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71923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n结的温度测量系统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1一一. .设计原理与总体方案设计原理与总体方案1.11.1 二极管(二极管(PNPN 结)特性结)特性晶体二极管为一个由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形成的 p-n 结,在其界面 处两侧形互相抑消作用使载流子的扩散电流增加引起了正向电流,并且和 电压成指数关系。 理想 PN 结的正向电流 IF 和正向压降 VF 存在如 下关系:IF= Is*exp【- e*Vf/(k*T)】式中,-e 为 电子电量;k 为玻耳兹曼 常数;T 为绝对温度;Is 为 反向饱和电流,与 PN 结材 料的禁带宽度及温度有关.在 此基础上得出 PN 结的正 向电压 Vf 与热力学温度 T 之

2、间的关系,从而证明 半导体 PN 结在某个温度 范围内是性能优良的温度 传感器。 温度对二极管的性能 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反向电流 将呈指数规律增加,如硅二极管温度每增加 8,反向电流将约增加一倍;锗 二极管温度每增加 12,反向电流大约增加一倍。另外,温度升高时,二极管 的正向压降将减小,每增加 1,正向压降 VD 大约减小 2 mV,即具有负的温度 系数。这些可以从下图所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上看出。 据资料介绍:在恒流模式下,If=If0,1n=If/If0=0,有:S=(Vg0-Vf0)/T0- (kB/q)*(1+1nT/T0).因 1nT/T0 是 T 的缓变函数, S 的模

3、随着 T 增加而上升,但 在不宽的温度范围内,S 近似常数。1.21.2 主要电路方案分析主要电路方案分析为保证整个温度测量范围内 PN 结的正向电流恒定,PN 结的正向偏置采用 恒流源驱动。采用三极管的特性和特殊电路,让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始终在 100uA 左右。 采用电桥连接方式使放大器放大传感器变化电压的差值。电桥通过两个电 阻和二极管并联构成,从而向放大器正负两端输入电压。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 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电桥电路参数。 PN 结的结电压变化是一个微弱信号,结电压在温度每变化 1 度时大约变化 2mv 左右,所以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被后续电路处理。采用三运放高共模抑制 比放大电路,放大

4、电桥两端的差模信号。设计中可采用三个独立的运放来构成 放大电路,也可采用仪用放大器 AD620,根据电路实际情况来设置。 (AD620 的 电源提供范围为正负 2.3V 到正负 18V,低功耗,精确度高) 。 采用一阶无源 RC 低通滤波器,截至频率为 50HZ。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曲线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2采用 8 位的 AD 转换元件 AD0809,这样可以使用其 8 位数据线与 CPU 进行 并口通信。因为 AD0809 对于本设计来说,精度已经达到,所以未用采用 SPI 通 信的 12 位 AD7841 等多位的 AD 转换器件。 采用单片机 STC89C52(32 个 IO

5、口,8KB 的 Flash 等) 。而未用本身带有 10 位 AD 的 ARM 处理器,因为其对本设计而言会有很多硬件资源剩余,而且不熟悉 其操作更会增加程序设计难度。所以综合考虑,对本设计而言,一般单片机的 性价比更高。 采用液晶 LCD1602,可设置 8 位数据端口,2 行显示,5*7 点阵等。1.31.3 DS18B20DS18B20 介绍介绍DS18B20 为一款单总线测温器件,它具有线路简单,体积小的特点。由于 DS18B20 采用的是 1Wire 总线协议方式,即在一根数据线实现数据的双向传 输,而对 STC89C51 单片机来说,硬件上并不支持单总线协议,因此,必须采用 软件的

6、方法来模拟单总线的协议时序来完成对 DS18B20 芯片的访问。 DS18B20 有严格的通信协议来保证各位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该协议定义了几种 信号的时序:初始化时序、读时序、写时序。所有时序都是将主机作为主设备, 单总线器件作为从设备。而每一次命令和数据的传输都是从主机主动启动写时 序开始,如果要求单总线器件回送数据,在进行写命令后,主机需启动读时序 完成数据接收。数据和命令的传输都是低位在先。 1.41.4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设计整体思路:当通过 PN 结(以后用二极管表示)的电流恒定后,二极管 两端的电压变化就主要与其感受的环境温度有关,所以以此来研究二极管的电 压和温度特性。通过

7、电桥设置,将温度选择一个基准,即电压随温度变化的基 准,当温度变化时,电压就会相对基准有个差值。将差值信号放大,滤波,输 入单片机处理和采用温度传感器 18B20 标定温度值,得到一个 AD 值和温度对应 的表,然后用二极管测温度,得到 AD 值采用查表非线性处理得到温度值,结果 和 18B20 测温结果对比显示在液晶上。 非线性处理方法原理:将非线性的图形取一些采样点,通过这些采样点相 邻之间直线相连就近似得到该曲线。我们的实验目的之一就是得到二极管电压- 温度特性曲线。 二极管测温原理:由文献资料我们已知了 PN 结的温度电压变化特性是指数 关系。现假设我们测得 N 个温度值(可用 18b

8、20 测得)y1,y2,yn 以及 的对应的 AD 采样值 x1,x2,xn。在 N 值足够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相 邻两点是线性的关系,因此,具体某测量点对应的温度值可用以下方法获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未知值 x 那两个 x 值的中间,然后根据我们已知坐标 (x0,y0)与(x1,y1),要得到x0,x1区间内某一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3位置 x 在直线上的值。根据图中所示,我们得到 假设方程两边的值为 ,那么这个值就是插值系数从 x0 到 x 的距离与从 x0 到 x1距离的比值。由于 x 值已知,所以可以从公式得到 的值。二二.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2.12.1 电源部分电源部分沈阳理

9、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42.22.2 电桥和放大部分电桥和放大部分接线图:56 7411U1:BLM324R1 10kR2 10kR310kR410kR510kR610k+5v+5V+5VINT050%RV5 10k121314411U1:DLM32432 1411U1:ALM324C1 0.1ufR730k24%RV410k+5vQ3 NPNQ4NPNR8 3kD2 DIODER9 40kR10 20kC2 0.1uFC3 470u为保证整个温度测量范围内二极管的正向电流恒定,其正向偏置采用恒流 源驱动。当三极管 Q1 正常工作时,其 Ube=0.7V,通过三极管集电极端的电流 I=(VDD-

10、0.7v)/R1,只要 VDD 和 R1 恒定,I 就一定。那么由 Q1 和 Q2 两个三极 管参数几乎一样,镜像得到通过二极管 D1 的电流值就为 I,那么就一定了。 通过 R3 和 R4 在 R4 两端产生一个恒定基准电压(比如 15 度时 VDD 减去二 极管的电压值) ,从而当温度变化时,电桥两端就会有一电压差。 采用 LM324 自己搭建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 所测电路输出值与输入值的关系,在差值为 0.1V 到 0.50V 范围内,输出放大 5 倍,在差值为 0.6V 以上就有一些非线性关系。根据电路设计方案,当差值大于 0.90V 以上时 U 值不随 U0

11、-U1 变化而变化,U 最大值为 3.23V。能够满足设计要 求。从理论上说,我们将 0 到 100对应放大后的值为 0.5V 到 3V,那么所有值 都在其线性区域内,由资料介绍二极管的温度特性分析,每变化 1就会使差 值增加 1mv,那么最多变化 200mv,这样三运放放大倍数为 12.5 倍。由差模增益: 调节硬件电路得到。 3211U1-U0dRVRRUK电路输出值与输入值的关系如下图: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52.32.3 ADAD 采样及显示部分采样及显示部分XTAL218XTAL119ALE30EA31PSEN29RST9P0.0/AD039P0.1/AD138P0.2/AD23

12、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T21P1.1/T2EX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10P3.1/TXD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AT89C52X112MHzC1 22pFC2 22pFC320uFR11k+5V+5

13、V+5V2 3 4 5 6 7 8 91RP110K+5VD714D613D512D411D310D29D18D07E6RW5RS4VSS1VDD2VEE3LCDLM016LAD0 AD1 AD2 AD3 AD4 AD5 AD6 AD7AD7 AD6 AD5 AD4 AD3 AD2 AD1 AD0+5VALESTARTOEALE START OEEOCEOCOUT121ADD B24ADD A25ADD C23VREF(+)12VREF(-)16IN31IN42IN53IN64IN75START6OUT58EOC7OE9CLOCK10OUT220OUT714OUT615OUT817OUT418

14、OUT319IN228IN127IN026ALE22U2ADC0808AD_CLK16.0DQ2VCC3GND1U3DS18B2018B2018b20AD_CLKAD_INRV11k由于采用 8 位的 ADC0809,其参考电压为 3v, 理论上输入的电压为 0.875v 到 3v(对应温度为 15100),根据转换原理可得到 AD 转换值 x=(255*Vin) /3,通过比较取整。三三.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3.13.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18B2018B20 标定温度标定温度当 DS18B20 在完成一个读时序过程,至少需要 60us 才能完成。写 0 时序和 写 1 时序的要求不同,

15、当要写 0 时序时,单总线要被拉低至少 60us,保证 DS18B20 能够在 15us 到 45us 之间能够正确地采样 IO 总线上的“0”电平,当 要写 1 时序时,单总线被拉低之后,在 15us 之内就得释放单总线。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63.23.2 流程图及程序代码流程图及程序代码开 始初始化液晶显示欢迎画面取 12 次 AD 采样值进行软件滤波处理显示 1N4007 测出的温度值初始化 18b20读取 18b20 测出的温度值显示 18b20 测出的温度结 束温度程序流程图进行线性插值处理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7开 始初始化液晶显示欢迎画面启动 AD 转换读取 AD 的值

16、是否已进行 12 次 AD 转换对 12 次 AD 采样值进行冒泡法排序去掉最大最小值取 10 次采样值的平均值显示 AD 采样值初始化 18b20读取 18b20 测出的温度值显示 18b20 测出的温度结 束否是标定温度程序流程图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8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LCD1602.h“ sbit AL=P23; sbit START=P24; sbit EOC=P26; sbit OUTE=P25; sbit AD_CLK=P27; sbit DQ =P30; /定义通信端口 unsigned char TempBuffer10; / unsigned char ADBuffer10;/存显示的字符 /*T0 中断服务程序 */ void t0(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AD_CLK=AD_CLK; void IntToT(unsigned int t, unsi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