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3740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师范班)(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20122013 学年度(学年度(2 2)学期师范班)学期师范班心理学心理学课程复习提纲课程复习提纲考试题型: 单选题(20 分) 、填空题(20 分) 、 简答题(30 分) 、论述题(30 分) 。第一章第一章1概念: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个体心理:(选择) 1、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共性) 2)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3)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 2)个性心理现象: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气质(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等)性

2、格(谦虚、勤奋、乐群、勇敢等)2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诞生1)历史渊源: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让内笛卡尔的唯理论、英国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主义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2)1879 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五)教育性原则 (六)伦理性原则5、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1、研究一般的心理现象: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生理心理学4)认知心理学5

3、)人格心理学 6)心理测量学2、研究不同领域的心理现象:1)教育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工业心理学4)临床心理学5)咨询心理学6)法律心理学7)消费心理学8)环境心理学 9) 广告心理学3、研究不同主体的心理现象:1)发展心理学2)教师心理学3)变态心理学第二章第二章1、神经元的主要部分神经元的主要部分树突、胞体、轴突第三章第三章1概念: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与集中。 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

4、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 程。 思维: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 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2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语词加以标志的知觉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也

5、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3)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有意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4教学活动中注意规律的应用。教学活动中注意规律的应用。 (一)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 1.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2.讲究教学方法,引起有益的无意注意 3.考虑学生的主观状态 (二)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 1.明确学习目的 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4.合理组织活动 (

6、三)有意后注意规律的运用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2,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使有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5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情境的因素 (1)问题表征的方式 (2)无关信息的干扰 2) 个人的因素 动机状态 定势作用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 认知结构 酝酿效应 专家与新手 个性 6 遗忘曲线遗忘曲线 1) 遗忘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 2) 到一定时间,遗忘停留在一定水平上不再发展。3) 要及时复习7.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简答、论述,结合案例)(简答、论述,结合案例) 1) 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2) 充分利

7、用无意记忆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 合理安排记忆材料 5) 适当运用记忆术(PQ4R 、谐音、缩略词) 第四章第四章1概念: 学习:学习: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 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具有稳定 性和独特性。(塞伦)2 各种学习理论与其提出者。各种学习理论与其提出者。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布鲁

8、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 3)加涅的信息加工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知识观 2) 学生观 3) 教师观(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观点: 两种行为 :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学习 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 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系。 强化起到维持与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的后果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点: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 a)个体并不是都要通过操作性程序才能形成行为,个体完全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 为而学到新的

9、行为反应。 b)强化也不是增强了行为出现的频率,而是为个体提供了信息或诱因,使他认识到 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观点: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形成、重 组和使用,而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反应习惯。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地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生成。 (2)发现法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 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强调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 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通过同化将当前知识与原有

10、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的、 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有意学习的条件: (1)外部条件:学习内容具有潜在意义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 (2)内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3.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目的是要揭示教学过程,使教学中的每项工作都适合于学生的 内部加工过程。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实质 学习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 学习是积极主动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学习条件 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如过去经验、背景知识、心智活动水平等),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

11、主动性、积极性和内部动机。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是由个体在自己经验背景的基础 上建构起来的。 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1、 知识观 (1)知识的意义: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不是 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知识的应用:强调知识的应用的情境性。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 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 学生观 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

12、去形成新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 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是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以学生为中心 3. 教师观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 习等方式学习。 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在: a. 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动机 b.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知 识的意义 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并将其引向意义建构。3、五种典型的认知风格。、五种典型的认知风格。 (提出)(提出) (一)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威特金) 反映了个体在认知过

13、程中倾向性的差异 独立型偏爱自然科学,依存型偏爱社会科学(二)沉思型冲动型(卡根) 反映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与准确性(三)齐平化型尖锐化型(豪迈斯、加德纳) 描述在将信息“吸收”到个人记忆时表现出的差异 齐平化风格(年幼)个体倾向于将相似的记忆内容混淆;尖锐化型(年长) 则夸大细小差异,从而能精确回忆。(四)整体型序列型(帕斯克) 反映了个体在知觉功能上的差异,与个性有重叠 整体考察、高层次相关; 考察较少资料、低序列相关(五)聚合型发散型(吉尔福特)第五章第五章1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过程和各个环节,预先规划和安排,以期达 到教学目标的

14、系统性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 学组织、模式和方法以及媒体的选择)进行设计。 】2讲授法和发现法的概念和步骤,各自的优缺点?讲授法和发现法的概念和步骤,各自的优缺点?1)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步骤(技巧):(1)提供先行组织者 (2)提供信息加工时间 (3)提供总结 优点:经济实用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导致学 生机械、被动、 “填鸭式”的学习等2)发现法: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 现知识,理解和掌握概念原理的教学方

15、法。步骤: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围绕问题,向学生提供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材料和事实3、协助和引导学生对有关资料或事实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 地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途径。4、协助和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假设,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优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 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缺点:耗时太多,会减缓教学进度。不易被教师真正掌握,一些学科不一定适合。3、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护和提高。、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护和提高。 (简答、论述)(简答、论述) (一) 教师威信的形成(由自然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的过程) 1

16、、 良好的道德品质; 2、 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 3、 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 4、 第一印象; 5、 良好的师生交往.(二)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1、 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2、 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 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不断提高的业务水平 4、 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第六章第六章1. 智力三元理论。智力三元理论。 (简述)(简述) 提出:斯腾伯格提,认为智力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智力的组成: 1、 成分智力 :个体智力活动所必需的内在心理机制。 构成:元成分智力活动的高级管理成分,对其他成分进行计划、评价和控 制(其核心作用) 操作成分执行元成分的指令 知识获得成分 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2、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