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企培真题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4163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11月企培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0年11月企培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0年11月企培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0年11月企培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0年11月企培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11月企培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11月企培真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年 11 月月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理论知识(26125 题,共题,共 100 道题,满分为道题,满分为 100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685 题,每题题,每题 1 分,共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讲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讲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26、 ( )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A)态度 (B)法律 (C)道德 (D)规则 27、道德的性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与

2、一定的( )相适应。(A)社会科学发展 (B)社会经济基础 (C)社会科学技术 (D)工业化进程 28、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 (A)崇尚科学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9、 ()第一次将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并首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 (A) 劳动法 (B) 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C) 职业教育法 (D) 就业促进法 30、2006 年 4 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办【2006】15 号)文件中强调,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 ) ,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

3、养制度。(A)市场是主导,行业、企业是主体(B)政府是主导,行业、企业是主体(C)市场是主导,政府是主体(D)行业,企业是主导,高校是主体 31、 ( )是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凭证。(A)技术水平(B)职业能力(C)工作能力(D)职业资格证书 32、 ( )是通过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运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科学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A)劳动力市场(B)经济规律(C)供求变化机制(D)就业预警机制 33、 ()是指由于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使一部分产业消失或缩减,导致从事这一产业的人失去工作。 (A)结构性失业(B)季节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摩擦性失业 34、 ()就

4、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A)知识经济(B)农业经济(C)计划经济(D)市场经济 35、教育的基本特性是永恒性、历史性和( ) 。(A)经济性(B)统一性(C)相对独立性(D)排他性 36、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培训活动。(A)专业培训(B)素质教育培训(C)技能培训(D)岗位培训37、 ( )是对新生劳动力和转岗再就业人员的岗前培训。 (A)岗位培训 (B)学徒培训(C)再就业培训(D)就业前培训 38、 ( )是从经济学角度来指导和进行人的管理工作,是通过招聘、选拔、培养等管理形式来对组

5、织内外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用(A)岗位培训 (B)人力资源管理(C)企业质量管理 (D)人员素质测评 39、职业培训师按照职业岗位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所进行的培养和训练,旨在把一般的人培养成具有一定政治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的合格劳动者,以适应()的一种活动。 (A)劳动者生活的需要 (B)职业岗位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需要 40、 (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其成员进行的培养、训练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成员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 (A)团队作用(B)团队精神(C)团队利益 (D)团队建设 41、 ( )是

6、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它是人际交往的天敌。 (A)偏见心理(B)猜疑心理(C)嫉妒心理(D)自私心理 42、 ( )将生活工作的同类事情提升为典型性、游戏化的活动,让受训者在这种精心营造的活动中,在趣味盎然的“玩”中,在潜移默化当中,灵魂深处受到冲击和洗礼,将获得的体验迁移到工作中,行为得到改变。 (A)拓展训练(B)讨论法(C)系统讲授法 (D)案例分析法 43、 ( )强调的是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A)职业教育(B)职业能力(C)职业品质 (D)学习型组织 44、岗位描述工作的( )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和调查的结果,综合提出岗位职务

7、描述和岗位规范意见,并据此制定岗位描述的相关技术性文件。 (A)准备 (B)完成(C)分析(D)调查 45、由于( )必须涉及到有关工作的实际信息,在设计时应考虑从事岗位工作的经验因素、教育因素、个人特质因素,以及岗位责任等。 (A)岗位规范 (B)岗位名称 (C)工作环境要求 (D)培训标准 46、岗位分析报告的( )即按照岗位分析问卷的格式如实填写,按照问卷原有的格式形成报告。(A)实录法(B)模拟法(C)体验法 (D)再加工法 47、 ( )的目的,从培训的角度看,就是更好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A)岗位职务分析(B)岗位责任(C)岗位规范(D)岗位规范书 48、测评的目的是为了

8、选拔出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而()是一个人是否胜任工作的最基本条件。 (A)个人风格 (B)能力 (C)动力 (D)行为49、 ( )是霍兰德根据其人职匹配理论,编制而成的测验。(A)人格因素测验 (B)16PF 测验 (C)能力因素测验 (D)人职匹配测验 50、 ( )是对经过试验选拔出来的性能优良的题目加以适当的编排,组合成完整的测验。 (A)测验的设计 (B)测验的合成 (C)测验的试测 (D)测验的分析 51、 ( )指变量只存在两种变化情况。 (A)联系变量(B)间断变量(C)综合变量(D)二分变量 52、 ( ) ,包括信息搜集、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开发方案的

9、论证审定等一整套环节。 (A)培训项目开发(B)课程的选择(C)教材的确定(D)项目的考核 53、 ( )是培训的具体操作运作过程,是将项目开发成果落实在实处的执行力的体现。 (A)培训目的 (B)培训项目实施(C)培训需求 (D)培训评估 54、 ( )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措施、步骤、约束条件。 (A)组织 (B)控制 (C)计划 (D)制度 55、在培训课程目标的要素中, ( )是指学员达到课程目标所需的设备、材料、操作手册等物质保障。 (A)标准 (B)教学策略(C)条件 (D)教育评价 56、 ( )是将课程内容分为依次衔接的三段;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考核。 (A)授课计划(B

10、)小分段(C)备课计划 (D)大分段 57、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一般由()和大纲本文两部分组成。 (A)说明部分(B)项目计划(C)培训计划 (D)需求分析 58、培训教材的组织开发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员、经费、相关保障条件等各个方面。因此,要遵守()原则。 (A)灵活性(B)统筹计划(C)先导性 (D)组织性 59、设计开发以听觉为主要传输信息形式的教材,主要有录音教材、( ) 。(A)广播教材 (B)书本教材(C)图片教材 (D)纸质教材 60、培训教材的系统性体现在教材内容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注意( )的相互联系。 (A)技巧上(B)方法上(C)理论与技能 (D)内容间 61、 ( )

11、既有内部各项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又是综合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A)课程设计(B)教学大纲要求(C)教材设计(D)教学系统设计 62、 ( )应针对企业培训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各种企业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A)企业培训教学活动 (B)企业培训课程设计 (C)企业培训项目开发 (D)企业培训需求预测 63、 ( )是一堂课的起始和对教学内容的引入,就像序幕或序曲一样,具有启动、提醒、吸引、导向、鼓励及说明主题,明确任务的功能。 (A)授课计划(B)结束语(C)课程计划 (D)导语 64、企业培训( )是指保证和满足企业培训教学实施需要

12、的各类工具、材料和技术手段。 (A)软要素(B)教学经费(C)教学设备(D)教学预算 65、 ()的任务是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并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和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和编写教学方案。(A)教学 (B)上课(C)授课 (D)备课 66、编写教案的类型一般有三种:文字表达法、表格法和( ) 。(A)演练法 (B)卡片提示法(C)提问法(D)角色扮演法 67、 ( )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员独立工作的能力。 (A)巩固新课(B)布置课后练习(C)讲授新课(D)组织教学 68、培训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价包括( )方面的内容。 (A)书面测试和书面报告 (B)业务日志和面谈

13、(C)实际操作和上司审查 (D)效果测定和业务评价 69、 ( )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一种应用软件。(A)计算机多媒体教材 (B)案例法教材(C)角色扮演法教材 (D)讲授法教材 70、一般来说,软件系统开发应该包括:技术技能、团队合作和( )三个因素。(A)计划落实 (B)项目选择(C)方法过程(D)人员要求 71、建设( )是共享优质资源、降低培训成本的重要手段。 (A)学习环境(B)专题课件(C)系列课件(D)远程教育网络 72、 ( )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A)激光技术(B)

14、扫描技术(C)打印技术 (D)虚拟现实技术 73、网上答疑讨论是以( )或开辟分类讨论区的形式,实现学员与培训者、学员与学员之间网上答疑讨论功能。 (A)电子邮件(B)多媒体教材(C)考试评测 (D)作业管理 74、广义的( )泛指所有远距离培训,既包括正规培训,也包括非正规培训。 (A)企业培训(B)学校教育(C)远程培训 (D)社会教育 75、 ( )是回答为什么要评估、谁来评估、在什么时候评估这一问题的。 (A)评估目的(B)评估标准(C)评估形式(D)培训评估的考核 76、 ( )是对培训质量、培训工作要求的具体规定,是衡量整个培训工作的尺度。 (A)培训评估的计划 (B)培训评估的标

15、准 (C)培训评估的实施 (D)培训评估的考核 77、 ( )是从开展职业培训活动的基础和条件这一角度提出的评估指标。 (A)效益指标 (B)素质指标(C)效能指标(D)职责指标78、培训评估的一般步骤分为预评估和( C ) 。下 P393 (A)初级评估(B)终极评估(C)再评估 (D)自我评估 79、 ( )是指通过对调查所得的原始数据归类、制表、绘图等工作,使原始数据以简单、直观、形象的形式,初步反应出分布的面貌和特征。 (A)评估数据的整理 (B)评估数据的分析 (C)评估数据的收集 (D)评估数据的分配 80、通过分析( ) ,体现培训师对培训对象是否定位准确、培训内容是否界定清楚。 (A)培训项目(B)培训需求文件(C)培训计划(D)培训课程体系 81、培训的五大控制过程是细化分解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组织和实施培训、评价培训效果和( ) 。 (A)培训用(B)培训监视(C)培训总结反馈(D)培训可行性分析 82、 ( )包括为培训师服务、为学员服务、处理突发事件、创建学习环境。 (A)培训监控(B)培训环境(C)培训服务 (D)培训控制 83、 ( )是在培训质量方针指导下制定的培训质量管理文件。 (A)培训质量管理方案 (B)培训模式 (C)培训技巧 (D)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