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7387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5.20)语 文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 尚书大

2、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 “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 “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 “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 ?朱熹解释说: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

3、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 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

4、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 ?孔子的教导是,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 ”。“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

5、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C.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

6、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D.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C.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D.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B.能否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

7、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7 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

8、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

9、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内艰起复 内艰:指父母的丧事B稍辨,则酷

10、刑榜掠 榜掠:用鞭子或板子拷打C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苏息: 休养生息D英宗命夺情视事 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5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B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C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D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朝廷下令减税时,赵豫辖境华亭、上海两县的租税减去十分之二、三。B赵

11、豫为官,政绩卓著。他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始终安定太平。离任时,老幼留下他的一只鞋,供奉于周忱祠内以示纪念。C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 D各郡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有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的赵登、先后在任十八年的徽州知府孙遇,等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2)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89 题梦 江 南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望 江

12、 南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8. 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5 分)9. 两首词都写到怎样梦境,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 (3)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

13、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两 个 朋 友莫泊桑 这一天,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先生和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先生两位钓友在大街上碰了面。在这个天空蔚蓝而晴朗的日子里相约钓鱼去。“到什么地方去钓?”“老地方。法国兵的前哨在哥隆白村附近。我认识杜木兰团长,他一定会让我们过去的。 ”莫利梭高兴得发抖了:“算数。我来一个。 ”于是他们各自回家取器具。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那里,带着一张通行证又上路了。不久,他们穿过了前哨,穿过了荒芜了的哥隆白村。

14、对面,阿让德衣镇像是死了一样。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索瓦日指着那些山顶低声慢气地说:“德国人就在那上面!”莫利梭口吃地说:“倘若我们撞见了他们怎么办?”索瓦日带着巴黎人惯有的嘲谑态度回答道:“我们可以送一份炸鱼给他们吧。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侧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了自己。来到河岸,四周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听见。他们觉得放心了,就动手钓鱼。在他们对面是荒凉的马郎德洲,从前在洲上开饭馆的那所小房子现在关闭了,像是已经许多年无人理睬了。索瓦日钓到第一条鲈鱼,随后他们时不时地举起钓竿,真的,这一回钓鱼是若有神助的。他们郑重地把这些鱼放在一个浸在水里的网袋里。一阵甜美

15、的快乐透过他们的心,世上人每逢找到了一件久已被人剥夺的嗜好,这种快乐就抓住了他们。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他们不去思虑什么了,不知道世上其他的事了,他们只知道钓鱼。瓦雷良山的炮声响起来了。索瓦日耸着双肩说:“他们现在又动手了。 ”莫利梭正闷闷地瞧着他钓丝上的浮子不住地往下沉,忽然这个性子温和的人发起火来了,愤愤地说:“像这样自相残杀,真是太蠢了。 ”索瓦日回答道:“真不如畜生。 ”后来他们开始安安静静讨论起来,用和平而智慧有限的人的一种稳健理由,辨明政治上的大问题,结果都承认人是永远不会自由的。“这就是人生!”索瓦日高声喊着。 “您不如说这就是死亡吧。 ”莫利梭带着笑容回答。不过他们都张皇地吃了一惊,明显地觉得他们后面有人走动。转过来一望,看见四个黑洞洞的枪口。两根钓竿从他们手里滑下来,落到河里去了。几秒钟之内,他们都被捉住了,绑好了,抬走了,扔进一只小船里,渡到了那个沙洲上。在那所他们以为已无人理睬的房子后面,站着二十来个德国兵。一个军官用地道的法国话问他们:“喂,先生们,你们很好地钓了一回鱼吧?”那个普鲁士人微笑着:“我想你们两个人都是被派来侦探我们的奸细。我捉了你们,就要枪毙你们。不过你们既然从前哨走得出来,自然知道回去的口令,把口令给我吧,我赦免你们。 ”两个面无人色的朋友靠着站在一处,四只手因为一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