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玉溪市易门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二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3485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玉溪市易门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4年玉溪市易门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玉溪市易门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玉溪市易门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以上内容来自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四、鉴赏题(26 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却提不出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 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 ”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 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

2、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 ”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 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秾华: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倾向?(2 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 分) 1

3、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 分) 离 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五、案例分析题(12 分)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 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 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

4、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 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 ,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 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 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17 (论语)十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较早接触的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师 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的 看法。(6 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

5、炜 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以上内容来自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扯八扯的课” ,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 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 “亲其师”才能“信其 道” 。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中国孔

6、子”网站;孔子博物院;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 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 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向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 中都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六、技能应用题(14 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1)如果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两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 分) (2)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