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8900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市第六中学枣庄市第六中学 20162016 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3 題。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杨国荣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以人观之”。宽泛而言,“以人观之”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这种“观”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理性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孟子曾指出

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涉及“亲”“民”“物”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亲”(以亲情相处)、“仁”(以仁爱之心相待)、“爱”(以珍惜、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后者也属广义上的“观”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不仅对“亲”(家庭伦理领域中的成员)、“民”(一般社会成员)要给予价值的关切,而且对广义上的“物”也应当有一种珍惜、爱护(“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实质的层面渗入了价值的内涵。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民胞物与”“万物一体”意味着将世界之中一切对象都理解为与人相关的对象,并赋予它们以相应的价值意义,这一看法的内在要求

3、是对人之外的其他对象给予应有的价值关切,其中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中国哲学不仅在实质层面涉及对自然等对象的价值关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自然中的每一个体、每一对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排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里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以上主要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体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理解和对待自然方面的价值取向。引申而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

4、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从本原的层面看,人类社会中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社会领域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彼此之间应共同存在而非相互排斥。与之相联系,这些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享有、运用自然资源上应该具有平等的权利:按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原则,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以上权利,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而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以上原则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相反,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某些阶层、某些集团、某些民族、某些国家在利用、消耗自然资源方面远远超过甚至压倒其他的阶层、

5、集团、民族和国家。这里无疑包含了人类社会中的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如果不加抑制,同样将导致生态的问题:当社会领域的某些成员、集团、民族、国家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时,天人之间的不平衡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正如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将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一样。以上事实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上不平等地运用自然资源有着难以否认的联系。可以看到,在天人关系之后,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前面所提及的看法,即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与之相应,解决生态问题也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如前所述,以人观之的“观”既涉及以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也包括从价值的视域看待世界。从逻辑上说,如

6、果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并进而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以人观之”所涉及的以上价值关切对于抑制这种偏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选自文汇报2014 年 12 月 9 日,有删改)1 1下列对下列对“以人观之以人观之”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狭义的理性认知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B涉及狭义的理性认知,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C价值的关切,以天地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但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D孟子指出的“亲亲而

7、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2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明理学家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B从人类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C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必然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这就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D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避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3 3根

8、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等对象价值关切的科学概括,即自然中的“每一个个体”不管是敌是友,都可以互不伤害共生共存。B“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引申而言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C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权利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就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D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进而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二、古代诗文阅

9、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47 7 题。题。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

10、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

11、。”追夺之。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分)A.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B.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C.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

12、/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D.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5.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分)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 ,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 户部,中国古代

13、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分)A. 黄祖舜认为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其中品行特别优秀的,还要把姓名报于朝廷。B. 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C. 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多次制止了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D. 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7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4、汉语。(10(10 分分) )(1)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5 分)(2) 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89 9 题。题。梅 雨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释】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素衣:本句诗谢脁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8 8、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

15、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5 5 分)分)9 9、结合全诗,体会尾联的思想情感。、结合全诗,体会尾联的思想情感。 (6 6 分)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分)10.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6 分)分)(1)唐诗锦瑟以锦瑟起兴,追忆华年往事的句子是 , 。(2)师说中提到,士大夫之族嘲笑“曰师曰弟子云者”的理由是 , 。(3)荀子在劝学中如是说道:“ , ”;以“金石”为喻,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乙选考题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

16、:作答时必须用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4)题。题。(25(25 分分) )烈马青鬃姜泽华“支左”那年,部队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牙口虽老,却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青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