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时间不但没有割裂生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288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6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碎片时间不但没有割裂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碎片时间不但没有割裂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碎片时间不但没有割裂生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末 执行主编姜 范责任编辑 敖 蓉 梁 婧邮箱j j r b z mz k 16 3 . c o m网络文学离 “茅奖” 有多远杜 浩近日,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公布了参评作 品目录, 2 52部参评作品中将诞生10部提名 作品, 最终获奖作品将在5部以内。 自第八 届茅盾文学奖开始,“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 证的重点文学网站” 即有资格推荐网络文学 作品。 因此, 晋江文学城、 半壁江中文网和中 文在线3家文学网站共推荐了5部网络文学 作品, 占2 52部入选作品的2 %; 另一名网络 写手 “唐七” 的作品也由一家出版社推荐入 围。 但是, 因为最终获奖作品将在5部以内, 获奖率不足2 %, 有

2、读者看到名单后, 认为大 部分作品纯属 “陪跑” , 而网络文学作品更被 认为是 “陪跑” 中的点缀。 相比上一届在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 公示的参评作品目录中, 把文学网站的推荐 作品集中列在参评作品最后, 本届则将网络 文学作品分散在目录中, 有人说这弱化了网 络文学的特殊性。 这能否会引起评委或读者 足够的关注度? 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心。 这也 让人产生了在这次参评 “茅奖” 中网络文学 会成为 “陪跑” 、“配角” 的感觉。 这次推荐参评的两部网络文学作品 战起 19 3 8 、战长沙 都与抗战题材有关, 前 者网站阅读量高达8 3 0 0万, 后者已经改编 为同名热播电视剧。 作品在题材

3、上偏重传 统, 也具备网络文学特点。战起19 3 8 用了 “穿越” 的元素, 让主角用当代人的视角重新 审视二战。 半壁江中文网推荐的作品, 也兼 顾网络和传统,“排除了神神鬼鬼的作品” 。 这样看, 这些网络文学参评 “茅盾文学 奖” , 在作品的内容、 审美和表现形式方面, 是要力求达到茅盾文学奖的一些传统评奖 标准。 尽管茅盾文学奖向网络文学打开一扇 门, 但是, 网络文学作品与茅盾文学奖所标 榜的经典的文学价值之间, 仍然具有不小的 距离。 因此, 有文学评论家希望评奖时, 能针 对网络文学的特点, 放开一些限制条件; 也 希望评委中能有网络文学专家,“这样会更 好地理解网络文学作品

4、” 。 这表达的是对 “茅 奖” 以及网络文学的期待、 希望, 这也让我们 更关心进入本届文学奖候选的网络文学作 品的得失、 经验及其命运。 不能否认, 当今人们在对待网络文学和 传统文学的看法和态度上存在着很大分歧。有的认为网络文学不需要评奖, 点击率和下 载量才是网络文学的生命。 有人也看到了网 络文学的文学观、 写作态度、 社会影响等方 面, 与主流、 传统文学的趣味和精神、 文学价 值和文学标准相距甚远。 因此, 理性化、 客观 化审视和分析网络文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 我们的网络作家和读者也许更有意义。 如今, 大家都在看、 都在谈网络文学, 但 是, 一旦涉及具体作品, 很难说哪一

5、部网络 作品已经相当完善了。 现在的网络文学作 品, 多是充满好奇与想象力, 或是 “穿越” 、 “玄幻” 等题材, 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能够交 融在一起的东西还太少, 与读者真正实现内 心交流的东西还太少。 读这样的网络作品, 更多的是唤醒了身体的本能, 而不能将读者 的爱与恨等复杂的人类情感充分调动起来, 应是目前网络文学思想和艺术的主要缺陷。 文学界在讨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未 来如何发展时, 有人认为网络文学可以和传 统文学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 毕竟网络文学 的巨大阅读率和传播率, 足见其影响力。 也 有传统作家说 “将来打败我们的肯定是现在的网络写手” , 一些网络文学作家也充满信 心,

6、“相信不出10年, 网络文学一定能拿下 茅盾文学奖” , 勾画了一种文学的理想, 读者 也希望文学能够出现百花争艳的局面。 从这个角度看, 网络文学能够参评 “茅 奖” , 这确实是对网络文学价值的肯定和认 同, 是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推动, 是对网络文 学作家的激励和鼓舞。 但是, 网络文学首要 的还应是获得广大读者的肯定。 因为,“茅 奖” 毕竟并非网络文学的终极标准, 网络文 学应更多地与我们这块土地接近起来, 与我 们的人民接近起来, 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 传递给读者更多陶冶情操的作品。一天下来, 算算今天做了什么, 会发现许 多时间都在放空中度过: 早晨上班等车10分 钟、 车上一小时,

7、 打扫卫生、 做家务这类机械 运动也占据着大量的时间。 再加上移动互联 网浸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时间被无限 “蹉跎” 。 在广州工作的陈桂升家住番禺, 前阵子 他的微信总结 “惊呆” 了一群小伙伴: 从去年6 月至今, 上下班路上各有宝贵的一个小时让 你可以做一些看似奢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完 整看完了5部美剧、 跟了5台脱口秀, 看了226 部电影纪录片 碎片时间, 竟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显然, 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中, 我们应该掌 握一项技能管理碎片时间。 如果静不下 心去读书, 那么支起耳朵, 扯开喉咙, 伸出双 手, 听知识、 画插画、 玩音乐, 一起将趣味进行 到底。把耳朵叫醒碎

8、片时间, 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 “兴 趣” , 就像小时候读的 十万个为什么 , 长大 了的人们更需要去探索世界里无数的 “为什 么” 。 然而大多数人, 大多数时候, 似乎对世界 已经不再感到好奇。 每天连滚带爬地早起上 班, 办公室里做不完的表格文书, 下班后天旋 地转的饭局, 周末人山人海的公园 “听” , 能帮我们拾起碎片时间, 创造魔 力, 叫醒沉睡的耳朵。 那些多而短暂的时间, 不适合认真工作学习, 但适合了解新闻, 听听 故事, 为生活添些佐料。 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谢一楠迷上了听 书, 这种既复古又能解放双手的消遣方式简 直让他 “欲罢不能” 。 从最初听新闻了解当天热点,

9、到听 盗墓 笔记 等热门小说, 现在谢一楠最爱的是历 史、 军事、 社科类脱口秀, 通过 晓说 、老梁讲 历史 等节目, 在地铁里驰骋中外, 穿越千年。 从走出家门到进入工作状态, 只要旁边没人, 谢一楠就戴上耳机 “涨姿势” 。 他说, 之所以爱 听脱口秀, 归结起来说就是通俗易懂, 不需要 思考, 还能在朋友的饭桌上提供谈资。 各种脱口秀节目内容五花八门, 从体育 项目的阶级分析到美国历任总统的奇闻逸 事, 从离婚的经济学到草原帝国的兴衰, 简直 无所不包。 谢一楠说, 看似杂乱的主题背后, 却似乎隐藏着一种生活态度, 即对生活保持 永不疲倦的趣味与惊喜。 加入 “听故事学知识” 大军的还

10、有北京白 领黄越。 每天早上起床准备早餐、 开车上下班 的路上、 晚上打扫卫生的过程中, 她都会打开 手机A PP 蜻蜓FM , 收听财经讯息、 聆听各类 社科领域的知识。 即使忙碌的空闲时间, 也能 够被她利用起来, 带着儿子一起吸收新鲜消 息和趣味知识。哈佛公开课 、T ED 演讲 、 逻辑思维 都是她的最爱。 每期节目、 每堂课 都会梳理新的知识, 解读最新的理论, 提出前 沿看法和见解, 演讲者通常又能把一些相对 深奥的知识通过简单的事例阐述和解构重 组, 变成易懂的东西传达给听者。 黄越不禁感 慨, 这是大学毕业以后知识增长最多的一年, 儿子也在她的带领下成为班里的小 “百科全 书”

11、 。 碎片时间正在把耳朵叫醒, 听的魔力大 无穷。A BC 学起来如果目标明确并能坚持的话, 能在碎片 时间里做的事连自己都吃惊, 比如学习外语。 学生时代的死记硬背让大家对学习外语仍 “心有余悸” , 通过碎片时间就能 “逆袭” 外语 学霸? 这事儿还真有可能。 6月17日, 是张萌萌在扇贝网打卡的第 28 5天, 这一天她学习了100个英语单词, 用 时35分钟。 在杭州从事会计工作的张萌萌每 天上下班单程需要40-5 0分钟, 利用上下班 时间, 她每日看单词, 并且会在微博上晒自己 的单词打卡记录, 期待朋友监督。 一年以前的张萌萌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在 发呆, 偷瞄公交车里形形色色的乘客

12、, 观察车 外道路上突然而来的变化, 日复一日这样的 场景也变得越来越无聊。 为什么不能把这个 时间变得有趣呢? 张萌萌作了各种尝试, 从手 捧一本文艺范十足的散文集, 到下载了最新 版的手游连连看, 再到把朋友圈、 微博刷爆直 到更新的红点点彻底消失。 一天, 厌倦了使用在线词典翻译客户邮 件, 张萌萌下载了扇贝单词A PP, 尝试着背单 词。 不知不觉, 每天20-40分钟, 张萌萌手机 A PP 里 的 词 库 已 经 从 六 级 单 词 进 发 到 G M A T 。 每天都会复习前几天的单词, 再根据 学习情况增加词汇量, 这样的模式让张萌萌 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远比办公桌上枯

13、 燥的数字来得有趣许多。 一直有出国打算的张萌萌已经报名了 G M A T 考试,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的英语成绩 了, 如今她已在微博上被朋友们追捧为 “励志姐” 。 与张萌萌不一样, 在北京工作的沈斯宇 闲暇时间学习外语完全是出于狂热的兴趣。 沈斯宇是一名典型的 “哈韩族” 。 从中学迷上 H OT 组合开始, 再到大学时代的 “蓝色生死 恋” 情结, 她便陷入韩国文化 “不能自拔” 。 大学毕业后, 沈斯宇就职于一家环境研究所, 最 近加入一家韩国电商公司, 这份工作的敲门 砖就是流利的韩语。 从前年开始, 沈斯宇利用午休、 通勤时间, 自学韩语。 每天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 她在手 机A

14、PP 上阅读韩语新闻, 累的时候看看韩国综 艺节目, 从正规的读写到口语化的表达, 沈斯 宇一项不落。 借着自身兴趣, 加上每天固定时 间的 “学习” , 今年4月份她参加了韩国语能力 考试 (T OPI K ) 并获得高级水平证书。 没错, 利用碎片时间逆袭当学霸, 就是这 么励志。文艺健康范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普及使我们的 时间被无限切割, 但也是在这些平台上, 活跃 着一批批零碎时间能手, 他们文艺又清新, 他 们务实又健康, 满满的元气让屏幕另一端的 围观者们纷纷献上 “羡慕嫉妒” 的 “赞” 。 但他 们哪来的时间? 李晓琳就是这样一名积累 “赞” 数无数的 文艺女青年。 几十支颜

15、色各异的水彩笔, 一张 张白纸, 一幅幅清新的插画在她的手下悦然 绽放。 李晓琳在广州从事通讯行业外联工作, 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她, 经常要往返于广东 多市, 高铁、 大巴上到处都是她的身影, 就这 样硬是被工作 “锻炼” 出了画画的新技能。 从最初在笔记本上胡乱涂鸦, 到后来临摹 精致的插画图案, 李晓琳如今已经能原创插 画, 最近就刚刚设计了闺蜜的婚礼标识。 在李 晓琳的影响下, 周围开始有一些朋友加入 “车 上画画组” , 大家共享碎片时间带来的纸上创 意。 李晓琳说, 利用碎片时间发掘自己的爱好 和潜力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碎片时间让她在 有限时间内进行构思, 这种感觉特别奇妙。 李晓

16、琳的碎片时间不仅在车上, 感觉工 作进入瓶颈, 需要放空一下, 她就拿起画笔随手勾勒几个形状, 循着封闭空间涂涂画画, 或 轻或淡, 或疏忽密, 10分钟后, 大脑也感觉清 新了很多, 接下来的工作会变得十分顺畅。 被碎片时间 “逼” 出技能的人还有很多。 武汉某大学老师周畅去年刚生完宝宝, 宝宝 的到来让原本破碎的时间变得更加凌乱不 堪。 宝宝睡觉不规律, 时睡时醒, 使得习惯了 全神贯注备课的周畅感到十分不适。 有人建 议, 在陪伴宝宝的同时暂时不要工作, 找些感 兴趣的事情来做, 比如做手工。 没想到, 以前连扣子都缝不好的周畅, 现 在已经成了一名手工达人。 儿子把玩的小玩 具、 布娃娃, 穿的小肚兜、 背带裤, 都成了 100%手工定制。 周畅感慨, 没有想到, 碎片时 间的力量如此之大。 每当自己拿起布料针线, 不仅产出实物, 更能感受到更多的母爱。 事实上, 不用任何辅助工具, 碎片时间还 能让我们掌握新的技能于无声处来健 身。 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任俊是 一名健身爱好者, 他健身的地点在 “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