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657968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34-4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34 页单 元 备 课课题第四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总目标1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4. 知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了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5.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6.珍爱生命。7.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8.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9.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10.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材解读本单元是

2、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35 页课时安排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1课时2呼吸和血液循环-2课时 共计4课时3保护肺和心脏-1课时课课 型型新授课课 题题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共共 1 1 课时第课时第 1 课时课时备备 课课黄前镇整整 理理刘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

3、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3、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4、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复复 备备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36 页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 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 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 脉搏。 二、测量

4、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 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 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 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 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 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 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

5、手腕处脉 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 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就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复复 备备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37 页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 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 量 1 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 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 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

6、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 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 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 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 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 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 统图。 )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 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板

7、板书书设设计计教教学学反反思思课课 型型新授课课 题题2呼吸和血液循环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38 页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备备 课课黄前镇整整 理理刘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 、塑料袋、吸管、烧杯、

8、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 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学具袋、塑料 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复复 备备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 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 循环, (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 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 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 活动? (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

9、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 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 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 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1)分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2)交流,出示探究问题: 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3)布置任务:我们分小组来对不同的问题展开研究。 介绍教室里准备的相关模型和实验用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 有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39 页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复复 备备选择地使用这些器材和用品。

10、4小组活动。各个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探究问题,选用 不同的模型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并搜集相关实验数据。保证 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小组在开展研究。(8)教师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 是清石灰水,它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 物,石灰水变浑浊了就是这个原因。 (9)阅读: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10)谈话: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 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 吗? (1)具体活动过程与上面的研究活动相似,这个研究活 动更加突出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借 助合适的模型让学生模拟呼吸的过程,从而弄明白“空气是如

11、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2)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学生都认 为空气是因为肺部像气球一样张开了空气就进入里面。空气是 如何进入身体内部的?空气进入身体内部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通过操作呼吸模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胸部肌肉的运 动使胸腔内的空间大小发生变化,在胸部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中 空气就很自然地被压进肺部了。 (3)另外,在操作过呼吸模型以后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 利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呼吸的两种不同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 呼吸,体会在这些过程中身体内部各器官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7探究“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的小组活动。 (略) 三、总结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你

12、有哪些收获?哪些认识与 你原来的观点是不同的?板板书书设设计计教教学学反反思思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40 页课课 型型新授课课 题题2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共共 2 课时课时 第第 2 2 课时课时备备 课课黄前镇整整 理理刘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

13、跳动;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 、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 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学具袋、塑料 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复复 备备一、复习导入1提问:我们的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的。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吗?2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3借助于听诊器听一听自己有力的心跳。二、寻找身体各个部位的脉搏1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2找一找:我们可以在哪些部位感受到“脉”的搏动?交流后让学生自己感受颈动脉、股动脉、手腕动脉等处脉的搏动。3提问:通过上节课的测量,我们知道脉搏的跳动和心脏的

14、跳动是同步的。为什么脉和心脏会同时搏动?4实验: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之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5小结: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41 页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复复 备备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三、研究人的血液循环1谈话: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心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2分组解剖猪的心脏,了解心脏内部的结构。3借助电化教育手段展示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4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吸进去的空气

15、到哪里去了?”5小结:血管里流动着血液,血液把从肺吸进的氧气和从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去,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科学学习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搞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四、巩固深化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自我检测:在图中填写出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的名称。 (P80)3讨论:运动时,为什么呼吸和心脏的跳动会同时加快呢?(1)学生交流。(2)把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本”上。板板书书设设计计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42 页教教学学反反思思课课 型型新授课课 题题3保护肺和心脏教学时间教学

16、时间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备备 课课黄前镇整整 理理刘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肺活量的含义及其大小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2、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 3、制定一份体育锻炼计划;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通过对肺活量大小的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 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意识到保护肺和心脏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塑料瓶(瓶面上使用刻度标志) 、水槽、水、粗的吸管、酒精棉球、抹布等。学生准备:带弯头的塑料吸管、手表、气球等。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复复 备备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43 页一、复习导入 1提问:呼吸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心跳又是怎么一回 事呢? 2提问:关于呼吸和心跳,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