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22244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 宁伟 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学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学会 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欲。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 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 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并培养科学精神。这 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传统的教学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单纯的记忆记住的概念,不利于内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

2、生物科学素养、倡 导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重视探究活动,那结果只 能是学生学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结果却很少有收获。怎样才能提高探究 活动的有效性呢?只有把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 究活动来建构概念、理解概念,既培养了能力,又重视了知识的掌握,这样才 能把新课程落实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的萌发”是开篇。 绿色植物的生活史就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历程。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发 育起始阶段。与旧教材相比,就内容而言,新教材突出了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突出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新教材倡

3、导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 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 计,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抽样检测的方法。对照实验的设 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也为物理、化学课的学习 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分析 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种子的萌发有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在小 学自然课种植过辣椒。 ),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无意注意占明显 优势,本节课通过分析诗词、画图、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

4、探究方案等活动, 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发展学生的潜能。 针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 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能力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并通 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 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

5、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观点。并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种子的萌发需要时间,在一个 课时里得出实验结论显然不可能,第一课时完成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下 周的这节课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 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 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七年级学生较难以理解。在教材处理上 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理,分析设置 1、2、3、4 号瓶的理由,使学生真正理解 对照实验的

6、设计方法。实验方案分析如下: 对照组 水多对照组对照组水 (变量)无水空气 (变量)无空气温度 (变量)低温 土壤板结时里面空气很少,不可能无空气(氧气 。水里的溶解氧很少,被 种子呼吸完后,基本处于无空气状态。因此和只须设置一个。三个对照组 也只须设置一个。最终结果是设置、四种条件即可。 种子萌发的过程是在土壤中完成的,不容易观察到,比较抽象。我制作了一个 “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瓶”供课堂上学生观察。制作方法如下:取一个无色透明 大可乐瓶,把上半部分剪去不用,下半部分装上沙子,定期浇水。贴壁每天放 入一粒大豆种子,这样一星期后就可以完整地观察到大豆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7、引言:引言: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背景,让学 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一大 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 ”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那么植物的 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第一部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第一部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首先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培养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将种 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然后请学生思考并提 出:“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

8、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 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 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提出:“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 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之后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 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肥料”这个因素(因为种子本身有贮存养 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进而学生作出假设:“水、阳光、空气、 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那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 验的方法来检验。 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保证实验的条理性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并且 体现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精神,教师先指导各

9、实验小组先明确分工:组长 (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做好分工) ;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的结果,准备组间交流)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负责;实验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 其他人辅助) 。然后教师出示讨论的提纲,学生参照提纲和课本的实“验方案,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讨论提纲如下: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2.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4.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 的条件?对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 组一样?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

10、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其中“讨论 1” ,根据生活常识,学生能够作出选择:完整的、饱满的、活 的种子。 “讨论 2” ,有的学生可能根据课本上的材料回答,有的学生可能选择 其他的材料用具,只要选择恰当,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 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 “讨论 3”和“讨论 4”主要涉及到控制变量和 对照实验的问题,也是重点。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 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讨论 4”中除了课本涉及到的,学生提出的其他影响种 子萌发的条件,可以告诉学生,如有兴趣,课后可以就这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 5

11、”和“讨论 6”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有共性,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在 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并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讨论结束 后,教师主持小组间交流讨论的结果,各小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实验计划。本 实验的具体实施在课下完成,实验期间教师要提醒、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随时 抽查,适时给予评价。要求每组负责的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 出结论,以备下节课组间交流汇报。并注意记录本组操作过程中是否规范、出 现什么问题、组员是否都参与到实验中等。 第二部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实验第二部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实验教师向学生质疑:一粒种子在外界的环境条件具备时,一定能萌发吗?引 导学生结合

12、经验回答。进而让学生明确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农业生产上, 播种之前必须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之后由生物裸外小组学生演示课前做的测定 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实验要求和注意 事项。教师分发实验装置,并进行强调:抽样检测的方法及应用培养皿底部的 滤纸要保持湿润,但不要见明水,要有适宜的温度,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萌 发的种子数,连续观察 7 天发芽率的计算公式重复测定 12 次,取几次的平均 值作为测定结果。 (本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完成。 ) 第三部分:结论第三部分:结论(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及结果。虽然在 讨论提纲中已明确了实验步骤,但是

13、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对实 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会出现结论相同而过程不尽相同的 现象,因此教师应给予每个小组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不论实验成功与否,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科学创意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学生谈出设计思路。 对于不成功的小组,教师帮其分析原因,鼓励其课后重做。在学生分析的基础 上,教师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实验中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相互合作良好的 小组予以表扬,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的科学精神对于实验成功的重要性。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适宜 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教

14、师请学生思考:我们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共分了几个步骤?学 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一步设问:我们用这六个步骤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 件,可不可以用这六个步骤来探究其他条件(如光)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学 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我们可以用这六个步骤来研究任何生物的生命现 象,因为这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种子 萌发的其他因素,让学生可以选其中一个(如光)作为进一步探究课题。在学生简单讨论后,让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自行制定计划、利用课 余时间实施探究(如,可用黑布包裹作为探究“光”因素的对照组。一周后学 生会发现瓶子无论是否用黑布遮盖,瓶里的种子都会萌发

15、,并完成探究报告。 学生的探究报告既是对本节课教学情况的反馈,又可作为对学生的一个过程性 评价。然后把每位学生在整个实验探究中的表现通过自评、同学评和教师评都 记录到其成长档案袋中。(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各小组之间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现象 及计算结果,教师再通过 CAI 课件分别展示完整的、无胚的、子叶或胚乳被部 分切除的种子的萌发状况(萌发长出健壮的幼苗、未萌发、幼苗发育瘦弱) ,让 学生观察回答后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利 用所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种子的自身条件有:完整的、活的胚, 贮存时间短的,渡过了休眠期的种子。进而教师指导学生实物投影不

16、同的种子,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和说明,例如,破损的、干瘪的、发育不够完善、 贮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第四部分:种子萌发的过程第四部分:种子萌发的过程先由各小组根据实验现象描述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记录和结果,组间 进行交流。教师再进一步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动态过程 CAI 课 件,并引导学生注意: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才能促使胚的发育。 首先钻出种皮的结构是根,胚芽、胚轴、胚根分别发育成茎和叶、连接根和茎 的部分、根。菜豆种子萌发的营养从子叶中获得,种子萌发的结果是:胚发育 成新植物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种子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如农业生产上如何促进种子的提早萌发?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 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呢?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交流解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第五部分: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你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 步骤吗?你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吗?你能说出种子萌发需要那些条件吗?你 认同了设置对照实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