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8126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阳市高中 2013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 1 页到第 8 页,第卷第 9 页到第 10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2第卷和第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早期的文学很多记叙奇异荒诞

2、的故事。上古神话、巫女神汉事、 楚辞、 山海经、六朝志怪小说等,它们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对上天的敬畏、对鬼神的好奇、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对灾异怪象的恐惧,这些都有着天人关系的深深烙印。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在人类对天(自然)的探索中,人们创造了盘古开天辟地、始祖感孕于天、夸父追日的神话。屈原思考人的本性与自然界事物的共同性,创造了香草美人这一圣洁的文学形象;思考天人关系,写出天问。记载鬼魅妖怪、神仙方术、佛法灵异事,则有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幽冥录等。所有这些无不是在思考人与天(自然)的关系时有所感触有所思考的产物,它一方面受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自觉

3、不自觉地宣扬人与天、人与自然的奇异关系。这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荒诞的事却被古人当作真实的情况来看待,这与先民的思维方式有关。首先,先民在思维中未将自己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其次,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一定的时间、空间往往和一定的神明相对应,而时间、空间位置等观念是无法从具体内容中抽象出来的。先民在同自然界(上天)作斗争的实践中,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认为自己的一切来自上天(自然),自然中的风吹草动会引起身心的潜移默化,自己的活动又会牵动着自然(上天)的起伏变化。这便是“天人感应观念”的精髓所在。正如文艺理论家刘

4、勰所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它蕴含着人类早期思维中的种种特点:其一,人与自然是相依相惜的关系,人在看事物的时候常常会以己观物,物我交融;其二,人对自然充满敬畏、好奇、恐惧的情感;其三,天与人的关系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征。人类早期思维中的种种特点自然深刻影响着文学的灵魂情感表达。如诗经的开篇唱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楚辞:“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古人看到两只水鸟在欢唱,会联想到男女之间的爱情;山上有木,木上有枝,这是多么自然的一件事,妾对君的喜爱

5、也是多么自然合理的一件事,山有木,木有枝的事不曾被人留意,妾对君的一片痴情也不为君所知;湘君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湘夫人,于是他马上注意到自然界中悲观性的反常现象,鸟不是栖息在树上,而是羁留在萍草丛中,渔网没有撒到水中,而是被挂在树梢;屈原见草木凋零,便忧楚王大业衰败。以上这些或用起兴、或用比喻,将人类复杂抽象的感情用外在、具体、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那种将万物和自己相关联的思维模式,在这个关联过程中,人类的情感也与万物相关联。(选自周杭的论天人感应对古代文化的影响,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天人关系在早期文学作品中体现在对上天

6、的敬畏、对鬼神的好奇、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对灾异怪象的恐惧等方面。B 天问搜神记等作品会受到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宣扬人与天、人与自然的奇异关系。C荒诞之事被古人当为真实,与先民未将自己同自然界截然分开的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最初发展阶段有关。 D “情感表达”作为文学的灵魂,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人类思维中的种种特点对情感表达的影响是深刻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在人类对天(自然)的探索中,人们创造出了“始祖感孕于天”等神话,展现出先民对客观世界中众多现象的解释。B “先民在思维中未将自己同自然界截然分开”以及“先民的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物象”

7、这两个思维特点是有关联的。C虽然“天人感应”在文学创作中是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但也有文艺理论家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阐释过这种观念。D 诗经越人歌离骚等文学作品中均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观念,但具体采用的文学艺术手法是不相同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为文学初创样式的神话深受“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B开天辟地神话中,盘古双眼化为日月、头发化作星辰等现象,体现出神话创作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C自然中的风吹草动会引起人们身心的潜移默化,以己感物,触景生情。这是“天人感应观念”的主要内容所在。D比兴的手法能把只可意会不可

8、言传的情感传达出来,让有着相似情感体验的读者产生共鸣,体现了文学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颖从之。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

9、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

10、:“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帝曰:“甚佳。 ”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B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

11、之心/此计之上也C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D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初辟”指初次授予官职,其中“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拜”等词语。B “武贲”即虎贲,是对勇士的一种称呼,常常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最勇猛精锐的兵士。C “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者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D “赦书”是皇帝用来传达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书,有着相对固

12、定的格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卢志才华出众,气量不凡。在邺城时,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卢志才华气量出众,便给予他重任。B卢志富有主见,精于用兵。在部队作战失利之时,他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关于用兵的奇谋。C卢志善于劝谏,深谋远虑。他曾劝谏司马颖,要暂避齐王的锋芒并推崇齐王,慢慢博取民心。D卢志临危不乱,忠于君王。在战乱中,卢志多次沉着冷静地带领着忠诚不渝的将士护卫皇帝。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5 分)译文: (2)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13、。 (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黄河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8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 分)答: 9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 分)答: (三)名篇名句

14、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诗经氓中劝诫女子不要同男子沉迷于爱情的句子是:“ , 。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 , 。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强调人们要为国尽忠,死后方可青史留名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分)11阅读下面的文

15、字,完成(1)(4)题。 (25 分)格桑梅格桑梅朵朵张玉兰(1)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2)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生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3)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4)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5)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 28 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6)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