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泥巴》教学反思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58294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捏泥巴》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捏泥巴》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捏泥巴》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捏泥巴》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捏泥巴》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捏泥巴》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捏泥巴捏泥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原来的教学内容设计我是遵循赏析探究制作评价提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我经过考虑,还是修改了教学方式,先不急着欣赏作品,而是先和孩子们做几个手部动作的“手指操” , “转一转,捏一捏。 ” “按一按,压一压,这样能做出什么形状的橡皮泥?” “扁扁的象饼一样。 ” “揉一揉呢?能做出什么形状?” “圆圆的,象小汤圆!” “好!真棒!咱们班里的同学看来一个个

2、的都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啊。 ”及时的给他们“戴高帽”也很有效果哦。 “那搓一搓呢?” “是条形!象面条一样!”同学们更得意的抢答起来。 “答得好!同学们,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手指灵巧的话,可以用刚才的几种方法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橡皮泥物品,可是,如果今天我们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做橡皮泥的话呢?比如我只能给你们用搓的方法。 ” “啊?!”全班同学立即动起了脑筋。 “怎么可能呢?都是面条一样的条形,怎么把它们粘起来啊?” “哦!我知道了!”有同学立即喊了起来“可以把它们盘起来啊!” “对哦”马上有人同意。由此,我顺利的进入到了本课的课题捏泥巴 。接下来的捏泥巴课堂基本就在孩子们的探究比赛创新制作互相赏析交流经

3、验的过程中顺利开展下来。最后,在 3 年4 班班里得到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优秀作品最多,也最出彩。我立即收藏,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用数码相机把优秀学生作品拍下来,然后把作品归还给学生。知道自己的心血作品可以拍照上传到学校的网站里,爸爸妈妈可以在网上看到,同学们高兴极了,纷纷问我“于老师,下次美术课上什么内容?要带什么工具,你写出来啊。 ”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上美术课,而且主动要求带工具,我心里也很高兴。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4、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 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 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课教学我努力做到重点明确、思路清晰。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 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真是个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表现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阅读过程中我始终以 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

5、现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 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在读中感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新课标指出就是好好地读, 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以 读为本,我设计了两读。一粗读, “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

6、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 ”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浅显,应以读代讲。可先安排自由读, 了解海底到底有没有声音?想一想该怎样读?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评读:他读的怎么样? 说明理由。还可以问一问:你为什么这样读?从书中找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轻声读,深 入体会“窃窃私语”的意思和水中听音器的作用。课文中 2、3 自然段侧重描写景色奇异,4、5、6 自然段侧重描 写物产丰富,但在教学中不要把它们截然分开。因为丰富的物产是置身在奇异的景色之中 的,它是奇异景色的一部分。而奇异景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物产。比如:有发光器官的深 水鱼在海里

7、游动,就使一片黑暗的深海中有了许多闪烁的光点,为海底增加了几分奇异; 动物发出的窃窃私语,使宁静的海底有了声音;海水、山、峡谷、森林、草地、动物和矿 产,构成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这一部分的学习,可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 流、讨论解决。 二、学以致用 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在感受课文如何把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写具体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展开想象,说说海底还会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孩子们兴趣昂然,描绘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 第 4 自然段内容很有趣,讲的是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

8、。在写法上也有特点,句与 句之间是总分的关系。教学这一自然段,在了解内容的同时,要渗透写的训练。可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列出表格或写出提纲。对没有经过这方面训 练的学生,可以提示:先找重点句,再分别列出有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小 组讨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要想找出不同,首先要弄清这一段中都介绍了 哪几种动物,他们是怎样活动,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不但对“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理解的更加深入,而且弄清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了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为选做 “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做了准备。 三、读法指导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理解的好方法。本课教学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如海底的“宁静”和“窃窃私语”的比较;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的比较;“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的比较等。这些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景色奇异的理解。最后一句可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有了这样的读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