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657855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数学教学计划(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 1212 册数学教学计划册数学教学计划公安中心校六(3)班 兰松群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有 46 人,其中男生 23 人,女生 23 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 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问题,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自觉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依赖性太强,有的学 生计算能力比较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 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 抓好基础知识辅导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 高及格率和优秀率。二、本册教材解析二

2、、本册教材解析: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 、 “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 部分。 “总复习”包括 4 个单元。(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4 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一画” “反比例” “观察与探究” “图形的放缩” “比例尺”7 个 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解决 问题的策略” 。 三、本册教学目标三、本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 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掌握圆柱圆锥的 体积计算方法。 (2) 、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 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 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 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3) 、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 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4) 、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

4、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5)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 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6) 、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 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 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7)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 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 周长、面

5、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8) 、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 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9)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 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 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

6、 体积的推导过程。3、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 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 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 目标。五、本册教学措施五、本册教学措施: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 力;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 合运算,逐步

7、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 答应用题的能力。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 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六、教学课时安排:六、教学课时安排:(一)圆柱和圆锥 14 课时(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5 课时(三)总复习 45 课时数与代数 20 课时空间与图形 17 课时统计与概率 5 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课时七、本册单元教学计划:七、本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二、教学目

8、标:二、教学目标: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 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 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4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 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 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9、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展开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发现、领悟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 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其 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具准备: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圆柱和圆锥模型、长方形纸、杯子、等底等 高的圆柱和圆锥。六、教学方法:六、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法、学具操作法、教具操作法、实验法。七、教学时间:七、教学时间:共 14 课时1、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1 课时2、圆柱的表面积 2 课时3、圆柱的体积

10、4 课时4、圆锥的体积 3 课时5、练习一 3 课时6、机动 1 课时 八、奋斗目标:八、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 85 分,及格率达 80%,优秀率达 50%。九、教学措施:九、教学措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真实的情境及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时间与 空间,让学生经历“猜想、类比、验证、说明”的知识形成与学习过程,使 学生真正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拥有知识。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 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

11、之间的关系。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 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4、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 解比例尺的含义。5、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 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1、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并能准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或反比例。2、会利用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3、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2、4、教学难点:1、会利用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五、教具准备: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方格纸、地图。六、六、|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法、说话法、练习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7 7、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共 15 课时1、变化的量 1 课时 2、正比例 2 课时 3、画一画 1 课时 4、反比例 4 课时 5、观察与探究 1 课时 6、图形的放缩 1 课时 7、比例尺 2 课时 8、练习二 2 课时 9、机动 1 课时八、奋斗目标八、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 86 分,及格率达 82%,优秀率达

13、51%。九、教学措施:九、教学措施:1、分析两种数量变化规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2、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过渡到抽象概括。第三单元 总复习 一、|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复习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 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 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并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 的单位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14、一 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的问题。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答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1、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难点:1、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3、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

15、展智力培养能力。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操作法、 探究法、讲解法、说话法、练习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 7、教学时间:共 45 课时。1、数与代数 20 课时2、空间与图形 17 课时3、统计与概率 5 课时4、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课时 8、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 88 分,及格率达 90%,优秀率达 60%. 九、教学措施: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 见的基本数量。2010 年春季学期第 12 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 次日期教学进度备 注13 月 1 日 7 日1、教学准备 2、面的旋转 3、圆柱 的表面积23 月 8 日 1 4 日1、圆柱的体积 2、圆锥的体积 33 月 1 5 日1、练习一 2、变化的量 3、正比 例 4、画一画 2 1 日43 月 2 2 日 2 8 日1、反比例 2、观察与探究 3、图形 的放缩 4、比例尺53 月 2 9 日- 4 月 4 日1、练习二 2、整理与复习 64 月 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