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60240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 2 月,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已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九大目标任务之一。智慧城市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将带来巨大的新的服务市场和发展空间,并给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很多变化,对政府运行、社会建设和管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一、“互联互动”等新技术成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新机遇1.互联互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延续和深化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以一种周期性、周而复始的规律在下降和增长。从软件、硬件和通信发展的规律看,计算机模式每隔 15 年发生一次变革,被

2、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 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 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 1995 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按此说法,2010 年正是云计算、物联网的天下。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是能够把 IT 资源、数据、应用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管理起来,通过互联网提供统一的服务;互联网与手机、计算机、闭路电视、镜头、芯片、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组成的物联网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使社会基础设施变得更“智慧”。从上图分析,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总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支撑,不断向新一阶段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上的再一次飞跃。目前,虽然全世界尚未出现关于智慧城市的统一定义,但紧紧依托互联网,

3、及时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利用信息的共同规律越来越明显,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互联互动”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还赋予了人与物的和谐、节能与减排的追求、能源高效利用和信息无障碍愿景等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展现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部分成果和探索轨迹。2.“互联互动”是城市建设的支撑和升华在各国各地相继制定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诸多政府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从世界范围看,百万人口级的城市数量已达 450 个,城市的发展与管理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挑战。从全国范围看,2010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49.68%,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近125

4、 个。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四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自觉而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于是,蕴含城市管理更快捷更聪明内涵的“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全世界约有 200 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主要集中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印度、德国、英国、韩国、荷兰、阿联酋等地。中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聚焦地,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沈阳、宁波等都把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二、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切入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和渗透,另一方面体现出信息化从最初追求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到追求智能化、泛在

5、化,进一步追求为人性化、智慧化。分析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和效果,笔者认为在以下五个方面切入最容易见成效,且易获得持续发展:1.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即着力建设高效优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并带动各类智能化设施、智慧化项目的建设与应用。比如 2010 年美国公布了未来 10 年高速宽带发展计划,目标是让现在的宽带网速度提高 25 倍,让一亿美国家庭用户的互联网传输平均速度从目前的4M/S 提高到 100M/S,从而催生更多的智能化项目应用与发展。武汉目前已有 100 万户电信宽带用户和 100 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到实现光纤入户

6、、百兆接入,带宽和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高速宽带建设可迅速提升武汉信息化竞争力,加快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2.智能化的专项工程。比如“智慧政务”的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云数据中心、“智慧城管”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云平台、“智能交通”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医疗的市卫生信息化“139 工程”等专项工程,由于工程目标明确、技术攻关容易发力,便于“个个击破”,从而奠定智慧城市的基础项目。日本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在横滨、丰田、京都、北九州四个城市试点,主要实施智能能源管理、智能家庭、智能电网等专项工程。以智能电网为例,它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次自主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

7、业的两大战场,它们与智能电网是“铁三角”,需要协同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将更有利于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煤耗、减少排放、清洁环境,并且具有强大的自愈功能,将很好地解决武汉目前送电网损、峰谷矛盾等突出问题,可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带来减少停电损失、改善电能质量、节约供电成本、节约土地资源等社会效益。3.工作生活的创新应用。比如,通过建设交通导航平台,可与道路显示屏、车载导航仪、手机等终端实现联网。驾驶员在驾车途中只要在手机上输入目标地址,就能得到智能化的行进路线提示,对道路施工造成的封路、交通管制等临时信息,也能做出及时提示和处置建议,功能远比脱网导航仪强得多,甚至还可提供“P+R”乘车站点和停车场空位信

8、息。又如,建设智能家居设施,使居民通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等三网融合,在家中搭建“智能化应用终端”,在智能化应用中枢的支持下,实现电脑可视、电视联网,实现电器远程控制,实现电子抄表,实现账单一键支付;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家庭可视、可感等监视设备,实现智能防盗、智能警报火、气、水等;还可与医疗监测设备联网,进行健康状态同步观测、远程诊疗等操作。4.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牵引效应。着力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过程,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智慧城市需要以物联网为基石,以云计算为利器,在优先发展物联网、推动云计算之际,不仅可以丰富应用,带动相关技术攻关和相关标准统一,还有助于形成物体数据采集、传输、汇

9、总、分析、处置等规则;不仅有助于将各类资源从单元利用走向综合利用,还有助于消除行业壁垒和利益垄断,使整体经济社会加快消除信息、技术、利益的“孤岛”与“壁垒”,更加物尽其用、更加协调融合、更加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发挥物联网和云计划的牵引作用,有利于建成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创新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转型升级。借助汽车、钢铁、石化等重点工业企业在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重点推广面向生物医药、汽车仿真、装备制造、模具生产等领域的信息资源云计算服务示范应用,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交叉融合。三、

10、发展思路正确才能“事半功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皆有规律,智慧城市的建设指导工作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思维更新,争取事半功倍,无疑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而如何争取“事半功倍”、避免“事倍功半”则成为领导者、组织者必然考虑的问题。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或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三个强化、三个把握”:1.强化“需求导向”理念,把握发展方向。分析以往信息化项目成效可发现,项目成功率与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据斯坦迪什国际集团对全球 3 万个应用软件项目调查统计,完全成功的项目约 1/3,失败的项目近 1/4,其余 1/2 左右的项目存在不同缺陷。近年来,信息化项目成功率在持续上升,但不少信

11、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较短。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较广,为人们的想象打开了广阔空间,但因涉及因素较多,发展目标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凡是应用需求明确且迫切的项目,成功率很高,而有的项目潜在需求多,但缺乏紧迫性,同时现状梳理不够,则往往成为失败的案例。通俗地说,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雪中送炭”的项目认识比较一致,易协调、易成功,“锦上添花”的项目需求空、指向多、易生变、易失败。因此,我们强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首先要强化“需求导向”的工作理念。2.强化“绩效提升”理念,把握工作创新点。智慧城市需要创新,创新必然充满活力,但创新带来的效益却是千差万别,有的效益非常

12、显著、有的一般,有的可能是负效益,关键是看创新的形式和内涵。创新首先要注重“绩效提升”的内涵,以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该工程规划建有一条干线、两条联络线、三条支干线、十一条支线、两条专线,管道总长 7179 公里,管线跨越 14 个省,途中设有 26 座压气站、60 座分输站、280 座线路截断阀室,供气范围覆盖华东、华北、华中广大地区。如此庞大的工程,全公司员工才3000 人,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全线实现组织扁平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形成了四大气区联网供气格局,这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功的创新案例。3.强化“把握规律”理念,把握发展阶段性。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就是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更新、应用环境优化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每个发展阶段也有其存在条件、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信息化推进具有阶段性,智慧城市建设也同样具有阶段性。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 2010 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跃升两位超越多年排名第一的美国而夺冠,这与其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紧密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