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669212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摘要:工程量的计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核心环节,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成本的确定。建筑工程中工程量的计 算繁琐、工程量大,合理快速的计算工程量是造价编制人员的首要任务。工程量计算过程的优化是一个在不断的总结 分析中寻找规律、充分利用有效数据的过程,本文以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独立基础、条形基 础、筏板基础的施工过程分析,研究工程量计算过程中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工程量计算过程进行优化。 关键词:混凝土基础;工程量;优化分析 Abstract: The caculation of engineering quantities is compl

2、ex link,which determines the cost of engineeting. The caculation of engineering amou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complicated, and the qualities are large, reasonable and rapid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quantitie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ost compilers. The optimization o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i

3、ts a process of looking for regulation and making full use of effective data. This text based o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 the work progress of th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strip foundation and mat foundation, studying the logic relationship of the datas in the process of caculation of cons

4、truction, optimizing the process of caculating the qualities of constuction.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Quantity;Optimization1 绪论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造价的核心环节,随着各类造价软件的市场化,使很多的造价人员开始机械 的依靠软件,很少去分析工程造价的实质内涵,详细分析工程量的计算似乎要成为一种传说。在这 种情况下,对于刚刚起步投入建筑行业的造价人员来说,从最基本的算量开始研究非常有必要。 本文以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基础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独立基础、

5、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的典型构 件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基础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不同构件间的依附、寄生、扣减等关系,在充 分利用数据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工程量的计算过程进行优化分析。并研究不同基础间类似构件的相 似性,根据相似关系,将总结的内容进行推广,举一反三。 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及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分别采用参数分析法、单元分析法、综合比较法对 进行分析。2 钢筋混凝土基础计算参数分析2.1 混凝土计算相关参数分析2.1.1 “T” 、 “L”型交接分析 基础与基础的连接有 “T”型交接和“L”型交接,外墙与外墙永远为“L”型交接,外墙与内 墙永远为“T”型交接,内墙与内墙都有两种交接方式, “T”

6、型和“L”型。交接方式如图 21 所示。图 21 “T” 、 “L”型交接示意图 2.1.2 条形混凝土基础搭接长度分析 条形基础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 22 所示,搭接如图 23 所示。2L基L搭L搭h3 h2 h1(Bb)/2 b (Bb)/2 B bV1V2V3V3L搭h3h2图 22 基础搭接平面图 图 23 基础搭接体积示意图根据体积公式可得出: 6223bBhhbLV搭搭(21)当 h3=0 时,即为无梁式条形基础时: 62 2bBhLV搭搭(22)2.2 钢筋计算相关参数分析2.2.1 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分析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保护结构主筋,保护层的厚度是受力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

7、面的距 离,基础数据参照平法 09G901-3。 2.2.2 钢筋锚固长度分析 钢筋的锚固长度有直锚和弯锚之分,当钢筋可以直锚时,大多采用直锚,直锚状态下的锚固长 度为一个锚固长度,具体数据参照平法 09G901。 2.2.3 钢筋搭接长度分析 纵向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如表 2-1 所示,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如图 24 所示。表 2-1 纵向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修正系数表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501001.21.41.61.3ll1.3ll1.3ll ll(同一连接区段)图 24 同一连接区段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示意图注:当钢筋直径相同时,图示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50%钢筋

8、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1.3ll(ll为搭接长度)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 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2.2.4 钢筋弯钩与弯折分析3钢筋弯钩与弯折的具体情况长度如表 2-2 所示。表 2-2 钢筋弯钩与弯折分析表钢筋种类弯钩度数钢筋量度差弯钩或弯折长度1803.25d6.25d1351.9d4.9d受力钢筋901.2d箍筋或拉筋1351.9dmax(10d,75mm)3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3.1 双柱无梁独立基础计算过程优化分析925925925 92542005009006180900910500 1560500 910DJJ01 ,300/250

9、B:X:16150;Y:142 00 T:1018100/ 10200300013007070500500 1500327012501250JL01(1B) 600800 10100(4) B:425;425 G414120DJJ02,300 B:X:16150; Y:14200图 31 双柱无梁独立基础平面图 图 32 双柱有梁独立基础平面图双柱无梁独立基础平面图如图 31 所示。 底部钢筋 外侧受力钢筋长度=构件尺寸2保护层厚度 内侧受力钢筋长度=(构件尺寸2保护层厚度)0.9受力钢筋根数= 12 钢筋间距起步位置钢筋分部范围CeilX 方向( 16):外侧:,根数:;mbLx4 . 34

10、 . 022 . 422 . 4外2外xN内侧:;mbLx06. 39 . 04 . 022 . 49 . 022 . 4)()(内根数:;402115. 02075. 018. 6 CeilNx内。mNLNLLxxxxx2 .129内内外外4Y 方向( 14):外侧:, 根数:;mbLy38. 54 . 0218. 6218. 6外2外yN内侧:;mbLy842. 49 . 04 . 0218. 69 . 0218. 6)()(内根数:;20212 . 0 2075. 02 . 4 CeilNy内。mNLNLLyyyyy6 .107内内外外 顶部钢筋:受力钢筋(10 18)柱截面内锚固钢筋:

11、;mlaLa532. 2018. 02725 . 006. 225 . 0内 柱截面外锚固钢筋:;mlaLa032. 3018. 027206. 22外 结合平法 03G101-6 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可知,;6内N4外N 。mNLNLL32.271外外内内 分布筋( 10200)单根分部钢筋长度:;mL105. 02纵筋布筋范围根数:;1412 . 0 5 . 006. 212 . 0 5 . 0CeilaCeilN分部钢筋总长:。mNLL142 钢筋汇总计算10:; 14:; 16:; 18:。mL142mL32.271mLy6 .107mLx2 .129钢筋重量计算: =+ 。03.

12、 100617. 02dLw以内10w以内20w3. 2 双柱有梁、四柱双梁独立基础计算过程优化分析双柱有梁独立、四柱双梁独立基础分别如图32、图 33所示,与双柱无梁独立基础相比,基础梁底无需再设 分布筋,分布筋从梁侧开始设置,起步位置取75mm 且S/2(S 为钢筋的正常间距) 。基础梁的配筋与条形基础基 础梁的配筋相同。四柱双梁独立基础在双梁的之间的底板顶部钢筋和马凳筋的布置情况与双柱无梁独立基础略有不同。DJJ03,300 B:X: 16150;Y: 14200 T:18100/ 1020013007420500327018505001560568050050015601560JL02

13、(1B) 600800 10100(4) B:425;425 G416图 33 四柱双梁独立基础平面图4 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4.1 条形基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过程优化分析54.1.1 计算过程优化分析 实例选取模拟工程二,如图 41、图 42 所示,该基础为坡面条形基础,属于无梁式条形基础。22 4003 6003 0002 0002 6002 5003 3002 0003 4003 6004 2003 4003 4004 2003 600 22 40010 40010 4004 8002 0003 6003 6002 0004 800120 120 120 120120 12090

14、0 9001 250 1 2501100 1100120 120550 550650 650120 120120 120800 800GZ1GZ2 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DQL1GZ2120500图 41 模拟工程二基础平面布置图图 42 模拟工程二基础断面图 (1) 断面积优化计算 垫层断面积:,混凝土基础断面积:。1 . 0)2(cBSD21)(2/1hbBhBSJ(2) 外墙基础长度优化计算 外墙基础与外墙基础之间为“L”型交接,按照轴

15、线计算。 (3) 内墙基础长度优化计算表 4-1 内墙基础长度计算过程分析表内墙 基础计算过程(角标序号为各段基础计算顺序)基础 长度(m)基础间 T 接关系 5JL(3.60.9)+(5.40.9) +(3.60.55) 14810.25基础 5T 接基础 1 (2 次) 基础 5T 接基础 6 (1 次)6垫层 5T 接垫层 1 (2 次) 垫层 5T 接垫层 6 (1 次) 1JL(20.9) +(2.50.9) +(5.6-0.550.55) +(5.60.550.55) 231011+(3.60.55) +(3.60.55) 131517.6基础 1T 接基础 1 (2 次) 基础 1T 接基础 6 (4 次) 基础 1T 接基础 4 (2 次)续表 4-1 内墙 基础计算过程(角标序号为各段基础计算顺序)基础 长度(m)基础间 T 接关系 4JL6.85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