我的帮助最多, 我想你啊” 在场的 人热泪盈眶, 无不动容。 刘黎是当年北京知

4、青中年龄最小的, 来扎鲁特旗工农公社工农大队 (现在的鲁北镇工农村) 时她才14岁。年龄小, 身体又瘦, 干农活当庄稼 把式, 对她来说比登天还难。刘黎急过, 哭过。这些都被村里的严桂琴、 刘凤花两位姐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俩走近刘黎, 竭尽全力地照顾刘 黎, 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刘黎。不管谁家做好吃的都有刘黎的份儿, 下地干活两人一前一后把刘黎夹在中间, 你一把我一锄地带着刘黎干。 渐渐地刘黎的脸上笑容多了起来, 干活也成了一把好手。草原人的真诚 与宽厚给这位初涉人生的北京小姑娘以家人的温暖, 天生活泼的刘黎唱 歌跳舞, 像个小燕子一样把欢乐送给了草原人。 来到工农村, 当年的老大队长史玉

5、琢笑呵呵地说:“刘黎, 你还得给 我们唱歌跳舞啊!” 刘黎爽快地答应说:“行!” 严桂琴大姐说:“刘黎, 等你 们回咱村演出时, 姐杀猪给你摆几桌。 ” 刘黎高兴地说:“好的! ” 一个小时 短短的见面, 全村上下几百号人围着刘黎, 围着北京知青。人们脸上是 喜悦, 是留恋, 是真情, 是厚意。 在艺术团里有一位默默无闻的笛子手, 他就是孙大姐夫徐海清。大 姐夫是上海人, 但人长的高大魁梧, 典型的草原汉子形象。七十年代初, 与孙大姐结成伉俪。从此再也没有动过回上海的念头。他对我说:“老 弟, 全国各地都有知青, 但哪儿的知青也没有像扎旗知青这样年年回草 原, 事事想着草原, 时刻关注着草原,

6、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你是文 化人, 你做个深层次的研究这是为什么? ” 我说:“为什么?是因为北京知青在最困难的时候, 在人生世界观形 成的年段, 扎鲁特草原上的人们敞开了宽厚的胸怀, 接纳了这群孩子, 给 予了他们比亲生儿女还要多的呵护。因为这些孩子, 是北京毛主席身边 来的孩子! ” 我告诉大姐夫这个问题深层次是“心灵与真情” , 扎鲁特草 原上的父老乡亲用善良美好心灵哺育了北京知青, 北京知青用羔羊跪乳 的真情感动了草原。 晚八时许, 十分疲劳的我们正准备冲个澡休息。王少华团长打来电 话说:“文彦, 王春艳、 马瑞远来了。 ” 是吗?我翻身下床, 急匆匆地赶到了 老知青住的宾馆。走

7、进下榻的房间, 只见二十几位 “爷爷奶奶” 围着一个 七八岁的小男孩嘘寒问暖, 逗着孩子玩。房间里洋溢着孩子欢快的笑声 和爷爷奶奶们高兴的笑声, 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 事情是这样的, 2000年鲁北镇鸽子山村王春艳两岁的儿子马瑞远突 然发病, 几经周折来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经确诊孩子得的是脑瘤, 一周 内不手术, 孩子将有生命危险。孩子的病确诊了, 仿佛有救了, 但四万元 的手术费却难住了孩子母亲。王春艳和在场所有的亲人从家来时只带来八千元, 一路上花销, 眼下只剩下三千多元。一筹莫展的母亲王春艳 留下了绝望的泪水。突然姥姥说:“找北京知青吧! ” 一句话搅活了屋内 沉闷的空气。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8、, 王春艳拨通了北京知青 “情系草原” 艺 术团团长王少华、 列车长腾嵚的电话。接通电话后, 从听筒那边传来的 声音是,“别着急, 救孩子要紧, 钱我们想办法! ” 这声音振奋了王春艳, 孩 子有救了! 天坛医院外科病房热闹了起来, 一些年过半百的北京知青来往于二 楼病房。你一百我两千的把钱交到母亲王春艳的手中, 短短四天时间四 万元手术费凑齐了。第五天小马瑞远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获得了极 大的成功, 小马瑞远得救了!母亲王春艳说:“我孩子的生命是北京知青 给的, 从这些叔叔大爷身上我学到了感恩, 懂得了良心。我没什么本事, 在我今后的人生中不论我做什么工作, 都要做到诚实守信。用我的人格 回

9、报那些爱我们的北京知青和这个美好的社会! ” 北京知青下榻的宾馆房间内欢声笑语。北京知青爷爷奶奶们把糖 果、 糕点、 一个劲儿地往小马瑞远的兜里装, 孩子一会儿摸摸这个爷爷的 相机, 一会儿在这个奶奶的怀里坐一会儿。望着家人一样的浓情, 一幅 美丽的草原亲情画呈现在我的眼前。 人生有很多巧遇。“情系草原” 艺术团团长夫人禹传梅, 人称小梅姐, 是个干活不拿工资的大忙人。为了艺术团, 也为了丈夫团长王少华, 她 默默无闻地忙里忙外。操持着艺术团的后勤保障、 场地安排、 服装道具 等事宜。同时, 她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人。当我在蒙古包宴请大家, 酒 过三巡时梅姐说:“我为大家唱首歌吧!这首歌在我心中

10、是一支永远的 歌。 ” “萨日朗花开向阳红, 科尔沁连着北京城” 这首 科尔沁连着北 京城 把大家带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大家情不 自禁地同唱起来。 巧了,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科尔沁草原著名老艺术家张世荣, 恰巧跟 我一道来扎鲁特看望老朋友!我告知梅姐后, 她高兴地说:“我一定要见 见张老师。 ” 第二天, 词作家与歌唱者愉快地见面了。张老师详述了创作 灵感和过程, 梅姐也倾诉了心中对这首歌的情结。经过核对, 梅姐把歌 词只记错了一个字。张老师深情地说:“四十多年了, 只记错一个字, 可 见你对草原的爱恋之深! ” 梅姐说:“尽管我老了, 但我还要为草原歌唱, 让我们携手

11、为美丽草原做点事吧! ” 人生是有偶像的, 我孩提时代的偶像是北京知青王国林。当时他是 扎旗篮球队的7号, 昵称 “眼镜7号” 。他球技超人, 在后卫的位置上, 似 蛟龙, 像猛虎, 有他在场, 扎旗队几乎不输球。更令人佩服的是, 他排球、 长跑他样样拿得出手, 在全哲盟声名显赫。当时, 我胆怯地与他搭话。 他谦逊的笑容, 和蔼的话语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通过和他的接触, 我 学到了做事认真、 学习刻苦、 永远争先的理念。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清 瘦的 “眼镜7号” 现在的体重已经超过了100公斤。人老了, 发胖了, 但他 的童心未泯。他每次回到扎旗, 人们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看到他大 碗地喝酒

12、。我说:“王大哥, 年龄大了, 少喝点吧! ” 他笑着说:“草原情不 让我少喝呀! ” 在艺术团里王国林不是什么重要角色, 但他却乐此不疲地 参与着。每次回来, 他都要制作一幅条幅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次他带回 来的条幅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扎鲁特草原是故乡” 。 几天的重逢, 延续了我的知青情结; 几天的相聚, 我更理解了这些北 京知青的心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扎鲁特草原永远是他们的家, 马背 是摇篮, 马镫是起点。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 张迎健年年回草原为阿爸上坟是知恩, 刘黎逢年过节给两位姐姐邮 礼物是感恩, 王国林捐资助学是谢恩, 大姐夫徐海清支持孙大姐参加艺 术团并

13、担起了艺术团笛子手是想恩, 梅姐四十年不忘心中的歌是记恩, 王少华、 腾嵚日夜为艺术团操劳是懂恩, 所有的北京知青关注草原、 帮助 草原是报恩。 人生在世, 哪个不懂情谊, 哪个不知爱恋?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 片净土, 都有一份思念和挂牵。让我心灵中的那片净土, 永远保持纯洁 和高尚吧!“长安在劫, 火焚帝阙, 十五天火, 焰红宵夜” 。话说东方朔御花园为 汉武帝折梅花, 巧遇宫女元宵欲寻短见投井自尽, 东方朔略施巧计让宫 女元宵的夙愿如愿以偿元宵节见了双亲和妹妹欣喜若狂刚听 完元宵节传奇故事, 稍不留神, 翻个小跟头, 二月二又要如期而至, 心里 就多了些许希冀, 真有点美滋滋的。 我们老家

14、那个村子原名叫喇嘛虎哒, 后来改名叫平安, 一直延续至 今。它和辽宁省毗邻, 可以说是 “狗叫惊两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 鸡鸣响三县”(科左后旗、 康平县、 彰武县) 。虽然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 内蒙古, 但生活习性和辽、 吉、 黑三省的老百姓几乎差不多。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老家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二月二, 龙抬头, 煮 龙蛋, 烀猪头” 据说二月初二, 那是个龙抬头的日子。民间传说, 每 逢农历二月初二, 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 雨水会 逐渐增多起来。所谓 “龙抬头” 指的是经过冬眠, 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 话说 “二月二, 龙抬头, 蝎子、 蜈蚣都露头

15、。 ” 在我们老家, 每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有个 “煮龙 蛋, 烀猪头” 的习惯, 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小的时候, 是没有冰箱的, 年猪 都用冰冻在仓房的大缸里。二月初二一大早, 父亲就开始拾掇猪头。他 把猪头从仓房冰冻的大缸里抠出来, 然后拿到里屋放到火盆边慢慢融化 开, 接着用清水冲洗, 用杀猪刀刮去耳朵、 眼睛、 鼻子、 嘴巴上的氄毛, 实 在刮不净的地方, 就在灶坑旁边的火烧烤, 直到氄毛烧烤干净为止。为 了去掉油腻子味儿, 把猪头用冷水泡很长一段时间, 然后用清水反复清 洗, 清洗干净了, 再用板斧劈开猪头, 放在大铁锅里, 锅底下架上木头火, 开始烀猪头。等烀烂了,

16、用菜刀切成薄片, 码在盘子里, 捣点蒜泥, 蘸着 吃就可以了。那时, 有个说法: 小孩不能吃猪蹄, 否则脚走路歪斜; 不可 吃猪脑子, 否则脑筋不灵; 不可吃猪尾巴, 否则走路后惊。我们都将信将 疑。猪头肉不像后丘肉、 五花肉和排骨肉那样口感好, 有点发粘, 软鼓囊 囊的, 我从来不吃它, 到现在也一直坚守着。 二月二, 主食当然就是黏豆包了。这一天, 母亲从仓房的草囤子里 把冻了一冬天的黏豆包取出来, 然后放在锅帘子上馏透, 同时用一个白饭碗, 里边放上红糖、 猪油加热化开, 准备用黏豆包来蘸红糖猪油吃。这 时吃的黏豆包不叫吃黏豆包, 而叫 “吃龙蛋 “了。 小时候, 只知道, 二月二, 龙抬头, 煮龙蛋, 烀猪头。可其文化之内涵 也掰扯不清楚, 只简单的认为, 这一天, 吃点黏豆包蘸红糖猪油, 吃点猪 头肉蘸蒜泥解解馋而已, 并没有考虑那么深邃。后来上了大学, 书读得 多了, 肚子里自然就有了点墨水, 才明白了其中的真谛, 也就是说, 二月 二这一天在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 是因为人们相信 “龙威大发” , 就会风 调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