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8004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宾市三中宜宾市三中 20132013 级高三上期级高三上期 1010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语语 文文本试题卷分第卷(阅渎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 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 孙子 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 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以来,已见筹算乘除

2、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可 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 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 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 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粱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 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

3、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 ,因此可 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 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 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 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殊,言不拨自动;稍久, 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 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

4、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 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 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 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 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 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 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

5、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 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3 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 “50 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 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 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 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 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

6、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1 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A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

7、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 孙子 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 “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

8、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C中国珠算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并入选大西洋月刊 “50 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D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

9、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 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 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 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 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

10、众者则毁而惩其人。 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 ,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 复有此?”特改宣教郎。耀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 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 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田法 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 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

11、明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 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 赢,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 张子卮 言 大究经传于世。(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太学,有声一时 声:声望。B更数医不效 效:见效。C犹虞其复用 虞:担忧。D田法行,受牒按境内 按:根据。5下列对画波浪线处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B、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

12、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C、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D、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C张

13、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D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5 分)译文:(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5 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行舟忆永和兄弟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14、。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释】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8. 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5 分)9. 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分)10. 补写出下列各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的句子是: , 。(3) ,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5、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5 分)鉴鉴 赏赏 家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 、卖百合(大如拳) 、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