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2369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解读 第一学段(第一学段(1 12 2 年级)年级)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前 言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

2、题。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

3、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课程基本理念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2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

4、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

5、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

7、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设计思路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

8、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

9、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识字与写字一、识字与写字 4(一)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何生字旁边配插图?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走进生活场景,营造识字氛围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店、学校,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家门上的

10、对联,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电视广告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广告、牌匾、标语、学校墙上的标语、宣传栏、墙报等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看看它。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多问问爸妈、老师、同学,这样,学生识字的机会就增多了。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也是识字的好方法。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认识姓氏的题型,鼓励学生问问父母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也是给学生创造识字的机会。另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如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以巩固识字,多认字,积累词汇、语言,同时培养阅读的习惯。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或氛围,就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11、,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创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 1时,围绕“寻找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展开教学,让学生看看春天里的风、雨,春天盛开的花,听听春天小动物们的叫声,看看、听听、说说、读读、认认,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记字过程,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没有疲劳,只有快乐与思考,识字活动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调动无意注意,巧设识字环节低年级孩子自控力较差,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而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它的产生依赖于外界刺激物的变化,同时依赖于学生主体的兴趣、需要。因此,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无意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

12、特点。比如说小学生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在讲故事时,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太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在组织学生看课外书时,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怎样一个词语,看到后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这种看5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字词,而且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在兴趣盎然中再学习。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当堂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活动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比如,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

13、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有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情趣盎然,易学易记,同时又落实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创造教育的教学,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在此原则下,容许各种有助于实现创造教育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它能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思维的兴趣,而这种动机和兴趣则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主要的内在

14、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学小语一册“日、月、水、火、木、山、石、土、田、人”这几个字时,我先演示了书上的插图,为学生识字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如书上画了一个太阳,看一看太阳的形状,用手在书上画一画,慢慢学生就会发现和书上的甲骨文“日”字很像,这时我再告诉学生,我们国家的很多汉字都是象形文字,看到这个汉字就如同看到了这个事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创造了汉字,为了方便记忆,就把字画得像这个事物本身,而当

15、时没有纸,他们就把它刻在龟背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大多都是象形文字。今天我们所学的几个字就是象形字。请你们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找一找画面和字的联系。经我这么一介绍,学生对我们祖国的文字发展有了最初步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6在后面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边用手画一画,便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在学生掌握了汉字的读音、笔画之后,我再让学生用这个字组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正是学生从字理这个角度学会的汉字,因此在做组词、造句的时候,他们大都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识字教学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学汉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让

16、学生会用。在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做组词、造句的练习,有时我还会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这个字,在他旁边还有什么字,你认识吗?教一教我们好吗?看似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却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后面的课堂上,许多学生愿意当一把小老师,走到讲台上教大家识字,由此学生的识字量也大大地加大了。以趣激情学汉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创造教育的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按创造教育的思想和原则改革教材。这首先要求教学论做出改变,它应当把研究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使自己成为一门关于学生的学习组织和学习控制的学科。新课程理念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