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391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 苏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讲 座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孔庆林当今中国, 是崇尚财富的年代, 没有财富的创造, 就没有中国的民富国强。儒家文化作为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部分, 和当今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借以照亮财富创造之路。儒家文化能否照亮财富创造之路提出这个问题, 是因为有人对此持否定的观点, 认为儒家重义轻利, 这与现代市场经济有一定矛盾, 因此, 只有抛弃儒学, 才能谈得上财富的创造。认为儒家重义轻利, 显然是孔子说的 “识其一, 不知其二。”( 庄子 天地 ) 我们不妨从孔子的富民思想来回答这个问题。公元前 484 年, 孔子结束了 14 年周游列国的颠沛流

2、离的生活回到鲁国。 儒家经典记载的鲁哀公向孔子问政的话, 都是这个期间发生的。一次哀公问孔子:“什么叫政治?” 孔子回答说:“政在使民富且寿。”( 说苑 政理 ) 这句话,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富民思想, 甚至可以认为, 这是孔子所有言论中最精彩、 分量最重的一句。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这句话回答了有史以来人类社会执政的根本理念和根本目的, 它既是孔子仁者 “爱人”( 论语 颜渊 22 章, 下只21文 史 篇注篇) 这一核心思想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又是孔子 “天之所生, 地之所养, 无人为大”( 礼记 祭义 ) 思想的具体化。人类社会, 尽管社会制度不同, 从政的方式、 道路不同, 但归结于一点

3、, 难道不都是以人为本,“使民富且寿” 起来吗?现在中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发展的目光聚焦于民生问题的科学发展观, 可以认为是孔子关于 “政在使民富且寿” 这一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引用这句话的意思, 是想说明孔子对利不仅不反对, 相反还非常重视。比如他的学生原思做了地方官, 俸米 900 斗, 原思认为多了不接受。 孔子知道后说:“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雍也 ) 意谓不要这样, 可以分给你的邻居和乡亲嘛!该得则得, 多余的可以周济街坊邻居中的穷人, 不但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体现, 也体现了他多劳多得的观点。孔子认为,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财力的支持

4、。如他说:“自季孙之赐我千钟, 而友益亲; 自南宫顷叔之乘我车也, 而道加行。故道有时而后重, 有势而后行。 微夫二子之赐, 丘之道几于废也。 ”( 说苑 杂言 ) 意谓自从季孙氏赐给我千钟粮食, 朋友与我更加亲近; 自从南宫敬叔送车给我坐, 我的主张更加容易推广。所以, 主张需要遇上一定的条件才被看重,拥有势位才能实行。若没有他们两位的恩赐, 我的主张等于是废弃了。至于为什么会认为儒家重义轻利,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还是由于我们没有深入、全面了解孔子的原本思想,误认为孔子轻利。 比如, 孔子说过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里仁 ) , 以及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5、 ( 卫灵公 ) 等话, 再加之 子22江 苏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讲 座罕 篇有 “子罕言利” 一说, 因此, 在我们一般印象中, 孔子不怎么讲利, 好像对 “利” 存有某种偏见, 这就是误解。孔子讲这些话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弟子不可因利而陷入唯利是图的泥潭,特别是在遇到困境时, 不因利而丧失自己的斗志。他认为,“放于利而行, 多怨”( 里仁 ) , 他培养的是治国安邦的国家栋梁之材, 如果眼睛只盯着小利, 那就是如他说的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 , 这就和孔子的意愿背道而驰了。孔子反对见利忘义, 提倡义利合一, 做到取舍不苟, 这就是后人总结的孔子的义利观:“君子爱财, 取之

6、有道。”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只要政策对头,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 它不但可以创造财富, 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30 多年的变化, 活跃于海内外一大批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商帮的实践, 无不对此给予了验证。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吴汉泉认为, 尽管现在流行哈佛管理热,但是儒学的五伦、 五常, 还有 “和为贵” 思想, 都是海外华商从两手空空到事业成功的思想基石。新一代华商在用 MBA 管理思想进行交流的同时, 应回头找寻中国儒家文化传承的思想财富。儒家文化怎样照亮财富创造之路 (一) : 修内圣做人之德孔子关于内圣做人之德的思

7、想, 甚是丰富博广。比如好学上进、 厚德载物、 爱家爱国、 明礼谦让、 仁爱乐善等等。而这些, 又集中地体现在孔子说的 “修己以敬”( 宪问 ) 这句话上。梁启超先生在 儒家哲学 中说:“做修己的功夫, 做到极处, 就是内圣。”23文 史 篇商业是一种求利性活动, 经商是为了赚钱, 但如何求利, 如何处理好己利和他利的关系, 大有文章。对商家来说, 要明确的一个道理是, 利他就是利己。不赚黑心之钱, 不发不义之财, 力求从德行、 思想和财富的创造上影响他人, 这就是人格。有了这样一种大视角、 大境界、 大智慧的大商业观, 才能成就大事业。传媒大王默多克在评价李嘉诚时这样说:“李嘉诚相信天下最聪

8、明的生意是做人重于经商。 换言之, 要经商必先做人。 的确,小商人做生意总是两眼直盯着钱, 心中有种种惑人的 小算盘 , 这种小 摊贩 似的经商方式, 是绝对不可能做大的; 大商人则心明眼亮, 把做人的利害关系摆在第一位, 他们懂得善于做人, 可以给自己的经商带来无形的资产, 赢得大笔的财富。前后两种人, 做人态度、 经商方式不同, 境界自有高下。李嘉诚则属于做人到位, 经商得法的一代 华人首富 在他的人生簿和生意簿上处处闪现着做一等人的智慧, 做一流生意的法则。”要知道, 人格的魅力, 是长期起作用的无形资产。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大国,人们对人格的认同和成事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

9、 文明程度越高的民族, 人们对人格认同的要求也就越高。20 世纪 70 年代成立的日本松下电器商学院, 明确地提出 “经商之道在于德” 的思想。课程安排, 主要是儒家的 大学 、论语 、孟子 、孝经 等内容。法制与道德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两个支点, 缺一不可。现代市场经济, 既是法制经济, 又是道德经济。如同鸟之两翼, 只有两者互为补充, 才能高飞远航。24江 苏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讲 座将道德与经商活动融为一体, 以德聚财, 以财播德, 做人第一,经商第二, 靠人格取胜, 这是儒家的价值导向, 也是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的正确选择。儒家文化怎样照亮财富创造之路 (二) : 成外王成

10、事之道儒家的 “内圣” 要求, 即儒家的心学并非目的本身, 而 “外王” ,即经世致用的本事, 才更具有实际意义。由此想到, 用内圣的德这个 “形而上” 之道去统御外王日用技艺的 “形而下” 之器, 也就成了儒家外王成事之道的必然选择。孔子思想的一大特色, 就是以 “成人” 为目标, 以 “成事” 为目的。 在他看来, 成人是手段, 成事是目的。 他曾深刻地指出:“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 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 虽多, 亦奚以为?”( 子路 ) 意谓熟读诗经三百篇, 让他搞政治, 不会; 走出国门办外交, 不能独立应对。 像这样读得虽多, 又有什么用? 这段话, 集中体现了孔子学以致用

11、的思想, 外王成事的价值指向十分清楚。孔子一生, 主要是教书和整理六经典籍两件大事, 从政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珍惜从政机会, 努力工作, 由下层到中层, 再到高层, 经历和处理了诸多问题, 也积累了许多治政治国的经验, 他不仅是一位教育家, 还是一位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管理的实践者。宋朝宰相赵普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说, 所谓治, 就是管理。孔子的管理思想, 虽然主要讲的是社会道理方面的, 但其道理, 也可借用到企业管理和财富创造之中来。如同冯友兰先生在讲到儒学与工商社会的关系所指出的那样: 儒家伦理虽然产生于农耕社会,25文 史 篇但所阐述的并不限于农耕社会之理, 而是社会之所以为社会之理。

12、以孔子的贵人思想为例:乡党篇记载了一个孔子问人不问马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孔子为鲁司寇时,孔子正在朝中处理公务。 一次国厩 (马棚) 失火, 孔子得知后马上退朝, 赶赴现场。 他首先想到是否有人员伤亡, 问 “伤人乎? ” 而未虑及马匹损失。 要知道, 当时人贱马贵,“5 名奴隶 =1 匹马 +1 束丝” 。 孔子发现马厩失火, 第一句话问人不问马, 连同孔子其他关于重视生命价值的思想, 让人深切地感到, 孔子对人之生命的无限热爱与珍惜。在财富创造的活动中, 把孔子的贵人思想, 贯穿于经商活动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对于事业的成败, 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财富的创造, 离不开和人打交道; 管理科学发展

13、的方向和最高境界, 一定是着眼于人的。再以财富的创造为例, 孔子说:“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 泰伯 ) 意谓国家有道, 自己贫贱, 是耻辱。孔子的思想, 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亮点之一, 就是他的富民思想, 这段话, 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太平盛世, 如果不是特殊原因, 仍然贫穷, 这难道不是让人感到耻辱的事情吗?因此, 在太平盛世, 要把挣钱看作是一种责任, 向贫穷宣战。用儒家文化照亮财富创造之路, 不是说具体如何发财致富, 而是告诉我们做人的原则, 成事的智慧。公元前 484 年的春天, 孔子的学生冉有为季氏统帅军队, 和齐国作战, 打了大胜仗, 季康子问冉有: 先生的军事才

14、能, 是从那里学来的?冉有说:“学之于孔子。”( 史记 孔子世家 ) 子贡是被后人称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家累千金”(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 的大儒商, 和范蠡齐名。旧时商家大26江 苏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讲 座门贴的 “陶朱事业, 端木生涯” , 即是指有商人鼻祖之称的范蠡和孔门儒商第一人的子贡。孔子教给冉有军事知识吗?没有, 连孔子自己都说,“甲兵之事, 未之闻也”( 左传 衷公十一年 ) ; 教给子贡怎么发财吗? 没有。 冉有能够打胜仗, 自贡能够发大财, 就在于他们掌握了孔子关于做人的原则, 成事的智慧。孔子说过 “君子贞而不谅”( 卫灵公 ) 的话, 意谓君子固守正道, 不

15、应无原则地守信用。这就告诉我们, 君子只能和君子讲信用,否则, 就极易上当受骗。还说过 “小事之成, 不若大事之废”( 晏子春秋 谏下 ) 的话, 等等, 这都是一种成事的智慧。孔子说:“我战则克。 ”( 礼记.礼器 ) 这句话, 充分展示了孔子 “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不鸣则己, 一鸣惊人” 的志在必得的高度自信心。创造财富, 需要这种精神。孔子的全部学说, 可以归结为如何做人和成事两个方面。内圣做人之道做得越好, 外王成事的本事越大,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这才是儒家理想的士人形象。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 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可以归于三类: 一类是他创造的

16、剩余价值自我收支平衡的人, 一类是他创造的剩余价值收不抵支的人, 一类是他创造的剩余价值收大于支的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社会,靠的就是第三类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地堆积而发展起来的。 如果收不抵支, 或者收支平衡, 那就不会有人类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社会, 需要的是第三类人, 这样的财富英雄越多, 社会的发展就越快。今天, 在太平盛世要创造财富, 成就事业, 必须回到孔子那里,27文 史 篇去汲取他做人成事之道的智慧。用 红楼梦 第五回里一句话说, 就是 “留意于孔孟之间, 委身于经济之道。” 昔日的儒家思想, 就是今天的财富创造之源。(本稿由徐州市社科联推荐)孔庆林, 1945 年 6 月生, 山东曲阜人。1956 年参军, 1974 年转业至胜利油田, 1975 年调至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 毕业于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2005 年退休后, 热心于儒家文化的学习与传播, 现任徐州市孔子学会副会长、 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