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72021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君山银针茶艺表演解说词帝子萧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在八百里浩渺的洞庭湖中,荡漾着一颗绿色的翡翠,远望如横黛,近观似青螺 ,这里生态条件独特,冬春多雾,夏秋多云,72 座山峰,横卧在浩渺的烟波之 中,满山茂林翠竹,郁郁葱葱;遍地奇花异草 君山银针茶艺共分为二十一道程序: 一、 恭请上座 请各位茶友上座,耐心等待,静心欣赏。 二、 芙蓉出水 茶叶是至纯至洁之物,君山银针乃茶之珍品,茶艺小姐冲泡君山银针前先要用 清澈透明的泉水清洗双手,请看茶艺小姐的纤纤玉指,犹如芙蓉出水。 三、 生火煮泉 茶是灵魂之饮,水是生命之源,茶中有道,水中也有道

2、,宜茶之水“五诀”为:“ 清、活、轻、甘、洌”。冲泡君山银针水温和水质都是有讲究的,今天所烹之水 是来自我们君山岛的泉水。 四、 银针出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银针需在每年的清明前后 5 天左右,采摘单一茶芽,经 8 道工序,历时 72 小时精制而成,每公斤君山银针大概需要 5 万个左右的茶芽。 五、 银盘献瑞 看茶如观景,鉴茶如赏玉,各位茶友请欣赏:我们君山银针芽头壮实,紧结挺 直,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 六、 湘妃洒泪 斑竹一枝千滴泪。 “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久去未归,其爱妃娥皇、女英寻夫至洞庭

3、山,得 知帝驾崩于九嶷山,悲痛欲绝,攀竹哭泣,泪染竹杆,逐成斑竹,不久,二妃 忧郁成疾,不治身亡,葬于洞庭山上,由此,洞庭山改名为“君山”。一代伟人 毛泽东在七律.九嶷山一诗中写到,“斑竹一枝千滴泪”。这是对二妃忠贞爱 情的赞颂。 七、 金玉满堂 茶艺小姐将 4 至 5 克君山银针投入每个水晶玻璃杯中,金黄闪亮的茶芽徐徐降 落杯底,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观,恰似洞庭湖中君山小岛的 72 座山峰,也寓意 着各位茶友家庭幸福,生活甜美,金玉满堂。 八、 气蒸云梦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我们借助唐代诗人孟浩然这首诗来描述冲水,茶艺小姐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方法 将水冲至七分满。请

4、看玻璃杯上方的浓浓热气,象不象气蒸云梦?而杯中翻腾的沸水恰似洞庭湖水,惊涛拍岸,正是烟波震撼岳阳城。 九、 风平浪静 当沸水冲入杯中后,用玻璃片将杯盖住,保持水温,有利于银针竖立。 十、 雾锁洞庭 银针冲泡后,呈现八景奇观,因逐时变幻,需耐心等待,静心欣赏。正是杯中 看茶舞,八景呈奇观。请看:杯中的热气形成一团云雾,好象君山岛上长年云 雾缭绕。 十一、 雀舌含珠 茶芽含有空气,吸水产生气泡,微微张开的茶芽,形似雀鸟之舌。 十二、 列队迎宾 茶芽整齐排列,悬浮水面,表示欢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茶友的到来。 十三、 仙女下凡 茶芽吸水,缓缓降落,恰似天女散花,又似天降伞兵。 十四、 三起三落

5、茶芽沉入杯底,瞬间变化,忽升忽降,“三起三落”,能起落的芽头为数并不多 ,一个芽头落而复起三次,更属罕见,正是 “未饮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见奇葩”。 十五、 春笋出土 这是银针最有观赏价值的一道景观,也是最后考验的一个阶段,茶芽竖立杯底 ,如雨后春笋。 十六、 林海涛声 茶芽竖立杯底,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轻摇茶杯,茶芽 摆动,“林海涛声”,隐约可闻。 十七、 白鹤飞天 移去杯盖,一股蒸气从杯中升起,犹如一群白鹤升上天空。 十八、 敬奉佳茗 请茶艺小姐将茶敬献给茶友。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 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是“国家

6、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 公司生产的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 年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 荣获金奖,1972 年成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纽约招待各国使节的首选 茶叶,1988 年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获金奖,2006 年 5 月又成为俄罗斯总 统普金首选的中国茶叶;我们君山银针多次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获金奖,以 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而被誉为金镶玉。 十九、 玉液凝香 鼻品君山银针,沉积厚重的茶文化书香,有联为证: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 “藤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二十、 三啜甘露 口品茶之甘甜,回味茶汤“先苦后甜”的滋味,回想茶芽“三起三落”的现象,回韵 景观“上下浮动”的奥理,领悟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 二十一、 尽杯谢茶 心随白鹤上青天。 “君山茶叶贡毛尖,配以洞庭白鹤泉, 入口醇香神作意,杯中白鹤上青天。” 醉翁之意不在酒,品茶之韵不在茶,茶中有道,品茶悟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